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基督教群體應對公義執著

15/06/2012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和合本》,阿摩司書五24)。而現代中文譯本譯作:「其實,你們倒應該像江水滾滾湧流,不屈不撓地伸張正義!像溪水川流不息,始終不懈地主持公道!」先知提醒神的子民(教會及弟兄姊妹)應該以堅定、持久而積極的態度捍衛公義,不應以虛假及表面的和諧,歌舞昇平地掩蓋了不公平、不公義的事。

抗爭有時 不抗爭有時

20/11/2011

傳道書3章1-8節中提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拋擲石頭有時、堆聚石頭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對於我們怎樣看現時的社會抗爭也許是一個很好的提醒。問題不是應否抗爭,而是甚麼時候應該抗爭,甚麼時候應該和好。

關鍵字 基督徒與政治

教會關注社會倫理的信仰反省

15/10/2011

摘要

筆者認為福音帶給基督徒的生命,包含著另類的世界觀、價值取向和倫理踐行。不過面對俗世的衝擊及引誘之下,不少信徒的生命已不再作鹽作光。
 
因此,筆者藉著《馬太福音》五章13-16節的經文,鼓勵信徒不要因為世俗化或逼迫,而主動地放棄了作為主耶穌的門徒之另類追求。而是要竭力保守自己,才能在世間產生天國的影響力。
 

敏感但不應逃避的政教問題

09/10/2011

隨著基督教界內的選委,到區議會、特首及立法會的選舉接踵而來,無論大家是否有興趣,有關討論都會在我們身邊愈來愈多,對弟兄姊妹以至教牧同工都是無法逃避的議題。

基督徒選委應有好見證

05/10/2011

下任特首選舉仍是一場中央欽點的小圈子遊戲,若果被中央委以重任的是可以信賴的有能之士,市民大眾或許仍可勉強「收貨」。不幸的是盛傳已獲欽點的人完全缺乏現代政治領袖應有的基本條件,既不善辭令;又缺乏喚起群眾支持的領袖魅力;亦沒有甚麼管治理念;更無令人印象深刻的政績。若果一個人無能而靠關係仍可居高位,是香港人的悲哀,也是中央的悲哀,抓住了政權,卻抓不住人心。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2011年研討會

25/03/2011

新一代的基督徒青年在關心社會事務的看法和態度上,或與牧者存著落差。到底今天的基督徒青年普遍關心社會嗎?驅使他們關心社會所抱持的價值信念是甚麼?他們又會否認為自己教會的牧者「未稱職、不社關」?
 

藉此研討會,我們盼望能營造一個牧者們與青年有更多溝通的空間。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亦會於研討會中發佈80、90後基督徒的社關及價值觀調查2011,歡迎對教會發展,或對現時本港青少年發展有負擔的教牧、機構同工、青少年事務同工,團契導師以及老師參加。
 

教會應向弱勢傾側

26/11/2010

有關富豪的「魔鬼論」餘波未了,除了有天主教徒刊登全版公開信,強調對為富不仁、藉法律漏洞而大施剝削的人,教會不應沉默,應以言行表達對社會正義的看法之外,近百名天主教徒在立法會外舉行「渴慕正義、實踐真理」祈禱會,希望教區不會選擇與富者為伍,並繼續承擔教會使命,在社會上譴責不公義和罪惡,又質疑教會是否仍會堅持與弱者同行的原則,擔心若教會與富有和有權勢的人連成一起,公信力便會減少。

工資、工時與公義

25/11/2010

經過勞工界多年爭取,立法會終於通過最低工資的法例。但香港社會貧富懸殊、以及政策上嚴重向大財團傾側的情況並未改變,要爭取更合理的「最低工資」和健康的工時,仍然有漫漫長路。

政教關係的三問

20/07/2010

近十年來,本港大多教會失掉「講出真話」(Telling the Truth) 的勇氣,以致我們的「不一致性」成為了外界對教會的批判。筆者84年於神學院畢業,那時就九七問題,教會界有熱切的討論;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教會湧現要追求民主與人權的訴求。97年之後,教會不再熱衷民主與有關的討論,03年因基本法23條立法而湧現關注,接著有關的思考與討論不斷萎縮。

美國基督教右派簡史

20/07/2010

在今天的美國,「基督教右派」背負著非常負面的形象,在公眾眼中,他們被視為一群自以為是,封閉保守的人,想把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念和政治議程強加在所有人頭上。在學術界,喬治城大學政治學教授克萊德威爾科克斯(Clyde Wilcox),將基督教右派定義為一個「企圖推動福音派基督徒和其他新教基督徒參與政治行動的社會運動。」然而,基督教右派並不是一直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本文筆者並不站在任何派系之一方,我只試圖給美國基督教右派一個簡短的歷史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