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退休信徒的事奉「撻火」……我有話說
受訪者:關黃潤珍女士(迦勒事工AJH創辦人)
受訪者:關黃潤珍女士(迦勒事工AJH創辦人)
自小在教會長大,小三開始教會已是我生命的重要部份,自己有幸成長於一個充滿機遇的年代,社會不斷發展,由中四開始,便可參與不同崗位的事奉,由團契職員到主日學教師、崇拜主席、執事和校董等等,又參與了許多不同營會、聚會、佈道會、以及植堂、開校的籌備工作,一直以來絕大部份的事奉都是有一個長期固定的崗位,不過,隨著自己投身在機構事奉,星期日經常要出外講道,再加上年紀漸長,應該多些給機會年青的一輩,於是這種固定崗位的事奉愈來愈少,而多是參與一些在時間和形式安排上較有彈性的事奉,而在機構服侍多年,亦接觸過不少有心、有力、有恩賜的弟兄姊妹,他們事奉的模式愈來愈有彈性,並且同時可以參與很多不同教會和機構的事奉,祝福不同的人。
一直以來,許多教會呼籲弟兄姊妹參與事奉時,安排的崗位都是以固定及長期為主,例如各部的部員及職員、詩班、敬拜隊、組長和執事等,一般都會希望弟兄姊妹委身最少一年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種安排本身並沒有問題,只是未必符合新一代信徒的生活形態、恩賜和 興趣。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社會形態和需要,惟有順應時勢和需要而不斷更新變化,教會才能更善用信徒的恩賜去配合教會的不同需要,而信徒亦更能善用神所賦予的恩賜去服侍眾教會,最理想的事奉是既能發揮自己的恩賜,又能配合教會的需要,而不是「彼此也在捱」。
根據政府統計處2021年資料,每千名人口計算的粗離婚率由1991年的1.11人上升至2019年的2.82人,離婚判令數字在1991年至2019年間上升了2.36倍,由6,295宗大幅上升至21,157宗,與此同時,再婚數字也不斷上升,由1991年的4,892宗、5803人大幅上升至2019年的15,832宗、23,821人,按宗數計上升了2.24倍,按人
羅馬書八章35節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在今時今日的處境,更貼切的應說難道是新冠病毒嗎?是防疫措施嗎?是恐懼嗎?是執事同工嗎?
科技發展,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關鍵字,如果要為2021年找個關鍵字,可能是「元宇宙(Metaverse)」。當線上開放遊戲平台Roblox用這個字來招股,上巿首日公司估值突破400億美元,又連facebook公司也改名叫Meta,將facebook放在Meta旗下,成為子公司,更多不同的科技公司追捧,彷彿其未來發展定必十分光明。
還記得在香港生活時,每逢平安夜、聖誕節和除夕等節日,各餐廳、商舖,甚或至整個旺角、尖沙嘴和銅鑼灣地區都擠滿人,彷彿熱鬧是慶祝的必要元素。有時,我和家人會在外地渡過聖誕或新年假期,即使在亞洲其他國家,情況也跟香港差不多,因此一直有種感覺這是世界上非基督徒慶祝聖誕節的主要方式。
第四屆「基督教性倫理峰會」已於2021年10月29至30日假恩福中心舉行,除了現場出席聚會,亦可透過網上形式參與,今年共有超過450位朋友參與峰會。
身體神學與男女兩性
政教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十分具爭議的話題,有時亦像鐘擺一樣,受到社會環境和氣氛的影響,會由一個極端擺去另一個極端。一直以來,不少教會和機構在關心社會的行動上都不會走在最前線,對政治問題都敬而遠之,很少會以教會的名義去支持或反對某個政治方案或某個政黨的建議,更極少以教會或牧者名義去支持某位立法會或區議會候選人,亦很少參與遊行集會,對於一些受人關注的社會議題,最多只是辦個講座或研討會,而聯署是其中一個最容易凝聚較多不同團體和個人參與的方式。
一些教牧在過去幾年,由於關心香港社會的發展、以及關心很多在前線追求社會公義和改變的弟兄姊妹,因此會較多發聲,包括參與不同的聯署和網絡、在自己的臉書和不同的社交平台,公開或私下表達意見,少部份在社會運動期間會走到前線去關心和牧養一些年青人。當然,大部份教牧對社會的關心,主要都是出於赤子之心,他們對政治和社會問題的了解往往都不是專業、也不是權威,因此,大家毋須將他們的意見看得太政治化,應重視他們從信仰和牧養角度對生命的反思和實踐,不要糾纏於他們對政治問題的個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