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網絡透明人
〈私隱如何在網絡世界中洩漏〉一文提到,網絡使用者自願將個人資料上載,會令私隱洩漏。而對於如何避免在網上「被起底」,筆者認為可以從幾方面入手,如小心選擇社交平台上的設定、小心結交網友,並且檢視自己分享資訊的態度等,慢慢地做好,以保障個人私隱,避免成為網絡透明人。
〈私隱如何在網絡世界中洩漏〉一文提到,網絡使用者自願將個人資料上載,會令私隱洩漏。而對於如何避免在網上「被起底」,筆者認為可以從幾方面入手,如小心選擇社交平台上的設定、小心結交網友,並且檢視自己分享資訊的態度等,慢慢地做好,以保障個人私隱,避免成為網絡透明人。
根據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下稱公署)於2019年10月初公佈的數字,由該年6月中至10月初,涉及「起底」及網絡欺凌的相關個案達1,960宗,牽涉網上社交平台及討論區共12個。
活動取消
2019年6月,政府就《逃犯條例》修訂的爭議,引起社會的激烈迴響,接二連三的肢體衝突,持續的抗爭令社會分化加劇。我們同時面對著大量的資訊,網絡上不同的文字宣傳、傳統媒體的報道、網上大量的現場報道、新聞發佈直播和示威現場的主觀鏡頭,資訊爆炸得令人一時間難以疏理和消化。
香港人在這暑假上了公民課,遊行示威彷彿成了常態,蒸魚碟能蓋催淚彈竟變成了常識。孫中山曾說過:「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而不少人的經驗亦是少談政治,可以「明哲保身」。然而,生在現實世界,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你不找政治,政治也會找上你。1980年5月韓國光州民主化運動時,一名原來只懂為口奔馳的漢城司機金四福,機緣巧合下接載了一名德國記者,一起見盡人性的美善與醜惡,喚醒他已麻木的良知,以「愚勇」參與抗爭。
九月,我們以韓國電影<<逆權司機>>, 從韓國民主運動,反思在一個大時代之下的小人物可以如何自處。
7月21日元朗「無差別車站傷人事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翌日更產生極大的恐慌,到處都有聲稱「fact checked(已求證)」的訊息,例如「fact checked,今晚三點開始,白衫見到黑衫就打,打到10點」,接著商場店舖一間接一間關門,元朗、屯門突然彷彿進入宵禁死城的狀態,最後事件不了了之,沒有所謂的恐怖襲擊。
這個6月,我們發現最多人看的,不是電視新聞,也不是報章雜誌,因為大家直覺上已認為不同的電視和報章也有自己既定的新聞角度、取材,內容亦不一定全面,於是大家都追求看「直播」。
時代論壇 2019年8月14日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FACTFULNESS: Ten Reasons 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 and Why Things are Better Than You Think)
《小偷家族》是日本極出色的人文電影,導演是枝裕和2018年發表的劇情片,樹木希林、中川雅也及其他演員於電影中的精湛演出也令人動容。故事與電影《誰調換了我的父親》所探討的內容相近... 六個沒有血緣的人走在一起成為「家庭」,貧窮如何影響著大家的生活及相處?劇本設定著「每一場戲都有東西要偷」,並捕捉「社會中的家庭」,用以探討現今社會百態。小組當晚會細味這部手法淡然卻戲味濃郁的電影,也細思什麼是「家庭」及「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