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搞合併彩池是先斬後奏?

歐陽家和   |   監察賭風聯盟
31/01/2013

民政事務委員會近日出了議程,討論「雙向合併彩池」,及後有傳媒「收風」,解釋何謂「雙向合併彩池」以及此新的政策如何增加稅收。不過,據監察賭風聯盟了解,此改動從來未有經過監察香港整體賭風的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博獎會」)的諮詢。政府連現有的諮詢架構都可以隨意越過,情況令人擔心。
 
有關的「雙向合併彩池」,據報章報道,會用現時匯合彩池的運作模式,即在那個地區下注,則由該地區政府徵稅,但投注金額則全數撥入舉辦賽事一方的地區或國家。此舉既能解決雙重徵稅的問題,又能增加投注額,變相增加派彩和稅收,從政府、賭徒及馬會來說,可謂三贏方案。
 
報章報道更強調「是次修訂《博彩稅條例》,主要集中討論匯合彩池的徵稅問題,不涉及放寬馬季非本地賽馬日聯播海外賽事的場數,免惹起太大反響」,但實情就是因為不是修改《博彩條例》,並以稅務為由,企圖繞過博獎會。但實際上博獎會理應被諮詢,因為但凡任何賭博政策,影響派彩,就實在地會影響賭風。
 
根據之前六合彩以「加價」來增加投注額和多寶彩金,令派彩上升為例,馬會在六合彩的收益升幅驚人,馬會近年幾乎每年均有一至兩次六合彩頭獎最高可獨得一億或以上的彩金,引起全城效應,最後下注買六合彩的投注總額更是非常誇張地上升。可見,加大投注額,製造吸引的派彩「回報」的確能吸引巿民參與賭博。
 
我們質疑,政府是次以因為是修改《博彩稅條例》而非《博彩條例》,繞過諮詢機構而直接進入立法會,漠視諮詢架構的重要性,明明是一個會影響社會賭風的政策,將之描述為稅務政策,是語言偽術。我們更擔心,施政報告中開的一系列所謂諮詢委員會,最後究竟會否像博獎會一樣,因着不同的語言偽術,在重要政策出台時,被人用不同的技術方式,輕輕繞過,甚至先斬後奏,將不同聲音消失於微時? 
 

曾經刊載於: 

相關文章

當馬會九成投注都在網上時

歐陽家和 | 明光社特約撰稿員
10/10/2022

馬會上月發表年報,其年度投注額高達2,900億元,本來這不是新鮮事,上年度疫情仍然有反覆,部份時間停課停學,但馬會安排的賽馬活動未有停止,外國的大賽因為當地以「與病毒共存」為原則,轉播外國大賽又沒有太多停辦,此消彼長下投注額不跌反升,馬會再次跑贏大巿,並不希奇,也不是第一次。反倒有些現象,我們要留意,因為這預視著未來一些馬會賭博策略的改變。

如果有留意馬會的發展,大家不難發現馬會經常有一類新的消息——關於系統的新聞,不論是派彩系統出現問題,或者整天因為系統更新而要暫停網上投注服務等等。根據年報,原來九成投注早就在網上進行。關注賭博政策的聯盟「不賭21」在疫情初期就質疑馬會突然借助疫情大舉發展網上賭博巿場,可見其滲透的威力。

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對於這類賭博網站,都有一定的監控,減少青少年進入的機會,例如英國針對本地的賭博網站,網絡供應商會要求使用者自行更改設定(opt in)才能進入網站。有趣的是香港賽馬會的網站、App也未沒有法例規管,任何人只要自認是18歲以上就可以自出自入,情況並不理想。

馬會除了大舉吸納網絡賭博大軍外,近年還自行承包一切賽馬節目的製作,電視台基本上只有播放的角色,近月更宣傳在他們的網上平台可以看到所有賽事,晨操等自家製作的內容,近年已經由依賴電視台改為自行在網上生產節目,可見賽馬節目和直播網上化已經成形。事實上馬會甚至已經購買很多足球轉播權在其平台上直播,方便賭徒即場下注。下月舉行世界盃決賽週賽事,免費播放的場次已少無可少,漸漸地這類在香港可以「合法賭博」的節目播放權愈來愈容易落入馬會手上,馬會放在自家製平台播放,就可以繞過現時的條例規管,在運動節目中公然播放賠率資訊,和賽馬一樣。觀眾這樣睇波,也很容易加入賭波大軍了。

