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良知取代最低工資

14/04/2011

三十年前,香港已有人討論「最低工資」。可能因為隨即進入高經濟增長的八十年代,「打工仔」權益和福利得到較大保障,導致此議題被暫時擱置。渡過了悠長的蜜月期,經濟環境出現一次又一次的周期性起落,加上九十年代的金融風暴、回歸後的內地新移民潮、全球一體化,以及一直纏繞香港的人口老化問題,人浮於事成為普遍現象,就連高學歷和年青力壯的一群,在求職時也遇上不少困難,遂令「最低工資」再次成為熱門議題。

最低工資須各界合作

01/04/2011

所謂一法立一弊生,任何崇高的理念都不能單靠法律或高壓的手段就可以成功推行的。隨著政府公佈有關最低工資的指引,僱傭雙方就如何計算工資的問題各施各法,為新的社會矛盾埋下了炸藥。
 

財爺是棵許願樹

25/02/2011

在一個由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主講的午餐會,他表示有朋友笑說他上任之後好像成了一棵許願樹,很多人對他都有不同的期望。很明顯任何人一旦成為許願樹,最終必定會令一些人失望,甚至因為未能滿足一些人的訴求而惹來激烈的回應。

在貧富懸殊嚴重、政府有大量盈餘的情況之下,財政司司長成為全港市民的許願樹是順理成章的,在剛發表的預算案,政府一如過往都有一些派糖的措施,例如寬免差餉、津貼電費、免兩個月公屋租金和發放多一個月綜緩等等,不過這些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的。

環保公義賀聖誕

24/12/2010

聖公會大主教鄺保羅發出聖誕文告,形容近年社會有仇富情緒,皆因本港出現很多不公義的事,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經濟利益,而貧苦大眾無法分享經濟成果,呼籲商人勿「算到盡、食到底」。不過,香港一些大財團以本傷人,以及透過不同的行業的聯合造成壟斷,聖誕節對他們來說只是另一個促銷的機會,要他們自我反省,獲利回吐並不容易。

「企業講道德? 究竟得唔得?」

25/11/2010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9月份舉辦之「生命倫理對談」,特別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全球政治經濟」社會科學碩士課程講師黃元山先生,與我們一起對談「企業講道德?究竟得唔得?」——經濟發展與社會公義。

對於畢業於全球著名的芝加哥大學經濟系,多年來曾任職於皇家蘇格蘭銀行、瑞銀和雷曼兄弟等國際金融大機構的黃先生來說,過去在金融投資界別的工作,使他對企業追求獲利的同時,亦要講求商業道德、公平貿易、社會企業,以及慈善與公用事業等各個看似對立又水火不容的要求,有獨特見解。

追求公義亦毋須鼓勵仇恨

19/11/2010

神父諷刺地產商是魔鬼餘波未了,傳媒對教區究竟是對事件表示遺憾還是致歉十分感興趣,誓要查根究柢.但所用的手法往往是塞字落當事人的口,將當事人的說話以自己既有的目的加以演繹,而對於部份傳媒來說仇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賣點。

以行動回應霸權壟斷

12/11/2010

有報章報道一名市民因為不滿地產霸權操縱港人的衣食住行,決定以個人的力量起革命,上個月開始拒絕幫襯大地產商提供的服務,以光顧小型店舖代替超級市場;以踩單車代替乘搭公共交通工具;用手洗衫代替用洗衣機。

正視香港社會的不公義

15/10/2010

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施政報告回應市民大眾關心的房屋和貧富懸殊的問題,政府雖然提出了不少的措施,但是能否真正落實,市民大眾未必有信心。長久以來,市民大眾的怨氣是來自社會上很多不公平的現象.而政府因為受制於一些大財團、地產商,連一些很基本的問題也拖泥帶水,遲遲未能落實,又怎會不令人失望呢!

屏風樓、發水樓、縮水樓,市民大眾窮一生、甚至兩代人的收入才能買得起的蝸居,毫無保障,疑點利益全歸發展商。政府提供的豁免,本來公眾可以使用的空間,全部成為發展商的搖錢樹。

為最有需要的人士紓困

17/09/2010

港府為了紓解民困,02年免收差餉,07年免公屋租金一個月。由於住在公屋的綜援人士,其租金及差餉皆由社署直接交給房委會,實報實銷,不會像其他公屋居民一樣有「真金白銀」可以「落袋」,綜援人士沒有實際得益。

有公屋綜援戶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向社署索回有關的租金和差餉,敗訴之後向高等法院提出上訴。高院法官任懿君認為房委會沒有退回租金及差餉,令最窮嘅人未能受惠,是與政策背道而馳及荒唐,下令社署退回2,397元租金及差餉予一名提出申索的綜援人士。有學者質疑法官的判決有欠邏輯,因為綜援戶一向不用交租,便不應獲退款。

居住與工資的不公義

27/08/2010

樓價飆升是一個熨手的山芋,政府恐怕落藥太重,會重蹈八萬五的覆轍,被指責為樓價下跌的元兇,成為百多萬業主的公敵。若果不推出一些較明顯的措施,又恐怕那些一直望樓輕嘆,沒有資格申請公屋的中等收入人士(特別是年輕一輩)對政府的不滿程度不斷上升,引發更多社會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