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10年吶喊終不悔 一點明光抗洪流

15/05/2007

堅持吶喊,坦然面對一切攻擊
最寂寞的人是對著空曠的荒野大聲疾呼而只聽到自己回聲的吶喊者,像一些精神病患者一樣自言自語,不在乎(而事實上亦沒有)任何回應,幸好我們不是!過去十年,明光社在香港這個經濟繁榮但心靈貧乏的「荒野」,就像一個大聲疾呼的吶喊者,堅持一些在某些自認「開明」人士眼中的「保守」價值,但值得感恩的其實我們原來有不少的支持者,我們並不寂寞!
 

關鍵字 社會關懷

以柔制剛

15/05/2007

樓曾瑞,上海出生,12歲來港,完成預科後獲獎學金往美國唸大學,完成碩士後由於對青少年工作有負擔,回港教書,二十年前任迦密主恩中學創校校長,將於今年暑假後退休。樓校長在明光社創立時已是董事,2000年開始擔任主席。
 
一切從關心青少年開始
和前任主席蕭壽華牧師一樣,樓校長都是那種溫文爾雅,說話不慍不火的人,與明光社往往關注一些具爭議性問題的「特性」好像不相符,但有趣的是樓校長並沒有覺得不自然。
 

關鍵字 社會關懷

社關老兵話當年

26/03/2007

林海盛牧師,大學時唸社會學,現為牛頭角浸信會主任牧師,十年前參與成立明光社,並一直擔任董事至今。
 
輾轉社關廿多年
若論社關的年資,林海盛牧師可算是個老兵了。早在1983年讀神學之前,由於當時他的母會(旺角浸信會)的吳宗文牧師十分關心社區,他亦受到影響而參與其中,第一個大型的行動是反對政府計劃在旺角設立紅燈區,旺浸聯絡了區內三十多間教會一起行動,最後有關建議被區議會否決。
 

關鍵字 社會關懷

為零六結賬,誰人要付鈔? 

15/01/2007

  如果生命是一個十字架,我們每年都應該將一些我們認為是不好的事物釘上去,然後期望我們能夠在人認為是絕望的環境中復活過來。回顧零六年,無論在傳媒、性文化和社會倫理等幾個明光社主力關注的範疇,我們面對的困難多不勝數,《壹本便利》刊登偷拍女藝人更衣的照片;肛交案政府上訴失敗;賭博稅修訂條例順利通過……這些都是香港過去一年在倫理和社風氣上要繳付的賬單,而最後要付鈔的便是我們和我們的下一代!
 

關鍵字 社會關懷

彈指十年回望明光

15/01/2007

踏入蕭壽華牧師的辦公室,腦海不期然湧起差不多八年前的景象──1999年3月18日,筆者作為記者團契團長,應明光社的邀請出席一個在北宣舉辦的研討會,會後明光社的首任主席,北宣的堂主任蕭牧師邀請我到他的辦公室「閒談」,這一談便令我成為了明光社首位的總幹事。趁著明光社步入十週年的機會,我再一次坐下來和蕭牧師「閒談」,回顧他參與明光社由創立到現在這十年的種種感受。
 
牧師社關不易,幸有教會支持

關鍵字 社會關懷

看得見的污衊 

15/09/2006

「明光社一開始就採取一種姿態,就是拒絕與他們立場觀點不同的人對話」[1]
「明光社的立場一向鮮明,所以他們的『反人權』立場是意料之中」[2]

關鍵字 社會關懷

「非對?非錯?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

13/07/2006

明光社9周年研討會多元、包容、價值中立、道德相對等都是今天身處多元社會經常聽見的詞彙,彷彿只要搬出這些概念,所有人都必須接納有異於自己價值觀的言行或跟隨所謂的潮流時勢,在這情況下,基督教倫理在多元社會的定位和價值又如何呢?為了鼓勵更多信徒反思這個問題,我們把本年度的9周年研討會主題定為「非對?非錯?反思基督教倫理對信徒的影響」,幫助信徒對信仰的倫理價值有更深的認識和反省。該晚約四百多人參加,答問時更討論熱烈,惜時間有限,未能讓每位打算發問及發表意見的弟兄姊妹一抒己見,以下是我們在會後和一些參加者的討論摘要:
 

關鍵字 社會關懷

關注人權還是壟斷人權?  

15/11/2005

  由於教統局在眾多標書中,選擇了明光社作為一個中小學教師人權課程的承辦機構,惹來一些同志團體強烈抗議,而一些支持人權的組織和部份教育團體的負責人認為本社是保守的宗教團體,對同性戀者有偏見,甚至指控本社歧視同性戀者和違反人權,因此認為本社沒有資格統籌一個有關人權的課程。
 

關鍵字 社會關懷

從「通識」、「教育」看「工作影子計劃」

19/10/2005

筆者作為在香港接受教育的一份子,感到香港的教育模式太側重專科知識的訓練,令學生對身邊的人和事缺乏關心。其實大學一年級的課程與高級程度會考的範圍有很多重疊的地方,因此高中專科課程確實有被簡化的必要,以換取空間擴闊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更加關心身邊的人和事。
 

關鍵字 社會關懷

入職一年感言:堅守信仰、企硬民主

30/09/2005

在父親薰陶下,我一直都十分關注中國和香港的社會事務,還記得在九一年立法局首次引入地區直選時,我經常與父親討論選情,詢問他各候選人的政綱,當時父親對一位初出道、任職記者的候選人十分欣賞(當時我只不過是一個小四學生) !有趣的是在十多年後,即我大學畢業之時,我卻輾轉間成為她的議員助理。當時我真的十分興奮,沒想過自己有機會直接參與香港的社會事務,更沒有想過自己有機會與一些在報章中才可見到的前輩們共事,那種感覺真是何等美妙呢!
 

關鍵字 社會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