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若有一天,「家庭」變成這樣……
若有一天,在一個婚禮上,一對新人為對方戴上婚戒,互證婚盟,你以為他倆是一位新郎加一個新娘時,這假設可能已不再成立了。至少,在已實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及地方,一男一女的婚姻已不是定律…
網上「大起底」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網絡早已由剛開始的「單向」發放資訊的模式,發展到Web 2.0 的互動世界,當中的網誌、討論區、影像分享及交友工具,都讓參與者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上發放資訊,互相回應及溝通。
影完婚紗相就是「家庭」?
趁青春,留倩影,能夠與愛侶拍一輯婚紗相,為二人的愛情留下美好的回憶,是不少人的憧憬。2008年5月25日就有報章以「同性戀影樓留倩影廿多對女女男男償婚紗照心願」作為頭條,報導中指出本港首次有一間由四位同性戀者自資經營,專門為同性戀者而設的婚紗影樓,開業大半年已替廿多對男男或女女情侶圓了影婚紗相的夢。
為內憂外患的家庭尋出路
「有很多人未及處理好以往的心理創傷,帶著這些創傷在家庭中生活,於是也就未能妥善處理好自己和教導子女,最終也未能建立好子女們的自我及自信。」具社區 服務、處理家庭問題及輔導工作廿多年經驗的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姑娘(見下圖),認為家庭的愛、互動關係及相互尊重等因素,都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凝聚力 及抗逆力。
家庭的危機家庭的危機
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英美法澳的離婚率大概翻了一翻。美國現在的離婚率約50%,44%十八歲以下的孩子活於單親家庭裡,通常是由母親撫養──其中近一半活在貧窮線下,她們離婚後的平均收入有30%損失。
沒有工時規管及工資保障,
近年,政府大力推廣家庭凝聚力的概念,以回應接二連三發生的倫常慘劇及日益嚴重的家庭暴力問題;並逐步開展一些具體措施如加強家庭教育、完善處理家庭暴力 機制、向偏遠社區增撥資源、營造對家庭友善的工作及社區環境等。措施有何成效,還需拭目以待。可是,這些措施並未觸及工作過勞及經濟收入不足兩大核心因 素,因工時長、工資低帶來的家庭問題更時有發生,難免令人懷疑措施的實質成效。
社會要總動員推動家庭價值
長久以來,不少人都以為香港作為華人社會,家庭制度較西方社會穩健,香港政府也常常以此作為否定某些社會政策措施的理由。但事實上,香港家庭制度並不如想像中穩健。
基督信仰對家庭價值的詮釋和信念
按舊約創世記的記載,上帝把夏娃帶到亞當面前,從而創立婚姻和家庭制度,並且以十誡的第五誡,「當教敬父母」,顯明對家庭關係的重視。說清楚點,這是指一夫一妻的異性戀家庭制度。然而舊約聖經的敘事,反倒看似與這制度對着幹。單就創世記,已記載了多個家庭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