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正視教會界的醜聞

22/10/2010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日前在傳教節,首次公開回應近年接二連三涉及神職人員的性醜聞,他認為事件是出於人性軟弱,不過,教會內仍然有很多忠信、善良的神父,他鼓勵教友繼續為神職人員祈禱,與神職人員合作做好牧民工作。

其實在基督教界,例如在美國,近年亦有多個知名的牧師涉及不同的醜聞,包括通姦、嫖妓和同性戀,證明牧師領袖亦不過是凡人,是會有軟弱的,而影響力愈大,愈會成為魔鬼攻擊和引誘的目標,大家實在需要更逼切地為教會的領袖代禱。

「我們」眼中的八十後

21/10/2010

有幸參與一個討論「八十後」的論壇,主辦組織以商界及與政府關係密切的人士為主。當日絕大部份發言的與會者年紀都顯然不是「八十後」,與當日的主題相映成趣,情況吊詭。整體來說,他們對於「八十後」,大概有這樣的討論敍述:
 

正視香港社會的不公義

15/10/2010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回應市民大眾關心的房屋和貧富懸殊的問題,政府雖然提出了不少的措施,但是能否真正落實,市民大眾未必有信心。長久以來,市民大眾的怨氣是來自社會上很多不公平的現象.而政府因為受制於一些大財團、地產商,連一些很基本的問題也拖泥帶水,遲遲未能落實,又怎會不令人失望呢!

屏風樓、發水樓、縮水樓,市民大眾窮一生、甚至兩代人的收入才能買得起的蝸居,毫無保障,疑點利益全歸發展商。政府提供的豁免,本來公眾可以使用的空間,全部成為發展商的搖錢樹。

囚犯應有甚麼權利?

08/10/2010

兩名成功爭取在囚人士可以享有投票權的代表刑滿出獄,他們批評監獄內有很多不公平的情況,覺得釋囚被歧視。究竟如何對待囚犯,甚麼是他們的權利,其實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個人並不認為囚犯一定應該與其他市民一樣享有投票權,因為犯了法被剝奪一些基本的權利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對犯事的人一種懲罰,加上讓囚犯投票,其實需要動用不少額外的社會資源,市民是有權去反對的,因為沒有投票的權利,並不會影響囚犯的基本生活和健康。正如現代社會不應有不人道的黑獄,但亦毋須因為私隱和人權的原因而需要每個囚犯有獨立的囚室,可以自由選擇電視節目。

以謹慎態度面對方舟

01/10/2010

近期有關方舟的問題在教會圈子內引起不少的爭議,個人並不熟悉考古的問題,因此,一直沒有參與討論,但隨著事態的發展,令人擔憂是大家若不好好反省及檢討,恐怕最終會令主的名受虧損。

首先,大家應對異見有足夠的包容,以和平理性的態度面對其他人(特別是主內弟兄姊妹)的批評,切勿將善意的批評當作惡意的挑釁。而作為基督教傳媒,應該以公正持平的態度去處理教會圈子內的不同聲音,讓各方面的意見皆有足夠的空間去表達,也讓受眾能更深入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有關問題。而當面對一些可能有利益衝突的問題時,更應小心處理,以免招人口實。

工時過長危害家庭

03/09/2010

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已經就最低工資的金額達成共識,雖然未能夠達到工會和不少打工仔的期望,但起碼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貧富懸殊以及在職貧窮的問題越來越嚴重,若果不正視將會是一個殺傷力極大的計時炸彈。

不過,隨著最低工資的實施,另一個問題亦需要關注,就是勞工界同樣爭取多年的標準工時立法仍未見動靜。統計處數字顯示,有128萬僱員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上,較去年同期多出11%,相反每周工作50小時以下的僱員人數,較去年減少5%,反映香港人的工時越來越長,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以及和家人朋友的關係。

積極面對學生人口急降

27/08/2010

又到開學的日子了,對一些收生不足的學校來說,開學後亦未能令收生情況有戲劇性轉變的話,殺校只是早晚的問題!據教育局最新的估計,到2016年中一學生人數會比今年再少21,500人,只得53,900人。若以34人一班計算,足足少了600多班 ,最嚴重的情況會有百多間中學收不到中一學生!

誰霸佔了我們的街道?

20/08/2010

一名老婦由於無牌擺買被拘捕,由於她上月已被罰500元,於是跪地求饒,但最終難逃被檢控的命運,有老翁路見不平出面干涉亦同樣被拘捕。據了解,食環署對隊小販管理早已訂立行動指引,政策上會體諒自力更生的小販,對於不是販賣熟食、不阻礙繁忙通道或是老弱傷殘的小販,只會警告及驅趕,不會即時執法拉人,有關指引合情合理,問題是能否切實執行。

有關死亡的再教育

13/08/2010

香港人實在逼切需要接受有關死亡的再教育,死無葬身之地固然令人頭痛,而對死亡不恰當的反應,對別人和自己都會帶來不必要的影響,甚至傷害。

去年大受好評的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反映日本人對生命、死亡和職業的尊重,可惜未能在香港引起更大的迴響!香港人對死亡仍然有很多不必要的忌諱,對與死亡有關的事物仍然有不少非理性的反應。近期有關骨灰龕的爭論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人都希望先人可以有優美、廉價、交通方便的地方安葬,但卻十分抗拒在自己住所附近,甚至眼目所及的地點興建。

坐言起錨!── 教會如何參與社關

20/07/2010

當大家還是爭論「起錨」或是「超錯」時,社關行動(特別是直接的服侍)是教會回應社會議題上,少有爭議的一環。面對今日的香港,到底教會和基督徒群體可以為社會作甚麼?如何去作?在坐言「起錨」,關心社會的事工上,筆者走訪了個別教會和基督教機構,看看在各種社會問題和回應行動上,教會可從甚麼做起,有甚麼可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