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牧養與政治關懷

12/07/2016

經過2014年下半年的雨傘運動後,香港社會的矛盾加劇,市民對政府的不信任似乎愈來愈深,教會團體間的張力也逐漸增加。面對香港的困局,許多基督徒也以不同方式與行動,表達他們對政治議題的關注。對一些基督徒而言,更是反思如何在這種政局中,將神國的福音更好地見證出來,並在其中成長,回應神對個人與教會群體的呼召。因此,筆者認為面對關懷政治時,整全的生命培育應包括群體性、社會性與政治性,在教會的牧養事工中應兼顧以下六個向度:謹慎與勇敢;向內性與向外性;個人性和群體性;當下性與末世性;聖言與聖禮;創建性與造就性。

再思基督教選委

06/07/2016

(撰稿日期:27/5/2016)

自有團體提出基督教應在2017年特首選舉委員會(下稱選委會)中放棄十席基督教選委,在香港教會內引起了一些討論。

慈愛的神 vs 公義的神

03/05/2016

當社會出現不公義而政府視和平抗爭「冇到」時,究竟信徒能否基於社會公義,以武力回應制度的暴力?筆者不相信那些支持基督徒可以動武的人都是冷血或沒有愛心之人,當中有些人正正因為很有愛心,看見別人受苦而感到痛心,才希望為自己或身邊的人抱打不平,伸張正義。同樣,筆者亦不相信那些反對基督徒動武的人忽視公義,又或是不愛那些受苦的人,他們只是堅持以和平的手法來控訴不公義。然而,當大家試圖從《聖經》中找出一些經文來支持自己的立場或行動時,神彷彿被一分為二:慈愛的神 vs 公義的神。

抗爭與和平

03/05/2016

因著對六七暴動的負面經驗,香港人素來對暴力行動十分抗拒。過往就算是大型如50萬人上街的民眾運動,仍然和平有序得連一扇玻璃窗也沒有打破,令國際社會嘖嘖稱奇。在這樣的背景下,年初二的旺角警民衝突事件就顯得格外矚目。它揭示自雨傘運動以來,存在於香港社會中的矛盾正深刻地改變,甚至重塑這城的文化。對信仰群體而言, 事件引發弟兄姊妹廣泛討論一個過去甚少關注的課題--信仰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容許以暴力進行抗爭?

「『教內選舉』真相你要知」公開講座花絮

24/03/2016

基督教界在特首選委的10席如何處理,每屆選舉都成為教內話題,早幾屆曾試過以民主方式辦「教內選舉」,但成效強差人意。就2017年的選委,教內再次有人公開聯署要求負責籌辦的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下稱協進會)懸空10席。今年1月,明光社協辦「『教內選舉』真相你要知:『代表』?『被代表?』」公開講座,探討基督教應如何面對這10席的問題。

教會歷史中的去神權及去基督化

27/01/2016

早期教會對基督的神人二性討論極深且廣。基督的信仰核心是基督的神人二性,如果基督是人,整個宗教只是一個人文宗教,耶穌沒有復活,也不會再來。早期教會花了三百多年訂立了尼西亞信經,目的就是確定耶穌的人性及神性。

清拆十字架卻喚醒公民意識

27/01/2016

中國浙江省拆十字架事件由2014年2月下旬開始,至今已有一年多。浙江省政府開始時推動「三改一拆」,聲稱教會違規建築而拆除十字架。在這段日子,已拆毀千多間教堂的十字架。[1] 我們專訪了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邢福增院長,以了解事件的始末。

主教牧函與區選泛起的漣漪

22/11/2015

同性戀運動過去十多年在香港有長足的發展,近年的同志遊行除了有不少外資銀行和企業大力贊助,今年更有歐美多國的領事撐場,由遊行背後的財力物力和參與人數來看,若果大家仍然以為同性戀者是弱勢羣體,便是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思想。今時今日公開表示自己不贊成同性戀所承受的壓力,恐怕不比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者為低,不信大家可以透過社交媒體做一下實驗,在臉書就同性戀問題表表態,當然,你必須有被非理性圍攻的心理準備。

教會如何在公共空間作見證

17/09/2015

美國法庭裁定同性婚姻沒有違憲,不少國家亦相繼仿效,希望透過法庭改變婚姻的定義及制度,甚至連一些西方國家的教會已表明接納同性婚姻。當不少西方國家已將婚姻制度演變成不再限於男女之間,作為信徒又該如何理解婚姻?筆者就此專訪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蔡少琪牧師及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社關事工科科主任陳劍雲牧師,一起探討教會及信徒在這洪流中如何持守真道,並踐行信仰作見證。

 

雨傘下的呼聲 大時代的見證

19/01/2015

這是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

9月28日,那87發催淚彈震撼了整個社會,以至全世界;外國媒體更將之冠以「雨傘革命」的名號。一夜間震醒了香港老中青各世代,一夜間也令社會出現紛紜的意見。在這紛亂的大時代,基督徒以及教會也難以逃避。然而,你的立場如何,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有否看見神在這大時代給信徒群體的呼召,以及在其中活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