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明光社社會角色多面睇 (學術界)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明光社董事
31/05/2012

有些人把明光社描繪為一個反智的團體,只會盲目依循宗教教義和教條,並且縱使向世俗社會發言時,也會左一句聖經、右一句聖經的教訓人。有一次講座,一位聽眾就說明光社的教材很難在學校應用,因為它引用太多的聖經。

幫助兒童走出性創傷的陰霾

沈雅詩    |    明光社項目主任
31/05/2012

想孩子茁壯成長,除了提供三餐溫飽、優秀的教育外,好好保護他們的身體免受性侵犯,也同樣重要。正如美國加州執照臨床心理學家黃偉康博士所指,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對人的一生有深遠的影響,而性侵犯及性創傷對兒童的自我形象及價值觀更帶來嚴重的傷害,不能小覷。

明光社社會角色多面睇 (教會)

梁永善牧師    |    基督教銘恩堂主任牧師
31/05/2012

今世代道德標準愈來愈模糊,甚至沒有甚麼底線可言,只是隨心所欲,結果引來的社會、個人問題愈來愈多。

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是世上的鹽。鹽於昔日不單是調味,更有防腐作用,今天我們豈能失落這身份?但鹽若要發揮作用便須犧牲自己,溶入那些肉中;鹽若放在傷口上是會使受傷者感到刺痛,但卻是有益。

回顧與展望

吳庭亮博士、陳永浩博士、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同工、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31/05/2012
源起和任務

從特首選舉看傳媒亂象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流行文化)
31/05/2012

特首選舉雖然曲終人散,不過,傳媒在當中所扮演的角色,卻仍然值得我們反思。傳媒既是打手,又要公正報道;報章受老闆操控,但記者卻要在愈來愈窄的新聞自由中找到自己的空間;編輯收到四方八面的黑材料,既須要核實,但又要在競爭白熱化的傳媒戰中不會「輸新聞」……如此糾纏的傳媒問題,該如何解讀?明光社早前便舉辦了「謠言止於傳媒?特首選舉報道亂象」傳媒通識教育研討會,邀請四位講者分析傳媒亂象。

明光社社會角色多面睇 (傳媒文化)

李月蓮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副教授
31/05/2012

不知不覺與明光社的朋友相識15載了,傳媒教育一直是我們共同關心的議題。在這段悠長的日子裡,我跟香港很多關心年輕人媒介素養的機構合作,而明光社就是其中之一。
 

談婚論「家」

招雋寧    |    明光社項目主任(青年事工)
24/05/2012
婚姻和家庭是社會的主要支柱,透過婚姻制度可保障家庭的組成、家庭結構及養育後代,因此國際社會都非常重視維護婚姻和家庭。《世界人權宣言》第16條、《歐洲人權公約》第12條、《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3條、《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第10條、以及《香港人權法案條例》第19條等,都提及婚姻是成年男女的締結、維護婚姻作為社會發展的自然和基礎單元,亦提及要保障兒童在家庭中的權利。

請保護風化案受害人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4/05/2012
上星期發生一宗女藝人懷疑被強姦案件,引來不少報章重點報道。由於不少報道透露了該名女藝人的年齡及入行經過,故惹來外間不少猜測,彷彿舉行了一個全城競猜遊戲,猜猜誰是受害者。多名被懷疑的女藝人急忙出來澄清,與該案件劃清界線。
 

對症下藥處理真正的歧視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7/05/2012

美國總統奧巴馬公開宣佈支持同性婚姻,很明顯是大選年一項政治考慮,因為美國支持同性戀的選民人數正在上升,而支持同性戀運動團體的政治捐獻能力亦絕對不能小覷。

派傳單

朱景玄校長    |    新界校長會會長
17/05/2012

一般中小企沒有雄厚的宣傳開支預算,委派自己的員工或聘請專人派發傳單,已屬於很積極的宣傳方式了。為達致最佳效果,他們會選擇在公司附近或人流特別旺盛的地方派發,因此,在鐵路沿線會經常看到派發傳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