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價值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透過婚姻、養育後代等方式組成,並對孕育人類、延續文明極為重要。明光社認為婚姻制度不單體現伴侶互愛,也有尊重、安全及信任的性親密,且指向締造養育後代的可能性。政府的家庭政策應以推崇維繫理想的養育環境為前提,而目標朝向維護最弱勢人類──幼童的福祉。你在本頁可以找到家庭友善倡議、維護家庭價值、探討婚姻制度等討論。
有人說家庭愈來愈多元化,除了現行一夫一妻婚姻制度下的核心家庭之外;亦有因離婚或喪偶而出現的單親家庭,或父母皆不在,依賴親友照顧小朋友(如爺孫、姑姪或甥舅),以及兄弟姊妹所組成的非核心家庭;此外,更有由異性或同性同居產生的組合,因此,家庭的定義應擺脫過往只限婚姻、血緣或領養這些先決條件而產生的關係。而在台灣,更有團體提倡任何人皆可自由組合而成的所謂家庭。
現代家庭的組成十分複雜且多樣化。除透過婚姻締結及血緣關係而成為家人,還有單親的、再婚的、「包二奶養小三」的、同居的,甚至是同性密友互相照顧等另類家庭,難怪連半官方機構在定義「家庭」一詞時,也顯得難以著墨。
近日,循道衛理楊震社會服務處發布最新的本地援交狀況的研究報告,令已沉寂一時的援交新聞再度出現在報章上。該機構一直關注本港的援交青少年問題,亦是本港首批就援交問題進行研究及輔導的社福機構。
我們可以從她們不同時間發表的研究報告中作比較,知道本港的援交問題沒有改善,反而不斷惡化。「援交少女」一詞已過時,因為亦有少男參與援交活動。青少年援交的年齡不斷下降,由幾年前的15、16歲,到現今的11歲。
香港是一個高舉消費享樂的地方,所以我們很容易得出援交少年「貪錢」的結論,但這往往只是表面的原因。若深入了解他們,會發現他們都是家庭問題的受害者。
任職製作公司的阿佳,是兩子之父,長子今年6歲,次子則21個月大。太太過去兩度懷孕產子,阿佳都有陪伴左右,但礙於公司沒有給予侍產假期,他唯有申請放年假,以便能專心照顧妻兒。
雖則暫時未有計劃當第三任爸爸,但談起政府正牽頭推動向男性員工提供有薪侍產假期,阿佳也舉手贊成。「我個人是十分支持的,因為這三幾天假期實在很重要!」
他以個人經歷為例,當年長子出生的時候,由於新聘的外傭和陪月員皆未上任,而雙方的父母也年紀老邁,幫不上太大忙,於是,阿佳這個新手爸爸,便得硬著頭皮,與太太一起「披甲上陣」,共同分擔照顧新生嬰兒的壓力。
對一個家庭來說,有哪幾堂課是十分重要的呢?就蘇先生一家而言,「婚前輔導」和「準父母預備班」,肯定包括在內。
在一間公司擔任財務部主管的蘇先生,與太太一起接受訪問。夫妻結婚已有6年,女兒也4歲了,但是,回想婚前的準備,那份「緊張」、「不安」的心情,仍然觸動兩人今日的情緒。當中,不單頭痛婚禮上各項瑣事的準備,最擔心的,還是害怕婚後的相處,會大大改變他們二人的關係。每當聽聞有夫婦因一些小事而大動干戈,他們也害怕自己他朝也相同。
「我們這類家庭,也該算是N無人士罷,既不是業主,又不是公屋住戶,亦沒有領取綜援,好像甚麼『甜頭』也沒有我們的份兒。」鄧先生語帶無奈地說。
40多歲的鄧先生,是香港典型的夾心階層。他是一名維修技工,太太則任職文員,夫婦二人靠著每月合共19,000多元的薪金,養育兩名分別就讀中二及小六的兒子。其中10,000元的租金支出,便佔了他們入息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