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社會關懷

假期是福利還是羊毛?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0/05/2016

5月1日是法定公眾假期,如公眾假期在星期日,一般「打工仔」都能在翌日得到補假。然而,5月14日同樣是「紅日」,但受惠的人卻不多。首先,只放「勞工假」的朋友,便已註定與它無緣;此外,自推動五天工作的政策後,連放「銀行假」的朋友也因當天是星期六例假,只是名義上「放紅假」而已。

小腳板 大祝福

——「小腳板祝福香港行動計劃」啟動禮後記
郭卓靈
明光社項目主任
27/01/2016

為了讓青少年可以學習以小行動關心身邊有需要的人,祝福學校及社區,並學習服侍長者,為社會帶出正能量,明光社蒙華永會的資助,舉行「小腳板祝福香港行動」,讓青少年實踐以生命影響生命,走向香港社區傳播祝福。

走進社區關懷露宿者

羅遠婷
明光社項目主任
24/12/2015

臨近2015年末,我們陸續迎接冬至、聖誕及新年這幾個佳節,市面上洋溢喜慶氣氛,大家都為了家人朋友籌備禮物。然而,在歡欣愉快的節日裡,當我們興高采烈與至愛相聚慶祝時,卻有不少人瑟縮一角,又或是徹夜孤單地躲在快餐店內。他們就是一群露宿者,又或被稱為無家者、麥難民。

騙財事大 「失心」事更大

吳慧華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26/11/2015

很多年前,中國內地曾流行一個笑話:「一個老農夫買了種子,地卻沒有任何出產,因為種子是假的。老農夫決心一死,買來一瓶農藥喝下,結果死不成,因為農藥也是假的。一家人慶幸老農夫沒有死,決定買來一瓶好酒慶祝一番,結果卻是全家人都死了,因為酒是假的。

教會為何要關心性別認同議題?

招雋寧
明光社項目主任
17/11/2015

牧養群羊是教會使命,然而教會使命並不只得這樣;參與社關,對社會議題表達看法及身體力行,也是教會使命一部分。社會各方一直關注與性別有關的議題,近年討論開始聚焦在「性別認同」上,教會的聲音更不可或缺。我們訪問了中國基督教播道會恩福堂的譚子舜牧師,討論教會為何要關心性別認同。

安樂活

──由大埔護老院事件揭示的安老院舍問題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5/07/2015

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生老病死,隨著香港正步入人口老化的高峰期,在社會政策上作相應的調整刻不容緩。可是,多項涉及長者的重大政策,如全民退休保障等均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的士行業的挑戰與回應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09/07/2015

智能手機和流動網絡的普及正逐步改變我們的生活模式,有創意的朋友善用兩者的特性為固有的產業「增值」,推出新服務模式方便用家,但同時亦為市場帶來新一輪衝擊。面對新挑戰,業界若只維持傳統的經營模式,而非不斷增值,和新興的競爭者競爭,就是故步自封,則難以有一席安寢。

生活,還是生存?論標準工時

藍俊文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21/05/2015
今日的香港,貧富懸殊,小市民每天營營役役,只求兩餐溫飽,有瓦遮頭。可是活在高度資本主義的香港下,這卑微的願望卻是如此遙不可及。面對通脹無情的颷升、樓價肆意地上揚,普羅市民只能任由經濟發展扭曲他們的生命,在不斷的加班、加班、再加班之下,人們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或許已成為一種虛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