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還自己及別人一點尊嚴

整理:鄒賢程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文化)
15/03/2008

 隨著「藝人情慾照」在城中流傳愈來愈廣,影響所及,比起多年前的「陳健康事件」和「巴士阿叔」更為轟動。我們相信此事會對香港造成多方面的影響:由性倫 理、傳媒操守、互聯網道德與法律問題、到偶像文化、潮流文化等;對年青的一代都影響深遠。就此明光社與播道會港福堂合辦一座談會,邀請五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一同探討有關問題,希望能協助大家對此事有多角度的解讀,及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明光社就網上藝人情慾照的聲明 (13-2-2008發表)

15/03/2008

本社呼籲各界立即停止上載、轉發、瀏覽及儲存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情慾照片
 

藝術=色情? 色情≠藝術?

梁禮鳴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15/03/2008

 怎樣界定「藝術」和「色情」,向來都是爭論不休的題目。了解它們的一點沿革,也許會有助我們明白它們的焦點:最少當社會上又來一件「作品」,你看來看去也不知道它是屬於「藝術」還是「淫褻」的時候,你大可以非常放心──你絕不是歷史上唯一為此大惑不解的一位。

祝福滿溢 感恩不斷

傅丹梅    |    明光社 助理總幹事
15/03/2008

過去10年,明光社每兩三年便需因租約期滿及業主大幅加租而要搬遷,每次都影響辦公室的工作一至兩個月,還未計算要尋找合適的地方所花費的人力物 力及裝修開支。面對這個問題,本社董事會於06年年底經過深入討論,決定於07年年底租約期滿時,購置新辦公室並成立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使明光社的工作 進入新的里程碑,以更堅實的研究為基礎,回應時代的挑戰。 

「性」只能留住「性」

整理:馮國強    |    明光社牧養主任
15/03/2008

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困難,但每一個時代都還有它的守望者和有心人。明光社每月舉行的「閱讀雲彩」分享會,正是尋找時代裡有心又用心的守望者。這晚的有心人 是大家可能都不陌生的程翠雲姊妹——不僅是永遠頭戴帽子的獨特標記,長期對青少年愛滋病和性教育的關懷和委身,更是教人動容並難以忘懷。 

「除衫」不一定就教壞細路

採訪及整理: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政策研究)
15/03/2008

 「香港人對於裸露,很多時也抱著『除衫就教壞細路!』的心態。沒有認真地剖析那件事:他為什麼要除衫?為什麼要露出性器官?相反而言,不裸露,又是否不色 情?」劇團「樹寧.現在式單位」藝術總監許樹寧先生表示,很多時候「意淫」比「裸露」更色情,因為隱晦地表達一件事,讓人進一步想像和轉化,力量更大。

這也是你的觀感嗎?

整理: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15/03/2008

 「藝人情慾照」風波牽起本港不少有關互聯網使用,傳媒道德及法律問題的討論。不少教師、社工、學生和教會牧者,對事件都有評論和感受。在「還自己及別人一點尊嚴」座談會之後,有參與人士留下以下的文字──這也是你的觀感嗎?

「藝人情慾照」事件簿

15/03/2008

2008/1/27, Sun
§          香港多個網上討論區流傳1張疑似藝人陳冠希和鍾欣桐的裸照。
 
2008/1/28, Mon
§          網上再流傳1張疑似陳冠希和陳文媛的裸照;
§          鍾欣桐的娛樂公司發表聲明,指照片是合成照片並報警;

第lll類接觸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5/03/2008

藝人情慾照超越沙士,成為單一議題連續雄踞報章頭版兩個多星期的「時事奇葩」!整件事涉及的範圍甚廣,當中呈現的是在我們這個性資訊泛濫,但性教育和藝術教育失效的社會,人們的品味低落得令人痛心,彷彿一旦涉及「性」,一些市民大眾便會亮起色迷迷的眼睛,另一些市民便會板起吃人禮教的猙獰面目,互相指罵。

肥肥 — 第二個「香港女兒」

陳龍超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05/03/2008

3月2日幾千名港人參與肥肥追思會,現場電視轉播的鏡頭多集中在不同藝人的臉上,表情激動、淚流滿面,以便觀眾在不同空間默哀,孕育出千百個捨不得的感覺,電視台在會後意猶未盡,當晚加場演出,找來不同歌手演唱樂曲,來個遙距贈故知,延續傷感,沈殿霞的離開彷如香港喪失了另一個女兒(謝婉雯是第一個)般,傳媒版面積極回應,熱忱比諸戴安娜十一年前遇上車禍身故不遑多讓,而溫哥華市政府更為此定了「肥肥日」予以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