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價值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透過婚姻、養育後代等方式組成,並對孕育人類、延續文明極為重要。明光社認為婚姻制度不單體現伴侶互愛,也有尊重、安全及信任的性親密,且指向締造養育後代的可能性。政府的家庭政策應以推崇維繫理想的養育環境為前提,而目標朝向維護最弱勢人類──幼童的福祉。你在本頁可以找到家庭友善倡議、維護家庭價值、探討婚姻制度等討論。
家庭長久以來都是我們的避難所,當我們在外面受到傷害,家庭理應是我們可以安心療傷的堡壘,可惜,今時今日,家庭卻往往成為另一個傷害的來源!當家庭觀念日漸薄弱,同居、離婚,甚至形形式式「創新」的「家庭組合」日漸普遍;夫妻之間難以再無條件地信任和付出;父母只變成了臨時監護人而不是家長;青少年在成長中失去最可靠的平台;我們失去的將不僅是「家庭之道」,而是我們的下一代!
當「家庭之道」出現危機,最需要的並不是一位強而有力的白武士,而是每一個愛護家庭的人,今期《燭光網絡》希望能令每一個愛家的讀者,為家庭多一份危機感,並激發多一點責任感。
「有很多人未及處理好以往的心理創傷,帶著這些創傷在家庭中生活,於是也就未能妥善處理好自己和教導子女,最終也未能建立好子女們的自我及自信。」具社區 服務、處理家庭問題及輔導工作廿多年經驗的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姑娘(見下圖),認為家庭的愛、互動關係及相互尊重等因素,都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凝聚力 及抗逆力。
在輔導室中曾見過一位爸爸與駐校社工會面,共商如何管教其兒子不再在學校動手打同學及講粗口。兩父子眼大大、臉圓圓、皮膚黝黑,同一個餅印。父親先開口賠不是,接著就對垂低頭的兒子訓話,句句含三字經、助語詞,更威脅兒子說若他下次再打同學的話,定會狠狠揍他一頓作為懲罰。
這位父親的教法能否湊效?大家當然心中有數。而誰導致孩子誤以為使用暴力解決同輩間衝突亦很明顯。小朋友在家長耳濡目染下,情緒激動時「爆粗」也就容易理解了。身教重於言教,若果家長自己未能以身作則,口頭上卻要求孩子別作同樣的不良行為,成效一定低。
在最新的施政報告上,特區管治班子終於發現,工作不是香港人生活的全部,反之家庭生活來得更可貴。由施政報告幾乎躍過所有民間對勞工權益的訴求,而再三強調家庭友善政策可見。究竟「家庭友善」政策和「工作友善」政策是否如此不相容?實在叫人深思。
三個才夠數!去年為回應當時的政務司長曾蔭權呼籲市民生三個,明光社曾舉辦「非常家長」講座,分別請了有一至四名子女的家長分享生兒育女的經驗和感受。作為一個領養了兩名子女的父親,我除了分享自己認為最少應該有兩個孩子,好讓子女在成長之中能夠有伴之外,我笑說自己是支持有三個孩子的,因為可以讓他們在一個「小社會」之中成長,令他們明白很多時不能只顧自己的看法,亦要學懂爭取其他人的支持。
時至今日,家庭仍然是社會的基礎結構,一般來說,有家庭的人,更傾向於穩定的生活,對兒童來說,家庭亦是一個較理想的成長環境,但不少人卻誤以為強調家庭便是與單身生活水火不容。其實我們尊重單身者的選擇,我們只是反對那些任意改變傳統的家庭制度的人。今日社會並不否定單身的生活,重視家庭的態度與選擇單身並不矛盾。很多單身不是被迫的,而是一種選擇。單身生活對一些人仕來說是更多機會和機遇。因為單身,有更多的選擇和更自由的生活,正因為不願意失去這些,才堅持這種生活方式,拒絕為結婚而結婚。
當出生率日漸下降,人口出現老化情況的時候,政府可有任何對策?
署理行政長官曾蔭權呼籲大家生3個,但是否需要提出其他措施配合才可行呢?
有調查指出,養育一個小朋友單是在教育方面的開支已100萬元,生兒育女是否需要更周詳的計劃和雄厚的經濟能力?
養育子女的責任如此重大,為何今天仍有夫婦願意加入「家長」行列?不只是生一個、而是兩個、三個、甚至是四個呢?
「自由民主、人權法治、 公平公義 、和平仁愛、誠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個人、恪守專業」1
自六月上旬維護香港核心價值宣言發表後,引來社會極大的迴響。宣言肯定了以上八項不同的價值為香港引以為豪的核心價值,表達了香港賴以成功的共同價值,及肯定了全港市民為一命運的共同體,而本會主席關啟文博士亦為宣言的聯署人之一。
不過,令人惋惜的是,宣言中沒有將重視家庭納入為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