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Click著青少年的心
今年生命倫理對談以大眾文化與倫理為主題,透過探討電影、情歌、小說、動漫及電視劇,以至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探討當中的倫理價值觀。
香港市民普遍歧視不同性傾向人士嗎?
何秀蘭議員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2012年11月初進行電話訪問,調查市民對不同性傾向人士權利的意見,結果顯示76%受訪者認為市民普遍對不同性傾向人士存在歧視,64%贊成立法保障不同性傾向人士免受歧視(蘋果日報11月下旬進行電話訪問,57%受訪者認為不需要立法1,與此剛剛相反)。不過,這項調查中有兩項矛盾的結果。
回應職場召命
2012年的職場倫理對談,共探討了六個題目:基督徒老師如何在通識科中結合基督的價值觀(1月);基督徒從事銷售及營業代理的衝擊(3月);基督徒與上司及下屬關係的藝術(5月); 如何做好職場、家庭與教會的事奉?(7月); 如何做金錢的好管家?(9月);職場呼召:活出基督的召命(11月)。
財富的祝福?!
「求財有道——如何做金錢的好管家?」這個題目吸引了52位弟兄姊妹,一起在9月份的對談中,反思神如何藉工作給予我們金錢,不單滿足我們家庭的需要,甚至可以祝福其他有需要的家庭。曾任政府高薪厚職但已轉到中國神學研究院作延伸課程主任的黎高穎怡姊妹,與參加者分享她作為基督徒對財富的看法。從新舊約中,她分別列出神藉財富祝福人的證據。
基督徒對墮胎及自殺的態度調查結果
摘要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調查發現,1,172名受訪者中,88%基督徒受訪者認為墮胎並不 合理,但可以接受在某些處境下墮胎。一般來說,基督徒比較接受創傷性墮胎如繼續懷孕會危及母親性命和因姦成孕,但反對選擇性墮胎如因影響生涯計劃而墮胎。 95%基督徒受訪者認為自殺並不合理,但不同處境下自殺的接受程度並不相同。雖然受訪者的態度隨不同社經及宗教參與而略有輕微差異,反映社經及宗教參與對 態度的影響不大。調查又發現,受訪者十分重視上帝、生命和罪的價值觀,但這不是影響他們對墮胎和自殺態度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受訪者反對濫用自由、選擇 權和計算代價,這些因素與他們對墮胎和自殺的態度有較高的相關性。對於教會來說,主要的挑戰是如何幫助信徒在實際的倫理處境,應用信仰的原則和價值觀,而 不是將基督對生命的教導化為律法,來審判違規的人。這篇文章主要是將在研討會中發表的結果和討論輯錄在文集內,完整的調查報告會單獨出版,並在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的網頁發表。因此,本文並沒有加入有關參考其他文獻的討論。
生有時?死有時?── 生死的神學、倫理與牧養〈引言〉
基督徒有永生的盼望,但在世的日子,信徒仍然要面對生與死的倫理問題。有信徒夫婦因為不育而尋求生殖科技的幫助,究竟哪一種方式是合乎神的心意的?有信徒孕婦因為種種理由而須要考慮終止懷孕或墮胎,教會可以如何幫助她們?也有信徒面對生活壓力而渴望早日息勞歸主、又或久病纏身而想放棄醫治,可以嗎?
環保政綱非空談 治標治本方可取
環保已變成潮流,在立法會候選人的政綱中幾乎已是不可或缺的部份。然而,基於不同的政黨立場和政治背景,環保政綱背後的理念是甚麼?基督徒如何判斷哪些政策適合香港而值得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