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myimage/candle/n0086/n0086_thumbnail.jpg)
曾幾何時,香港也由一個無道及自由放任的政權在管治。政府有自己的政策,巿民承受的卻是另一套地下世界的規矩。民怨終於爆發,於六十年代末紛紛出現由左派發起的工運。那時教會在牧養、傳福音和參與社會改革之間,有分歧,有合作,情況與今日相仿。雖然差不多過了半世紀,但那些論調,似乎沒有變過。
曾幾何時,香港也由一個無道及自由放任的政權在管治。政府有自己的政策,巿民承受的卻是另一套地下世界的規矩。民怨終於爆發,於六十年代末紛紛出現由左派發起的工運。那時教會在牧養、傳福音和參與社會改革之間,有分歧,有合作,情況與今日相仿。雖然差不多過了半世紀,但那些論調,似乎沒有變過。
自從五十年代起,一直有不少人用盡一切方法來香港,但八十年代期間,卻有一批人使勁地離開。在這個中英談判及八九六四的大時代下,信徒亦有徬徨及憂心的時候,中國神學研究院教授余達心牧師及香港西區浸信教會林海盛牧師選擇留下來,緊守崗位,去牧養並安撫他們的羊。
畢竟,生於「亂世」有種責任。
2014年對教牧同工來說是愈來愈傷腦筋的一年,因為時代變了,以前對於一些社會問題,教牧若不知如何回應往往可以用政教分離為藉口推搪過去,外界或會友縱然有所不滿,很多時也只好不了了之。但今時今日喜歡逼人表態的社會氣氛;立場主導的傳媒生態;再加上威力弘大的互聯網和手機通訊模式,要窮追猛打易如反掌,一旦處理不善,教會隨時變成了某些議題的主角,甚至其他人抗爭的對象。
「我們在這時代領受了甚麼使命?」有多年參與社運經驗的朱耀明牧師字字鏗鏘,每個字擲地有聲。然而,這句話不僅指向朱牧師自己,其實亦適用於現今香港的教會。香港教會向來給人的印象是對社會事務漠不關心,但香港現正身處於風雨飄搖的時候,教會是否應重新思考自身的使命?除了關心人數增長及內部事務之外,在踐行上帝在這時代給予她的使命,勇於為真理發聲,讓世人藉著教會看得見基督的榮光方面究竟可以做些甚麼?
立法會選舉結果塵埃落定,但對於選舉期間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情,則很多參選者依然犖繞心頭。明光社在2012年10月16日晚上,假恩福堂舉行15週年研討會「從政五味架──基督徒參政者的甜酸苦辣鹹」,邀得三位剛參與今屆立法會選舉的基督徒涂謹申議員、馮檢基議員、陳一華牧師,細訴當中的五味雜陳。而原本分享嘉賓之一的黃成智則因丁父憂未能出席。當晚共有約70名參加者,氣氛熱烈!
對於香港基督徒來說,政治是不少人忽略、甚至迴避的課題,除了因為對政教分離的誤解外,也因為香港教會不喜歡、或不懂得如何處理爭議,於是索性迴避一切有爭議的課題,例如政治和同性戀,但我們不理會這些爭議,並不表示這些爭議不會反過來理我們。此外,一些基督徒認為我們是社會上的少數,我們的價值觀與非信徒往往不一樣,因此,認為自己無力抗衡社會的歪風,不值得花太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