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基督徒與遊行示威
基督徒面對社會民生問題,主要是作出捐獻的行動,包括捐款到慈善機構、捐食物到食物銀行等。惟一旦社會民生問題涉及政治決策,大部份基督徒就拿出免責聲明:我們主張「政教分離」。教會亦如是,在需要她們更進一步地參與社會事務時,很多教會也會因著種種原因而推辭,希望盡量「明哲保身」。
V,喻意著一個階段的結束
10月份在電影小組推出《V煞V for Vendetta》,背後原因是世界各地社運轉趨熾熱,「佔領華爾街」掀起全球不同國家陸續響應,而《V煞》面具亦成為社運的一個重要符號(symbol),它指向是怎麼樣的意義(meaning)呢?各自表述也需從文本(text)起步,閱讀電影《V煞》自然是分析的開始。
性教育教師訓練 知識技巧齊裝備
明光社從本年初開始,定期舉辦性教育教師訓練,至今已舉辦了四次。在此特別感謝各主題的講員及參與的老師,全賴你們的支持,我們才可以持續舉辦相關的課程,幫助大家一起在知識和技巧上作好裝備,以回應學生在「性」問題上的各種疑惑和憂慮。
再思權利與義務
對於愛好行山或爬山人士來說真的為香港感到自豪,因本港擁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高山,更有多處山巒起伏之爬山勝地,難怪連外國人也專誠越洋而來,為的是要欣賞及享受風光如畫之大自然景色,尤以馳名海外之「麥理浩徑」及「衛奕信徑」,令行山者留下美好印象。
關心社會,其實不難 ── 明光社「社關訓練課程」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要成為關心社會的教會,就先要明白今日社會的各種現象,以致教會能在社會中,不止持守真理,也能將信仰踐行。從前年開始,明光社與不同的教會合辦「社關課程」,先後與港島東區、南區、青衣、大埔等地區的教會合作。在今年秋季,明光社與牛頭角區的一間教會合辦了新一次的「社關課程」,與信徒分享:關心社會,其實不難!
社會抗爭的神學理念── 一些根本的反思
基督教要談社會抗爭,必須弄清楚三個互相關聯的問題:要抗爭的是甚麼?抗爭想要達到甚麼目的?抗爭應該採取怎麼樣的手段?這三個問題之外,我們還要思考:教會這個信仰群體究竟是怎樣生活的?意思是,教會這個信仰群體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她這種生活跟社會抗爭有著怎樣的關係?她這種生活怎樣決定她參與社會抗爭的方式?
爭議重重的2011基督教選委選舉
基督徒可以選特首?原來我們除了享有一般公民權利可選出立法會議員外,還可以用「基督徒」身份選出基督教界別的選委去選特首以及人大代表!在2012年特首選舉中,選委會委員擴充至1,200名,其中基督教界別選委亦由以往的7席增加至10席,並由42位候選人角逐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