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雜誌論壇 雜誌、消費與自我

洪子雲    |    明光社研究幹事
31/03/2002

「經濟下滑,破產數字屢創新高,不少破產者更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或大學畢業生。破產管理署指一成七破產者年齡只有二十一至三十歲,另約有百分之零點二是二十歲以下。處理破產案件的律師認為,年輕人破產問題十分嚴重。」(2002年1月17日《明報》)
 

流行雜誌對青少年的影響

講員:張志儉博士    |    傳媒教育協會主席、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回應:蔡志森先生 明光社總幹事 記錄:Andrew
31/03/2002

今日,在市面上出版了很多流行雜誌,其中,以年青人為主要對象的雜誌亦不下十種。事實上教會中也有不少青少年長期購買以及閱讀這些雜誌。究竟這些雜誌不停地傳遞著一些怎樣的意識形態呢?長期閱讀對青少年又做成什麼影響呢?教會可以如何幫助青少年去面對這些雜誌所帶出的訊息呢?
 
現今雜誌的幾個向度
 

《多元素創意劇場工作坊》及

31/03/2002

明光社獲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撥款資助,於二零零一年十月至二零零二年一月期間舉辦了《多元素創意劇場工作坊》及《小記者訓練計劃》,活動主題是『認識傳媒問題,追擊不良資訊,建立正確態度!』內容分別有工作坊、訓練營及公開演出比賽,《多元素創意劇場工作坊》的對象是中三、中四及中六學生,而《小記者訓練計劃》的對象則是小六學生。
 

「道德佬」背後的實幹

31/03/2002

自政府在年前就本港賭博政策提出法例修改的建議後,由賭博檢討,討論打擊非法外圍投注,立法禁止網上賭博,以至推出諮詢文件,建議將賭波合法化後,民間討論不斷。在這一次「反賭波合法化」運動中,多個基督徒團體、教會及宗派聯會積極參與,一呼百應,同心同德,給社會大眾鮮明及堅定的立場。可是,這卻常給贊成賭波合法化人士扣上「道德佬」,甚至是「道德的法西斯主義者」的帽子。
 

不給撒旦開一扇門!

陳永浩    |    明光社執行幹事
31/01/2002

你閒時會看看巴士上的「電視」廣告嗎?不知何時,電視台亦禁播的露骨MTV片段已悄悄在巴士上出現供乘客「觀賞」!當一份份沒有任何足球新聞而只有波盤的「波經」,與馬經一樣獨立販賣時(現時賭波是犯法的!)你會有何感想?面對熾熱賭風、色情文化,弟兄姊妹如何自處?當新聞及言論自由成為散佈性濫交、宣傳色情事業的工具時,我們的麻木和沉默,其實就是縱容。
 

積極參與 知行合一

李靈亮    |    明光社資訊幹事
31/01/2002

相信大家看過蕭牧師在前文的分享後,對於參與關心社會已躍躍欲試,或在盤算如何在教會內推動。這裡筆者希望能將一些有關的資源作簡單介紹。
 
多看相關書籍
 

激流中要站穩

梁林天慧    |    浸會愛群社會服務處總幹事
31/01/2002

回歸祖國後,香港的政策和方向要由政府和市民釐定,才能做到「港人治港」。這轉變本來是好事,可惜的是,當制定政策的過程一旦開放,社會大眾的要求便不斷增加。

性、道德與法律

洪子雲    |    明光社研究幹事
31/01/2002

隨著社會思想日漸開放,西方自由主義、個人主義以及性革命思想對中、港、台等地的影響越來越大,甚至連社會的法律政制也受影響。香港過去就通過了「肛交非刑事法」,之後更有團體要求「娼妓合法化」、「性傾向歧視法」,甚至「同志伴侶法」。這都涉及法律的角色,和法律與道德,尤其是性道德之關係,本文嘗試對此作初步探討。
 

以身作則

狄志遠    |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
31/01/2002

在上文裡,我們分別以基督徒,社工及老師的角度,探討如何落實關心社會的行動。然而作為家長的,又應該如何帶領家庭成員關心社會,從家庭的框框中踏出來呢?我們特邀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狄志遠先生撰文,分享他對家長如何「以身作則」的一些體會和意見。
 

衝出課室、創意無限

封華冑 校長    |    元朗信義學校校長
31/01/2002

今年六月,一班元朗信義學校中六學生自發地進行一個「反賭波合法化」的活動。有別於一般的「課外活動」,整個小組的全部運作,打從計劃、推行以至檢討,一概由學生負責,老師沒有直接協助,只扮演顧問的角色。在一個「考試至上」的教育制度裡,為甚麼老師們會這樣放心,放手給學生自己辦活動,同學們又這麼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