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投資與投機

賭博,骨子裏討論的,其實是理財的問題。社會各界也注意類似賭博的貪財行為,有時也會在其他界別出現,例如金融、地產等等,信徒應怎樣看這些行業的一些貪財行為,在管理金錢和貪財之間,我們應如何忠心地使用主所給我們的資源?
 
我們盼望你在這一系列的討論中,也梳理好自己的理財之道。

和地產商對賭

10/07/2017

近年樓巿升溫,地產發展商為加速推盤,推出不少新招以吸盡市民的購買力。其中一招令人不安的,就是地產商推七成按揭借錢給買家,首三年只需供息不供本,不少原本因著金管局收緊按揭政策而未有足夠首期的人,便可以避過銀行的壓力測試而借來首期購買新樓。

馬會也有賭輸時

16/11/2016

馬會報稱,2015-16年本地投注總額超過2,000億,賽馬投注超過1,070億,足球博彩佔868億,六合彩投注額則有超過85億。與去年相比,足球和六合彩的投注額上升一成。[1]然而,有評論員卻指出,馬會贏頭輸尾,因投資組合造成虧損,最後居然倒輸。[2]

如果賭博只是個經濟學議題

12/07/2016

在討論賭博政策的過程中,不少人會引入經濟學的論述,例如:收入、營運額、成本、收益、邊際效益、社會利潤等,將賭博變成一種投資。等於買股票基金,都是考眼光、查考業績和表現,是需要做功課和理性的決定,甚至有人認為,下注本身就是一種研究、一種學問、一種功夫。

明光社何時要求全面禁賭?

18/05/2016

提起明光社,除了同性戀的爭議,亦有很多人會批評明光社提出「全面禁賭,連打麻將都不放過」,但同時又漠視社會炒樓炒房地產等結構性賭博活動,是故意忽視制度不公義,是偏頗的反賭論述,甚至是縱容教會犯貪財罪行的幫兇。明光社究竟有沒有關於金錢教導的論述,如果有,是甚麼?我想,用明光社其中一期《燭光網絡》的的標題大玫可以反映──「理財不是貪」。

炒賣無罪 賺盡有理?

20/11/2014

本年9月,蘋果推出新一系列智能手機,結果又馬上成為全城炒賣的目標。有水貨店老闆高調放話,聲稱一部手機可以賺三倍多,令全城瘋狂。故事發展相信大家也知道,最後同一批水貨店老闆又一起放風,稱收機太多而怕滯銷,因此決定降價,部份巿民甚至要損手離場。

馬會 股市 儼如大賭場

30/08/2012

香港一直宣稱是一個「不鼓勵賭博」的城巿,香港賽馬會更是國際級的「負責任賭博」的機構之一。香港雖然不像澳門賭場林立,但香港的賭風非但熾熱,更懂偽裝,像近年的股票巿場連不少股票中人也坦言和賭場沒有兩樣。未來的立法會議員如果真要貫徹地讓香港做一個不鼓勵賭博的城巿,就不能只監管馬會,還要監察香港的金融政策,減少不同形式的賭博對香港人的影響。

停不了的反賭事工

22/01/2012

雖然今年沒有大型盃賽,也沒有很多大型賭博活動,但賭博事業仍然蓬勃發展,不論是澳門的博彩業,抑或是香港賽馬會,甚至是世界的賭博事業,均有很大的發展。而反賭,在資本主義的消費社會下,漸漸沒有人關心,甚至愈來愈少人理會賭博對社會的影響,大家只看賭博的收益,不看病態賭徒對社會整體的影響和損失,最後埋單計數付代價的,還是整體社會。

股巿波動 勢掀賭風

20/11/2011

近月股巿從恒指20000點至16000點不斷大幅上落,到處都是世界各地的經濟及債務消息,一時人心惶惶,股巿的波幅更多次成為報章港聞版的頭條新聞,小巿民望著過山車一樣的上落巿,心情極為波動,事實上,誰又會料到2011年突然會來個反覆巿?
 
股巿反覆,成交額卻未有因此而減少,反而很多人在股巿中「搵飯食」,不少報章報道,股民居然毋懼高危,用盡巿面的窩輪和牛熊證等金融衍生工具炒股,有些是「即日鮮」(一天之內做買賣賺錢),甚至10分鐘上落都有。
 

關鍵字 投資與投機

理財智慧=本業致富

17/07/2011

過去幾年樓價、租金不斷狂升,加上持續的高通脹,令升斗市民包括不少基督徒都生活得非常辛苦,究竟我們有甚麼出路呢?其實,理財是否一定牽涉投資,如不投資,我們可以如何理財、抗通脹?如真的要投資,不同年齡、財力的人,可以有甚麼不同的投資產品、市場可供選擇呢?
 
「講錢」是在教會的一個避忌,理財很容易被認為是「不屬靈」,於是出現兩個現象:一是,自己私下大炒特炒,卻不會告訴別人;二是,完全不理會投資,永遠皆抱著「現金為王」的心態,認為逃避風險就等於可以清心事奉主。
 

金錢與投資

15/10/2010

摘要

投資與其他成癮行為(如賭博和酗酒沉溺)有很多共通之處。在香港這個處處講求利益的社會,有不少高學歷人士投身金融界。可惜的是,真正對投資有認識、對社會公義有認知的人並不多,大家都努力做一個「機會主義者」。面對這股證券炒賣風氣,教牧和教會領袖必須正視投資沉溺所帶來的問題,從而幫助信徒健康地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