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家庭價值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透過婚姻、養育後代等方式組成,並對孕育人類、延續文明極為重要。明光社認為婚姻制度不單體現伴侶互愛,也有尊重、安全及信任的性親密,且指向締造養育後代的可能性。政府的家庭政策應以推崇維繫理想的養育環境為前提,而目標朝向維護最弱勢人類──幼童的福祉。你在本頁可以找到家庭友善倡議、維護家庭價值、探討婚姻制度等討論。

當代戀愛多面睇

14/02/2018

「我是說,你們應當順著聖靈行事,這樣就一定不會去滿足肉體的私慾了。因為肉體的私慾和聖靈敵對,聖靈也和肉體敵對;這兩樣互相敵對,使你們不能作自己願意作的。」《聖經新譯本》〈加5:16-17〉

有說,青少年的戀愛和性觀念開放,更甚者認為﹕比上一代開放……。但「開放」的具體意思是甚麼?是甚麼因素造成這一代的青少年的性、愛、婚姻等觀念?有多少可以處理,又有多少已經不能逆轉?伯特利神學院青少年培訓師碩士課程統籌錢鋒博士表示,看到今日的社會,再用一套不合時宜的舊思想和牧養方式,已不能扭轉非正向的情況,最終受傷的仍是青少年。

傳媒的無形影響力

21/06/2017

你要把這些話不斷地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或行在路上,或躺下,或起來的時候,都要談論。《聖經新譯本》〈申6﹕7〉

雖然傳播媒體發展日新月異,由以往的報章雜誌、電視和電台廣播,到現代的網媒、YouTube、社交平台等媒體。資料由單向轉至互動,以往傳媒的第四權,漸漸瓦解,各網民的細小聲音卻又可集合成為無形的影響力。這些變化如何影響著青少年的價值觀及理解兩性關係的看法呢?

 

傳統.家.現代

16/06/2017

現代家庭以父母與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為主,與傳統大家族有明顯分別。因著家庭結構的轉變,現代家庭以外判方式來代替昔日傳統家庭能發揮的功能,但這樣對家庭又是否一件好事呢?

 

傳統家庭

現代家庭

政治正確的「無」親節

17/05/2017

剛過去的禮拜日是母親節,相信不少人都會送母親一份小禮物,一家人整整齊齊地食飯。朋友兒子就讀的學校送了一枝康乃馨給學生,讓小朋友能轉贈與母親,教導小朋友要向母親表示愛意,但加拿大及澳洲卻有小學決定取消母親節及父親節的慶祝活動。

加拿大卑詩省一間小學表示校內有來自非傳統家庭的學生,為尊重多元家庭,學校不會安排學生製作母親節及父親節的禮物,並鼓勵家長在自己的家庭慶祝此節日;而澳洲墨爾本一間小學為了突顯家庭中所有「照顧者」的重要性,所以決定以「國際家庭日」取代母親節及父親節。

唯獨你是不可取替

23/03/2017

隨著性別平等思想的推廣,女性的社經地位已大幅提升,在不少領域內已能與男性看齊,甚至比男性有更好的表現。但在家庭處境中,女性仍然肩負起主要照顧者的角色,甚至為了照顧家庭而放棄自己的工作。

早前三八婦女節,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陳章明發表了帶有濃厚性別偏見的言論,他表示女性擔當的家庭角色男性不能做到,例如做家務;又指將來老去會叫女兒照顧自己,因為兒子要出外工作。我們不了解其家庭處境,但一個提倡性別平等機構的負責人發表這樣的言論,難怪婦女組織要求他道歉和辭職。

分手仍是孩子的父母

08/02/2017

不可以惡報惡。大家以為美的事,要努力去作。可能的話,總要盡你們的所能與人和睦。《聖經新譯本》〈羅12﹕17-18〉

 

文﹕文麗兒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編輯﹕謝芳

 

近年有關修訂婚姻及家庭定義的爭論

12/09/2016

早前有雜誌以「多元成家」為主題,描述五種不同的家庭組合:傳統的圍村家族、同性伴侶、人與動物、跨種族婚姻,外傭與僱主。將寵物,外傭視為家庭成員,建立同性家庭,都是以提倡大愛為前題。「家人」的關係是否只要有愛及親密便是一家人?家庭界線是否可按個人喜好而無限延伸?不斷延伸又會有甚麼後果?

聖經中的人倫關係反思

12/09/2016

從法律層面來說,把家人及親屬的定義界定清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這牽涉到權益及義務。在現今香港,除了與子女或婚姻相關的法律責任外,在其他親屬關係上,即使沒有盡責,甚至「失職」,都不必受到法律制裁,頂多只是承受社會的輿論;反觀聖經的教導,卻比較著重親屬之間的責任。

多元就不成家

12/09/2016

一些支持性解放和同運團體近年在台灣推動所謂「多元成家」,簡而言之,就是要打破一直以來社會組成家庭的一些基本元素,包括透過婚姻、血緣、領養和姻親關係而形成的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在親疏有別的前提下,家人成為我們在時間、精力和金錢皆有局限的情況下,優先要關心的對象。家庭的出現是盡量令所有夫婦、兒童及長者在身心靈得到貼心照顧的最佳方法。政府的主要責任就是為家庭提供各方面的支援,以及為那些缺乏家人關心或家庭系統失效的一群提供額外的服務。

家庭友善/外判政策?

12/09/2016

近年我們常常聽到「家庭友善政策」一詞,比較實際的例子可能是提供男士侍產假,婚姻假,子女托管,彈性上班時間等等,彷彿都是為會結婚或有子女的男女提供一系列的福利。不過,這種以「家庭友善」為名的政策,背後其實在建構一套怎樣的家庭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