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三不管的成長空間

採訪及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9/05/2009

Web2.0,一個多采多姿、百花齊放的互動世界,每天緊扣著無數網民心靈。令人留連忘返的連結網絡,透過數碼及通訊科技的高速發展,其吸引力及追求者每日加增。對新一代,被「Web2.0奶」餵大的青少年來說,影響深遠。
 

海嘯錢幣兩面睇

郭麗明    |    明光社 督導主任
19/05/2009

談到金融海嘯,若論對個人或家庭所帶來的經濟損失,相信很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然而除此之外,也許亦有些我們不為意的正面影響──近期有調查發現,雖然金融海嘯發生後,家長減少了購買課外書及玩具給子女,但卻增加了與子女相處的時間。

「1 – 2 – 3 – 到你?」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19/05/2009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各式各樣的互聯網絡服務,資訊及通訊科技的進步帶來無限機遇,帶動高增值商務發展,甚至是Wi-Fi無線上網熱點滿佈,人手一機無限上網的同時,我們卻又看見它帶來的壞影響:我們身在Web2.0的國度,但卻只有Web1.0的認知,而事實上Web3.0的文化已經「殺到埋身」……
 

3年又3年的博彩爭議

整理: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19/05/2009

馬會與港府於2006年達成博彩稅協議,獲准採用彈性彩池之後,若一季博彩稅不足80億元,馬會要「包底」,「包底期」為3年。今年適逢續約期,於是馬會不斷有博彩新構思,務使投注額提升,脫離「包底」局面。最近廣為討論的賭博議題,就是否應該讓馬會多增5個賽馬日,以及20個海外賽馬受注日。為此,本港一眾關注賭風的團體,於2009年4月23日在免費報章《AM730》內,發表「聯合聲明」。

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 監察賭風聯盟成員
07/05/2009

剛過去的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就馬會要求新增5個賽馬日舉行的諮詢會,馬會動員了廣泛層面的人員撐場,當中包括其屬下職工、馬圈中人,以及因賽馬活動帶動生意的人士表態支持。

性罪行年輕化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06/05/2009

美國小姐選舉與真正的寬容

傅丹梅    |    明光社 助理總幹事
06/05/2009

在一個多元的社會裡,每個人對不同事件有不同的意見實屬正常不過的事,大家亦應該尊重不同意見人士,不應作人身攻擊,每人應享有言論自由,正如法國文豪伏爾泰說過:『我不贊成你的言論可是我誓死捍衛你的言論自由!』言論及表達自由是文明社會裏每個人應享有的權利。
 

是誰模造這一代的大學生?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03/05/2009

4月號《中大學生報》情色版刊登名為〈情到濃時,不如開房〉的文章,作者描述與男友往時租酒店開房的經過,並認為「在這種環境下做愛真的不錯」、建議大家「不妨花小小錢試一試」,惹來網民及教育界的批評,但撰寫文章的《學生報》副總編輯表示自己無悔寫出該篇文章,並對記者說:「若真有中學生看完文章去試時鐘酒店,他們又到了合法性交年齡,我認為不存在問題,我鼓勵他們去試」。

好奇心殺死貓?!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30/04/2009

根據西方傳說,貓有九條命,西洋諺語當中,有所謂「貓兒因憂慮而亡」(a cat has nine lives, yet care would wear them all out),[1]也有好奇心殺死貓(curiosity killed the cat)之說。

貞操有價

郭麗明    |    明光社 督導主任
30/04/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