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改變的生命

訪問及整理 陳永浩、陳燕萍    |    明光社執行幹事
30/09/2001

康叔及良哥兩位都在荃灣新區(俗稱「紅番區」)長大,家庭環境也不算特別好。在徙置區的日子,是聯群結黨的生活:終日在屋?h後山上,大廈後樓梯走廊遊玩。書是讀過了,可是成績又不算好,家境也不容許他們繼續讀上去…他們在小學六年級時已經開始打架了,最厲害的一次連牛肉刀也要出動…

傳媒暴力與青少年行為

楊麗瑩 麥基恩    |    臨床心理學家 | 精神科醫生
30/09/2001

日益嚴重的青少年暴力問題是今天社會所要面對的。在之前的文章,我們就現今流行文化、媒體等作出分析,本文作者以心理學及精神專科的角度,探討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及傳媒與青少年暴力行為的影響。

踏上「明光」之路...

許惠敏    |    明光社傳媒教育幹事 
30/09/2001

記得大學畢業時,懷著滿腔熱誠的投身傳媒工作,對初出茅廬的我而言,記者生涯無疑是甚具挑戰性,令人大開眼界;然而,部分「行家」不擇手段的「搏出位」、「搶獨家」,為向無理的上司交差,無所不用其技,卻教人感到無奈與沮喪。作為基督徒記者,如何堅守社會責任?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又怎樣作鹽作光?逆流而上的掙扎教人卻步!

為暴戾文化默哀!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30/09/2001

一名青年與妹妹爭執時,懷疑錯手將對方打死!

有母親親手將6歲兒子焗斃然後自殺,向變心的丈夫報復!

記者在眾目睽睽,警方在場的情況下被黑社會毆打!

警員在執法時,黑社會多次「晒馬」挑釁,最後更毆打警員!

有學者形容某高官豬狗不如!

有人當街遊行鼓吹性虐待!

爆樽.吹雞

訪問及整理:陳永浩、陳燕萍    |    明光社執行幹事
30/09/2001

這兩位青年人都很年青,但人生經驗絕不簡單:他們曾多次參與打架,更有進入男童院的紀錄。暴風歲月的日子他們怎樣渡過?幫助他們的社工又怎樣看現今的青少年的暴力行為?暴力漫畫、電影會否給他們「啟發」?

報章報道手法與青少年暴力

許惠敏    |    明光社傳媒教育幹事
30/09/2001

近日涉及青少年的嚴重暴力罪案頻仍,涉案青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而較為轟動的是七月被揭發的十一歲男童撕票案,其中三名綁匪的年齡僅介乎十二至十六歲之間。至於其他青少年毆鬥、廝殺、非法禁錮等罪案,更是天天見報,而且手法愈見殘酷,令人髮指,不少都只因「望女仔」等瑣事初生口角、繼而動武,反映青少年普遍認同「以暴易暴」是解決問題的上佳選擇,情況實在令人憂慮!

近期青少年暴力問題

30/09/2001

年輕人血氣方剛,一時沉不住氣,先是口角、繼而動粗,本來就沒甚麼好奇怪的。可是近年的新聞報導,大凡談到青少年暴力案的,再不是以甚麼「敷藥出院」等詞語作結,倒是以「圍毆」、「虐打」、「命危」、「藏屍」甚至「烹屍」等駭人的字詞起論,教人讀來觸目驚心。從沒想到一個二十出頭的小伙子竟然會做出這些Satanic(窮兇極惡)的行徑!究竟我們的社會出了甚麼岔子?這個問題,絕非筆者所能回答,也不是本文重點。

離職感言

吳永康    |    明光社研究幹事
30/09/2001

在明光社事奉期間,我可以花更多時間認識社會,不公義的現象令我反思及批判那些我向來接受的制度及理念,離職後計劃再進修,重建我的價值觀。

「青少年暴力」網站介紹

李靈亮    |    明光社資訊幹事
30/09/2001

青少年暴力的問題在世界很多國家中日趨嚴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及討論。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到很多外國的研究報告或其他資源。

傳媒與青少年暴力

黃順成    |    基督教聖約教會恩臨堂傳道,曾任社工
30/09/2001

本文作者為前任明光社幹事,亦曾於社工界工作。對於傳媒報導手法及青少年成長均有一定的認識。筆者從近期本港有關青少年暴力事件及其親身與青少年生活的體驗中,嘗試探討傳媒與青少年暴力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