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當青少年與色情資訊「相遇」
在科枝發達,資訊流通的今天,無論是從報章、雜誌、互聯網、又或是電視電影等,要接觸到色情資訊亳不困難。青少年容易在朋輩的影響,或受好奇心的驅使下,有意無意地與色情資訊「相遇」,究竟他們會如何受這些資訊影響?又可有能力抵抗?作為父母,又可以怎樣幫助子女面對有關資訊?
由靈魂之窗到靈魂
曾在阿富汗的睡房內發現彈痕,在枕頭套拾得子彈頭;曾被懷疑是外國間諜,好不容易才從監獄中釋放──以前因為人性的醜惡,總對生命抱著悲觀態度的陳醫生,何以在服侍貧窮國家的經歷裡,倒為自已的生命重尋出路?陳念聰醫生在7月25日,於本社「閱讀雲彩」分享會上,親自與我們分享了他的醫者人生路。
信徒是選舉的關鍵少數
選舉不應只看目前
立法會選舉是替社會檢查身體的好機會,究竟市民大眾最關心的是甚麼?選舉就好像一面內窺鏡,將不少人的內在世界呈現出來,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你願意由同運團體擔起教育你子女的責任嗎?
經過一學年的試驗計劃,加拿大卑詩省教育廳將於2008年9月廣泛推出新修改的課程,當中加入了同性戀教育的教材,屆時,小朋友從幼稚園開始就會學到「同性戀是沒有問題的,跟異性戀完全一樣」,「同性家庭也不是甚麼大不了」而已的課題。
從沒有突然變天的一票
「只是若然我們做得好,有一天,當他們決定選擇走民主這一途,我們的經驗就可以作為內地的借鑒,讓他們別走太多冤枉路。」李彭廣認為,若論中港政制發展的互動,我們的一票之所以仍然重要,乃是在此。
民主、自由和人權
2008年9月7日是香港的立法會選舉日,在考慮如何投手上一票時,一個關鍵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對民主的追求?我的立場是:民主仍是基督徒應支持的目標,但只是次終極目標(penultimate goal),而不是終極目標(ultimate goal)。我們應正視和理解民主、自由和人權等理念的限制,並嘗試尋找超越兩種極端的第三條路。
賭風仍需監察
有部份教會人士對賭博常有的誤解是,這只是個人道德操守;基督徒既然不參與博彩活動,我們何須繼續花精力與時間作「限賭」行動?筆者從一開始參與,就表明行動本身不涉及私德問題,乃是公共政策的關注。換言之,對於那些打麻雀或作社交賭博的,我們毋須關注;但對於馬會或賭場作鋪天蓋地式宣傳賭風,或不斷地修改現有規條,不斷地拓展賭業,教會仍要在公共空間中發出合宜的聲音。
《家庭暴力條例》「新」「大」「改」
今年6月,政府修訂《家庭暴力條例》將前配偶及前異性同居者加入條例的保障範疇,因此,同性戀團體及部份立法會議員要求將同性同居者亦納入保障範疇,由於修改需時,未能趕及今年完成,於是政府承諾明年會再次修訂家暴條例,將同性戀同居人士納入條例的保障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