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倫理
人工智能、生殖科技、社交網絡、私隱保障、保護知識產權等都因著科技和網絡發展而產生了變化。人和人、人和動物、人和物件(電腦)之關的倫理關係會如何轉變?讓我們細心留意。
隨著「藝人情慾照」在城中流傳愈來愈廣,影響所及,比起多年前的「陳健康事件」和「巴士阿叔」更為轟動。我們相信此事會對香港造成多方面的影響:由性倫 理、傳媒操守、互聯網道德與法律問題、到偶像文化、潮流文化等;對年青的一代都影響深遠。就此明光社與播道會港福堂合辦一座談會,邀請五位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一同探討有關問題,希望能協助大家對此事有多角度的解讀,及掌握更有效的方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子女沉迷上網,除了會影響學業之外,還有什麼問題?
誤交網絡損友?
上癮打機?
長期睡眠不足?
缺乏運動?......
以上的上網問題,都會影響子女的日常生活,但各位父母有否想過:子女經常上網又缺乏家長指引,會引來對他身體的傷害,甚至做出犯法行為?
「…內地對網絡言論的控制日益嚴厲,信息產業部正醞釀對廣受網民歡迎的博客實行實名制,網民想開博客,就要先登記身份證。網民痛斥:『唯一一個有言論自由的地方,又要被消滅了。』也有網誌寫手表示,如果被人強制進行身份登記,『實在不爽,那我將不再寫博客』。…」[1]
朋友告訴我,一班感情要好的中五同學,打算在離校前搞點新意思,大夥合作拍一齣短片,題材是「校園暴力」,拍攝手法是運用大量手搖鏡頭,場景是課室,道具是桌椅,主角當然就是被欺凌的小個子同學……
我聽了只覺得好笑,前線教育工作者卻只怕笑不出——觀眾是誰?攪不好把開玩笑的作品弄了上網,一傳十,十傳百,讓無風不起浪的「傳媒」知道了,豈不糟糕?到時候,假作真時真亦假,消息流傳開去,誰管你真假?澄清也不管用,校譽還其次,單是應付門前的記者也煩死吧。
自本港首家第三代流動電話服務(簡稱3G)供應商於年初投入服務後,憑著強大的傳輸能力及多樣化的服務,3G電話已成為電訊業界中炙手可熱的新產品。當視像電話,拍照錄影,上網電郵,電影新聞,甚至色情資訊都可自由下載,3G產品會不會是另一個「色情暴力」兼而有之的失控世界?
今期《燭光網絡》,我們特別專訪一位電訊業界人士(由於不方便透露姓名,故只稱他為K先生),了解3G帶來的喜與憂。
第三代流動電話(3G)來勢洶洶,據說開售第一天,很多青年情侶也躍躍欲試,體會透過電話看見對方,看見愛侶在遙遠的那邊所看見的世界,彷彿兩人之間建立了一條連接牛郎織女的鵲橋,兩顆心便因此拉近。
電子產品的熱賣不止於流動電話。MP3播放機取代了Walkman、Discman、MD機,成為送禮自用的最受歡迎佳品;不同級別的數碼相機,分別攻陷各消費階層的市場,令傳統相機和攝影底片銷量大減,底片生產商更傳來全球裁員的消息。
無論你是否願意,互聯網已經改變了不少人的生活模式,網頁和電郵信箱就像我們熱戀中的愛侶,每天不見過面就難以安寢,而色情、賭博及形形式式的廣告郵件每日如雪片飛來,每次開啟電郵信箱都要做一番剷雪的功夫,否則不消幾天便會淹沒在數以十計(甚至百計)的電郵之中。
正如其他資訊科技發展(如印刷術、電影、電視)一樣,總會帶來不少的爭論及後遺症,庸俗的內容、消費至上的廣告和譁眾取寵的報導,令一些父母決定不再買報章雜誌、甚至拒絕安裝電視,互聯網不過是這些問題的翻版,但單單隔離可以解決問題嗎?
本港的傳媒界五花百門,有傳統的報刊,通過收音機廣播消息的電台,還有廣受大眾歡迎,有聲有色的電視節目。但科技日新月異,新的傳媒相繼出現,互聯網便是最為人熟悉,也是我最喜愛的傳媒。
兩年前,我第一次接觸互聯網。一切都是新奇特別,它帶我穿過不同時空,其有趣之處更多不勝數。
一位我敬愛的老師曾說:「教育的目標是教導學生如何處事,也協助學生如何做人」,時至今日,我仍然認同他的觀點。根據教育統籌委員會最近提出的《教育目標綱領》,可見他們希望香港教育能從根本做起,配合全面改革,改善現存的教育制度,教統會成員更四出邀請各界人士績極給予意見,其決心及魄力令人佩服。另外,網領內容雖只得寥寥數頁,但非常全面,更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教育目標,無人會反駁之。就當中內容,有數點是我所認同的,包括多元智能、幫助學生發展不同的個性,培養學生自學及終生學習之習慣,可是,對於學生,這些方面又是否能夠幫助他們做人,適應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