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同運政治

同運政治是近年實踐性解放思潮的前線,以同志身份(LGBT,或進一步包括QQIAA)轉變文化和制度的社會運動。

同運政治觸及生活各層面,是推動各種性別身份、性關係都是自主、天生、不可改變和道德正當的意識型態,與之相反的價值觀被視為保守、恐同或歧視。本頁放置了較宏觀的同運政治資訊,如你想查詢特定課題,如性傾向歧視條例、同性婚姻、或跨性別等,請在「性倫理」頁面查找。

 

(每期燭光的LGBT AGENDA)
(「基督徒如何回應同運」教案及未來其他教案)

台灣同性婚姻 線上線下全力開戰

13/01/2017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台灣已開始推動所謂兩性平等教育,及後激進的婦女及同運團體更進一步推展多元性別論。台灣其實早在進行著一場翻天覆地的革命,並暗地推動著性解放思想,而這場革命近年勢如破竹,港台唇齒相依,台灣護家及同運的戰線是如何開展值得我們參考。

唇齒相依的台灣與香港

13/01/2017

在筆者下筆之時,台灣同性婚姻仍未塵埃落定,支持反對雙方各有意見,即使支持方內部亦出現不同聲音。與香港比較,台灣同性戀運動(同運)發展較急速進取,台灣教會這些年來是如何面對?我們分別訪問了台灣道聲出版社副社長陳志宏牧師,以及輔仁大學生命倫理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的齊明,了解有關情況。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6年12月)

13/01/2017

台灣立法院漠視民意積極推動修改《民法》以通過同性婚姻,令社會產生極大撕裂。香港同運亦涉及不同層面,綜觀世界各地同運都採取不同的手法,使同運的價值觀慢慢潛移默化,讓人減低捍衛道德價值的敏感度。

移風易俗的台灣同性戀運動

13/01/2017

台灣的彩虹會變色嗎?

2016年底台灣的群眾運動此起彼落,支持和反對同性婚姻的團體都湧上街頭。同性婚姻如箭在弦,究其原因,是關心家庭價值的人士早年掉以輕心。

台灣雖然沒有訂立《性傾向歧視條例》,但2004年頒布《性別平等教育法》,後來被偷換概念,將原來只包括兩性平等的定義,擴展至性別特質、性別認同及性傾向。此外,支持同運的人士積極參與了相關的性平教材製作,日子有功,移風易俗,令年青一代在有關性的議題上愈來愈開放,要改變婚姻和家庭制度便水到渠成。

為造勢而拋棄傳媒操守?

01/12/2016

現今資訊爆炸及網媒盛行,網上新聞資訊快速流動,不少人根本沒有時間去細閱或思考新聞背後的訊息。因著這樣的網絡生態,所謂的內容農場 (Content Farm)在網上應運而生。這類網站的文章一般都沒經嚴謹審核出處及檢察內容的準確性,而且多以誇張標題作招徠,公信力極低。但如果有一天,本地傳統媒體也效法內容農場的做法,無論對讀者或傳媒界都是一場大災難。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6年10月)

16/11/2016

國際

美國的同運及跨性別政治議程繼續鋪天蓋地地發展,不單校園、法庭、公共領域,甚至教會亦無法倖免;所謂的「性別友善廁所」在香港亦掀起風雨。

同運議程 LGBT Agenda(2016年8月)

12/09/2016

國際

跨性別政治及同運政治在歐美等地繼續鬧得熱烘烘,令社會出現更多問題,扭曲法律保護公義及人民安全的原意,對宗教或良知的打壓,對下一代造成極大的影響。

反對何秀蘭議員不適當地修訂《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

06/07/2016

 

本社懇請各位立法會議員反對何秀蘭就《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的修正案,即在附表 5 第 5(2)條 ,在「親屬」的定義中,加入——“ (ab) 與死者締結,在香港以外,按照當地當時施 行的法律而舉行婚禮或締結的婚姻、民事伴侶或民事結合的另一方,而該另一方與死者屬同一性別。”
 
原因如下:

關鍵字 同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