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銀髮族的性與愛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性教育)
03/09/2021

根據香港政府公佈的2020年人口統計數字,香港60歲以上的長者人口約200萬,佔整體人口約27%,[1] 即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位長者。社會對長者的關注,主要圍繞醫療和社區照顧層面,而長者在性方面的身心健康卻一直都被忽略。

教會及機構免稅資格的再思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3/09/2021

有九萬多會員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被內地官方媒體點名批評之後,香港特區政府立即與教協割席,而教協在短暫掙扎求存之後亦決定解散。連教協這有強大基礎的工會/民間團體亦無法承受龐大的政治壓力,其他民間團體對前面可能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亦絕不能掉以輕心。

同運議程LGBT+ Agenda (2021年8月)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
03/09/2021

承繼自席捲全球的西方性解放浪潮,其推動性文化改革的核心意識是:任何性傾向和性別身份都是天生、正常、不可改變及道德正當的。透過一步一步滲透文化、教育和法律,它強制異見者消音,並瓦解「性別、婚姻、家庭」等倫理價值。

國際

離開留下都有時代召命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2/09/2021

9月開學,學生回到學校,突然發現某些熟悉的面孔不見了,新的面孔取代了原來的老師及同學的位置,他們可能是轉校或是已經離開香港移民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同學們總會有些失落,但隨著時間過去,加上忙碌的學習,很快會適應。

英國食VS加國住

陸君樂    |    本社前性教育項目主任,曾任記者、懲教、保安、軍人,現職算是「商人」,近年常穿梭港加兩地工作。其後在英國取得刑事司法及保安管理碩士,並完成MBA課程。
31/08/2021

自去年英國為BNO持有人提供新簽證計劃,倫敦市長表示目前最少收到3.4萬名港人申請;[1] 而加拿大於今年二月推出「救生艇計劃」,在首三個月亦已收到近六千份申請。

盡信數據不如無數據:由阿富汗、越南到星空奇遇記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應用行為科學與數據科學教授。
26/08/2021

美國的人工智能可以預知未來?

懷念商務艙

陳偉洪    |    過去八年,整家往返三地,搬家七次。由市區搬到長洲,從香港移居到德國,回港後再到台灣。經歷由社工成為神學生,畢業後,曾嘗過作宣教士的辛酸,體會過牧養教會的苦樂,現在又以學生的身份暫居於台灣。客旅人生大概莫過如此,作為寄居者就只能聽從上主的帶領。
18/08/2021

7月19日台灣第一批奧運選手連同教練、代表團及相關的官員,乘坐包機前赴日本作賽。說真的,能承包專機直飛抵達,相比於其他大國已是相當難得。只因羽毛球「世界一姐」戴資穎,在她的社交媒體Instagram發文中提了一句:「好懷念長榮航空,可以搭商務艙」,就引發起多方關注、討論。

逢?必反:以人廢言的悲劇

余創豪    |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Arizona State University)教育心理學博士,專門於心理測量與統計學,亦是同校哲學博士,專門於科學哲學與歷史,現在是美國阿蘇薩太平洋大學(Azusa Pacific University)應用行為科學與數據科學教授。
12/08/2021

前一陣子,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華盛頓州西雅圖市、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市都出現了異常酷熱的天氣,有些日子氣溫高達華氏120度。最近歐洲和中國爆發了連場暴雨,中國甚至稱河南鄭州水災是「五千年一遇」。這些極端反常的天氣再次引發起人們關注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然而,直至今天美國人似乎仍然在環保問題上未能達致共識,本來氣候變遷是一個科學問題,在美國卻演變成黨派之爭。

善用消費券

張勇傑    |    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09/08/2021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有的人,叫他們不要心高氣傲,也不要寄望在浮動的財富上,卻要仰望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用的 神。又要囑咐他們行善,在善事上富足,慷慨好施。這樣,就為自己在來世積聚財富,作美好的基礎,好叫他們能夠得著那真正的生命。」《聖經新譯本》〈‭提摩太前書6:17-19〉‬‬

身後事生前談

郭麗明    |    本社前督導主任,香港理工大學榮譽社會工作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基督教研究碩士。曾在香港從事社會服務,及在美國基督教機構和教會服侍。現為退休人士,業餘農夫。
04/08/2021

最近我們參加了一個葬禮,送葬的人坐滿整個崇拜禮堂,好像已完全忘記了疫情。會場一片黯然神傷,直到家屬播出一段離世者生前拍下的惜別短片。開場白和劇集一樣,離世者對著鏡頭說道:「當你哋睇到呢段片嘅時候,可能我已經唔喺度」。來賓沒有嚎哭,反卻被她的微笑、甜美的聲音、精神奕奕的面孔和鼓勵的說話所安慰,知道她滿心平安地離開,將來天家亦可重聚,參加喪禮的人都釋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