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明光社近年斷續以電影小姐的形式,透過電影欣賞分享不同的文化、生命的價值觀,你可以在這裏重溫不同的電影評論。
《聖經》教導信徒「不要愛世界和世上的東西。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二15 – 17)......一些古舊的詩歌也讓人腦海充斥著「這世界非我家,我無一定住處……故我不再貪愛這世界為我家。」這一切都似乎在告訴身為信徒的要小心世界,不可以愛上這世界的一切。於是乎,過去曾有教會勸喻信徒不要欣賞電影,有一些信徒亦只視電視機為觀看新聞的工具,至於其他片集則拒絕收看。現在的信徒比較清楚愛世界及與愛世界的文化或潮流不同。不過,文化或潮流也不是全屬中性,或多或少會影響人的價值觀,究竟信徒可以如何欣賞這個潮流之餘,又能維持愛神的心?歡迎大家參加是次對談一起討論。
本電影改編自日本作家川村元氣的小說《如果這世界貓消失了》(日語:世界から貓が消えたなら),內容講述一個30歲的男子在母親過世後獨自與一隻小貓相依為命。當他得知自己罹患絶症後,陷入了無比的茫然之中。此時,一個長得跟他一模一樣惡魔出現,向他提出「等價交換」的建議,只要他讓世界上的一件東西消失,就能多活一天…當他最愛的東西一件一件的消失之時,他卻對生命產生了一些新體會及看法…
最近一套電影在上映前以劇中有同性戀劇情作宣傳,引來坊間部份團體質疑該電影的評級。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已是1998年產物,電影檢查標準會按年代及社會文化而有些微的調節。
近年世界各地早就將電影、電視、遊戲等不同產品統一評級,而且評級指引大致相約,所以不難發現,該影片在外地的評級大致是PG級別,而當中的原因,卻不是因為同性戀锖節,而是因在電影尾段有角色開槍和跌落山崖的鏡頭,因為牽涉真人的暴力,所以被清晰定為PG,即要有家長指引才可以收看。
2月適逢農曆新年,我們邀請對賀歲片或對寫影評有興趣的朋友互相分享自己喜歡的賀歲片,我們亦播放了一些賀歲片來學習何為影評。
台灣網絡紅人谷阿莫,自2015年起於網上以「X分鐘看完電影 / 電視劇集」的系列短片出現後一直大受歡迎。因為他將兩、三個小時的電影,甚至幾十小時的劇集濃縮,剪輯成短短幾分鐘的片段,加上他獨特的評論風格,時而風趣、時而尖酸刻薄,娛樂性甚強,並上載於YouTube中讓網民可以免費觀看,在短時間中知道該電影/劇集的內容,省卻不少時間。網絡上有很多人會觀看,並以他的評論作參考,再考慮是否值得觀看或購買影碟。
電影改編自季炳雄、葉繼歡和張子強的真實犯罪案件。故事描述香港三大賊王季正雄、葉國歡及卓子強的犯罪經歷,並反映九七香港主權移交前的時局變化和他們相應的心境與所受的衝擊。電影剪接技術巧妙,內容亦反映人性、社會變遷及無力感。讓我們於當晚一同欣賞好片,並藉著討論舒發一下感受吧。
日期: 2017年4月12日(三)
時間: 7:30-9:30pm (只播放電影部份片段以供討論,鼓勵大家於聚會前先欣賞電影)
電影講述年輕的男主角Davis在失去太太後,透過不斷向顧客服務員Karen撰寫告解般的信件,並透過和她相處而得到心靈的釋放。他亦以一種很極端的方法,將人生拆毀,並於最後重新起步。
電影改編自同一書名的小說Room,內容講述一女子Joy被人囚禁於細小密室中生活多年,並誕下了兒子Jack共同生活,Jack一直未曾走出室外,對世界的認知只從媽媽口中得知。兩母子在逃出密室後,面對真實世界、人際交往及社會輿論,遇到很大困難,他們分別如何面對?一個人身處於自由的世界就等於他一定心靈自由嗎? 當晚就讓我們一走從Joy及Jack去看愛與心靈的開放。
日期: 2017年3月8日(三)
時間: 7:30-9:30pm (只播放電影部份片段以供討論,鼓勵大家於聚會前先欣賞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