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80後社關人 與弱勢同行

15/05/2011

新世代社關人常遭質疑,說他們做秀,搞肢體政治,空有眩目的示威畫面,卻欠缺扎實的政策研究。不過,80後的光譜十分之闊,我們雖然未必有完全一致的領受和策略,但有相同的信仰,亦活在同一個香港,更多的溝通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職工盟組織幹事何偉航,典型的80後,是「七.一」新力量,由被捧為民主新一代到被標籤為暴力抗爭80後,他在信仰、工運、理想和生活所編織的人生路上,步步為營,但仍堅定地說:「我要做弱勢的同行者。」
 

活出真社關

15/05/2011

「天上地上一切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都要教導他們遵守。這樣,我就常常與你們同在,直到這世代的終結。」(太二十八18-20《新譯本》)。[1]對於很多基督徒來說,這段經文耳熟能詳,更成為他們活在世上的大使命。的確,使人受洗歸入基督很重要,但除了履行「大使命」,信徒持守愛神愛人,行公義、好憐憫,以謙虛謹慎與神同行的原則來生活,在聖經教導中也同樣重要。

走入人群 涼水傳情

15/05/2011

眼見本港貧富懸殊問題日益嚴重,不少基督教團體都積極走到最前線,透過實際的扶貧工作和關懷行動,為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弱勢社群送上一杯涼水。今期《燭光網絡》走訪了四間致力服務基層的福音機構,包括禧福協會(下稱禧福)、新福事工協會(下稱新福)、城市睦福團契(下稱睦福)和工業福音團契(下稱工福),了解她們的事工發展。

我們的願景……

15/05/2011
禧福協會基層事工部主任丁愛娣女士 

我們最希望幫助貧窮人可自食其力,讓他們有工作機會,生活得有尊嚴。亦鼓勵中產在消費時,多光顧社會企業,間接補助貧窮人。與此同時,也希望教會可以想想,慈惠金是否只限於應用在教會的弟兄姊妹身上,還是可用來幫助社區有需要的人士呢?

以憐憫謙卑的態度行公義

15/05/2011

今期《燭光網絡》討論行公義,而在公義問題,「潮流興」將社會分為雞蛋與牆,彷彿凡是建制都有原罪,而凡是弱勢群體都要無條件地同情和支持。於是在一切討論之中,首先將對手界定為霸權,將自己界定為弱勢,便可以將一些本來不合理的行為變為公義。

關鍵字 社會關懷

國民如何教育?

15/05/2011

教育局建議由明年九月開始,逐步在小學和中學推行國民教育,作為中國人應更多認識中國國情。培養對國家的感情無可厚非,但有人擔心會變成洗腦教育。

在殖民地年代,英國政府並不鼓勵香港的中國人認同自己的國家,是為了方便愚民統治,而回歸之後,由於不少人對共產黨的歷史和管治手法不滿,因此對本來是理所當然的國民教育有所保留,這是十分不幸的。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應否教,而是如何教;不是應否愛國,而是何謂愛國?與其抗拒國民教育,倒不如爭取影響將來如何去教更重要。

「消費」雞蛋仔伯伯

15/05/2011

今年4月,有一宗「雞蛋仔伯伯」事件。當時有人「揭發」食環署職員「選擇性執法」,一個月內多次拘捕「雞蛋仔伯伯」,充公其生財公具。輿論視之為打壓低下階層,助長貧富懸殊,漠視本土經濟,消滅街頭巿井文化。
 

斜路惜黃花

13/05/2011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最近往歷史博物館看了相關的展覽,又看了一齣有關香港基督徒參與革命的舞台劇斜路黃花,重溫有關楊衢雲和道濟會堂的歷史。在推翻腐敗的滿清政府的革命事業,無論國父孫中山以及不少烈士和開國元勳,其實都是基督徒,而香港的教會和基督徒因為香港的獨特地位,在革命事業上扮演了積極的角色。

四川之行(一)

12/05/2011

新界校長會應國家教育部邀請,於復活節期間組織了近四十位中、小學、幼稚園校長及嘉賓,赴四川成都參觀交流,期望在傳媒以外,對5.12大地震的重建情況作親身深入了解。

教會應正視的不滿情緒

08/05/2011

一名理工大學副學士生,因為以電郵恐嚇特首曾蔭權及多名高官,被判接受感化十二個月。另外,三月初曾蔭權在科學館出席活動時,多名示威者衝前引起混亂,其間曾蔭權報稱被撞胸口,感到痛楚,警方最近以「擾亂公眾秩序」起訴一名男子。一些年輕人對政府高官、大財團和所有被劃為建制、具權力組織的不滿情緒愈來愈高,隨之而來的抗爭行動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而教會亦難以置身事外,若不妥善處理年輕信徒的不滿情緒,教會面對的衝擊將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