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香港還真有偶像文化?
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高級研究員
15/12/2015
偶像文化究竟是甚麼?如果我們以字面理解的話,偶像可解作「一種人創造的對象,以某種方式崇拜。可能在宗教或娛樂的圈子出現。」[1] 若以這定義來看的話,香港偶像文化其實遠遠未至於此。
知生也知死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義務)
17/11/2015
生命無常,我們時常都會遇上。月前一位急需換肝的病人,本來已覓得合適的肝臟移植,冷不防因為捐贈者原來患有癌症,換肝手術無奈要緊急剎停,生命甚至危在旦夕,幸得最後關頭,覓得另一肝臟可供移植,生死難關終於度過。
看得精彩,也看到心痛的《換諜者》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12/11/2015
時為上世紀六十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正值冷戰高峰:兩國都部署了足以毀掉地球N次的核武器,要確保能夠摧毀對家的核彈之餘,也要確保自己的核彈不會因對方先發制人而受破壞。結果,雙方鬥法,由互鬥核武發展到間諜戰。雙方都出盡法寶,或派出間諜,或是高空偵察。總之就是設法知道對家的武器資訊,同時堵截己方資訊免被對方知悉。
來自星星的「福音電影」
陳永浩博士
| 恒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16/10/2015
自從多年前的《一百萬零一夜》,和《作死不離三兄弟》在港先後上映,叫好叫座後,大家對印度「寶萊塢」(Bollywood,意比美國的荷里活)電影作品大感興趣。說到印度電影今年的力作,相信離不開《來自星星的PK》這部作品了。
吃得苦中苦,才是人上人?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17/09/2015
人生中有一件很奇怪的事:人人都對苦難避之則吉,但人人也知道「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道理。筆者想,沒有人會蠢得想「擁抱苦難」,但吃苦卻又像是人生成長的良藥,彷彿對我們有益。
翻來覆去的生命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
15/07/2015
有人說,一個人的靈魂「淨重」21克,而這可能就是「生與死」的分別。這重量是多是少?有時,就是生命中那微小的錯置,就足以使人生充滿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