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與會者的意見

01/10/2012

意見調查表

共有95位參加者填寫及交回意見調查表。當中34%教牧,10%神學生,7%長執,49%平信徒。24%男性,76%女性。6%15-24歲,37%25-44歲,57%45-64歲。參加者對就墮胎和自殺是否合理的問題寫了很多意見和回應,輯錄整理如下:
 

認為是不合理的參加者的意見: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簡介

01/10/2012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2008年成立,旨在對社會所關心的倫理議題上,以理論分析、調查研究、數據資料等作為基礎,按聖經真理作出整 合,向社會大眾分享,讓公眾能以更多向度、更具深度的思維,找出合乎社會利益和倫理的方向。中心亦致力將研究成果與相關界別分享。中心又建立網絡,凝聚力 量,透過舉辦各類研討會、講座、讀書會、課程及出版等事工,推展對生命倫理議題的研究和教育工作。

從牧養角度看生與死的倫理問題

葉敬德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校牧
01/10/2012

Renata Salecl,一位來自斯洛文尼亞共和國的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指出,已發展世界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個人是自身終極的主人,能夠自由地作出鉅細靡遺的決定。

如何幫助和關心有自殺傾向的人士

何永雄先生    |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副中心主任 | 整理:黃展睿、吳慧華
01/10/2012

引言

另類生與死

梁永善牧師    |    基督教銘恩堂大埔堂堂主任
01/10/2012

有陣子我們感到人生真的很無奈與矛盾,一些人非常渴望有下一代,但怎樣盡辦法也一無所出,但一些人當懷孕時只有驚沒有喜,更甚的卻要將生命除掉,這是何等 的悲哀。當然,要進行終止懷孕的個案大部份原因是未婚懷孕,因不想面對而如此,雖然香港終止懷孕的個案似有下降,但另一則報導是不少人──特別少女北上 (多在深圳)進行墮胎,我們雖沒有這些正確數據,但仍不能輕忽此事。

殘疾歧視條例與性傾向歧視條例

林國冬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文化)
27/09/2012

我是一名傷殘人士,身患先天性脆骨病。某日,因要事而步入一所舊式政府大樓。在接待處理的職員,可能一眼就看出本人的傷患,遂主動地帶領本人乘搭電梯到達目的地。途中,他不斷地講解,這座大樓的無障礙計劃。從他主動協助,樂意幫忙和講解,可見近年社會不斷教育市民不要歧視殘疾人士,確能提升市民對我們這群小眾的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