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電影

明光社近年斷續以電影小姐的形式,透過電影欣賞分享不同的文化、生命的價值觀,你可以在這裏重溫不同的電影評論。

「植入」不等於「直入」

20/01/2011

近來看過不少有關內地某電影的續集有過多產品廣告穿插於影片之中的批評,指片商硬生生要觀眾接收廣告信息,令人反感。其實現時無論是電影電視都有這種做法,只要細心觀看港產的影視作品,便會發現。

這類以產品或服務融入影視製作中的廣告形式,我們稱它為「植入式廣告」。它的出現是因大眾慢慢看膩了傳統的廣告宣傳方式,在電視節目環節之間的「唞氣位」播放廣告,似乎未能好好的抓着觀眾的心,甚至令人覺得煩擾,出現想逃避、不想看的情況。

廣告商為了令產品或服務留在觀眾的心,就開始慢慢滲入不同的節目或橋段,在故事中出現,叫人不知不覺地留下印象。

充滿誘惑的魔幻王國

18/01/2011

當電影檔期充斥著許多3D電影時,細味了一套基督教意味濃厚的童話電影《魔幻王國3之黎明行者號》,沒有多留意其3D技術,反而內容所提及的各種「誘惑」及「帶罪之身」卻令筆者印象更為深刻。

是次冒險之旅,沒有了大哥彼得及姐姐蘇珊並肩,弟弟艾文及小妹露西意外地與臭脾氣的怪癖表弟尤達斯一起被房間的油畫吸進納尼亞國度的大海,跟卡斯柏王子的船隊展開尋找七位勳爵的歷險之旅。

關鍵字 電影

電影——通識教育的一度橋樑

25/11/2010

 《海豚灣》(下稱《海》)獲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難得發行商有膽色安排在香港上映。坦白說,這類電影議題在香港壓根兒不會獲得上佳票房,然而對拓闊本港觀眾口味、眼界卻是有益無害,並可有效抗衡「經濟發展是硬道理」、「娛樂至上」等流行價值觀。不過,此片要封蝕本門,也得要開展新戰線,因此發行商仿傚前幾年由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主講」的電影《絕望真相》(下稱《絕》),以推動環境保育的概念,邀請學校包場觀賞,讓學生以另類方式、場景接受教育。
 

關鍵字 電影

一三一四

25/11/2010

最近經朋友介紹,看了在2003年底上演的電影《忘不了》。該片由爾冬陞執導,張柏芝(飾小慧)、劉青雲(飾大輝)和古天樂(飾阿文)主演,內容圍繞一名少婦喪偶後的遭遇。雖然這類題材並不罕見,惟該片以基層小人物為背景,表達既平實真摯,且富人情味,很有香港Feel。而串連整個劇情的,是香港人熟識的小巴,故此又可說是一個小巴情意結的故事。
 
小巴編號是DY1314,這輛小巴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包括:小巴邂逅、小巴婚嫁、小巴車禍、小巴續夢、小巴廝殺、小巴惡霸、小巴絕境、小巴夢碎、小巴情緣、小巴出售。
 

有關死亡的再教育

13/08/2010

香港人實在逼切需要接受有關死亡的再教育,死無葬身之地固然令人頭痛,而對死亡不恰當的反應,對別人和自己都會帶來不必要的影響,甚至傷害。

去年大受好評的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反映日本人對生命、死亡和職業的尊重,可惜未能在香港引起更大的迴響!香港人對死亡仍然有很多不必要的忌諱,對與死亡有關的事物仍然有不少非理性的反應。近期有關骨灰龕的爭論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人人都希望先人可以有優美、廉價、交通方便的地方安葬,但卻十分抗拒在自己住所附近,甚至眼目所及的地點興建。

《十月圍城》 ── 保鏢與刺客?

24/05/2010

近期看《十月圍城》,令人看得有點沉重。

還未夠五分鐘,故事中的興中會會長楊衢雲(張學友演)還未說完民主的意思,就被人暗殺了,彷彿爭取民主就會流血,就要有心理準備要犧牲似的。故事在這次暗殺行動後徐徐展開,眼見一個個平民、商人、軍人、乞丐、文人,為了未來的革命家孫中山(孫文)來港籌劃革命,一一獻上生命,義無反顧。

關鍵字 十月圍城, 電影, 革命

光影路 由連結一群有心人並肩走出來……

24/03/2010

電影小組一直沿用商業電影跟參加者作互動交流,以不同類型電影切合不同預設主題,報名人數因應時節、口味會有所波動。愛情片明顯是較受落的片種,人數一度迫爆了長沙灣舊址,遇上一些較冷門的題目,如認識國際貿易不公等,支持數字回落,多少反映著香港人關注的先後次序。而信徒也不過是人,獨善其身乏力,要越空關懷地球村的偏遠角落,有點為難……

然而難不等於不為,光影正好成為一度隨意門,把遠處、近處拉在同一銀幕下相遇相知,編劇對生活情節的轉述,演員動容真摰演出,叫觀眾可以身歷其境,為受苦受難的一群流下同情眼淚。

關鍵字 電影

賭片的默示 ── 希望之路?

26/01/2010

說起賭博,由賽馬會「合法」經營的六合彩、賭馬及賭波,到親朋戚友的麻雀耍樂,甚或過大海賭場一博,香港人從來不愁沒有選擇。可是,要脫離十賭九輸的現實,得靠看賭片以嘗「贏大錢」的快感,其中王晶《賭》系電影,熟口熟面的主角賭桌上大勝的風光場面,最教港人津津樂道。

有別於港產片公式化的賭局,日產《賭博默示錄》(Kaiji)(下稱《賭》),以日式的誇張漫畫化演繹,藉著連串極度脫離現實的「賭命遊戲」,猶如online激鬥版的大學Social Game,刻劃被稱社會「人渣」的賭徒心態及種種人性的醜惡,暗示上流有產階級對低下社會的壓榨,以及時下被喚作「廢柴」的青年與上一代之間的矛盾。

關鍵字 電影

喪葬有情?

18/09/2009

一齣日本電影《禮儀師之奏鳴曲》,讓港人對「生死」多了幾分思量。明光社電影小組趁三週年之際,除了邀得從心會社主席吳思源先生出席電影欣賞會外,也在七月下旬邀得九龍殯儀館董事總經理程廣寧博士及遺體化妝師楊佩佩女士,進行一次實地的殯儀館考察活動。

關鍵字 生命倫理,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