九成巿民既然去了網上投注,投注站的功能近年隨即改變。近年投注站漸漸改建成茶餐廳、派對房間,我們特別關注此舉會否吸引更多年輕人,特別是剛滿18歲的朋友,在這些「消閒場所」中認識賭博活動。馬會雖然說有關場所只准18歲以上人士進入,但實際上如果打造成合家歡場所和合家歡活動,有關的規則自然會寬鬆,例如馬會同樂日至今被形容為「 合家歡」活動,甚至在親子網站上宣傳,未來相關的發展,令人擔憂。

今年5月,亞洲賽馬聯盟(香港賽馬會和亞洲不同賽馬機構都是這個聯盟的成員)公佈《非法賭博現狀》報告(The State of Illegal Betting Report),當中指出賭博的資金大約四成流向合法彩池,其餘六成多流向外圍或非法彩池,這個結果我們並不驚訝。馬會經常透過類似研究,企圖開拓新的賭博商機,文件最後的部份,指出未來賭博風氣的幾個重要轉向:

  1. 賭博活動將會全盤網上化:文件稱非法賭博的網站將所有賭博活動放在相同的地方,只要有具備上網功能的裝備就可以賭博。
  2. 賭博資訊娛樂化:賭博資訊會全面在不同的社交網絡平台出現,例如早前我們就發現有本地KOL在社交平台大賣賭場廣告,說很容易贏錢,賭博變得商品化。另外在賭博活動中加入電競賭博的元素,因為電競活動往往多以直播形式進行,只要有直播和輸贏的活動,理論上均可成為可以下注的賭博活動,尤其在今日流動數據頻寬的許可下,可有更多的賭博活動與娛樂活動同步進行,吸引年輕人下注。
  3. 虛擬貨幣作為賭博工具:以前賭錢輸清光可以「篤手指」(即可以賒賬)借賭本,今日賭博完全無實體貨幣,甚至可以用虛擬貨幣來交易,未來貨幣政策將走向數碼化,有關的改變更易令人作「資本」虛擬借貸,但當賭錢輸清光時,卻可能要用實體貨幣來償還,一旦「爆煲」可能更加嚴重。

如果用傳統思維,我們會說今年是世界盃年,來年是合法賭波20年,往往會「埋單計數」檢視政策對社會有多大影響。不過在新常態下,我們更需要檢視,在沒有規管的情況下,香港的賭風、馬會的發展會否令社會變成一個無處不賭的社會?年輕人還有沒有機會得到合理的照顧,盡量減少他們接觸賭博資訊的機會?政府和網絡供應商,有沒有可能盡一下社會責任,保護我們的兒童和青少年,讓他們在「無賭」的網絡世界中生活?這些問題若不被正視和解決,我們的下一代可能更快更易為賭博所禍害,泥足深陷。
 

參考文件
香港賽馬會。〈二○二二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年報〉。香港賽馬會。網站:https://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chinese/history-and-reports/annual-report-archive.aspx

ASIAN RACING FEDERATION. “The State of Illegal Betting.” ASIAN RACING FEDERATION. Last modified May, 2022. https://www.asianracing.org/publications/the-state-of-illegal-betting.

 

賭波年青化 問題更嚴重 兩成受訪少年11歲前賭博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7/2018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提醒著我們賭波合法化又過了四年,不經不覺到了第15個年頭(2003年8月1日,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政府透過平和基金的研究,企圖描述一幅「越來越少人賭博」圖畫。[1] 今年世界盃開鑼前幾個月,明光社與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再度合作,進行一個民間賭博調查,[2] 結果不但發現賭博情況沒有減少,而且賭博年齡愈趨年輕,賭波人士的情況比賭馬及整體賭博群體更為嚴重。

三間機構於今年3月至6月,通過學校、機構、街訪和互聯網,收集學生和巿民意見,成功獲得3,449份有效問卷,當中男受訪者佔50.8%,女受訪者佔47.1%,18歲以下樣本佔56.3%,18歲以上則佔42.9%。[3]

明光社

整體來說,70%受訪者曾參與不同形式的賭博(圖一),包括朋友間的聯誼賭博活動,例如麻將、啤牌,或者不涉及金錢的賭博遊戲等。而曾透過馬會參與賭博的受訪者,有34%曾買六合彩,曾賭馬和賭波的分別佔13%和8%。

至於參與賭博的年齡,我們發現在18歲以上的年齡組別中,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的只有8%,但在18歲以下的組別,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的佔20%。明顯地新一代的青少年比上一代更早參與賭博。當然,我們也可以解讀成新一代青少年更早有意識自己在參與賭博活動,所以在填問卷時自然就填了自己未滿11歲就開始賭博;但無論如何,情況仍然值得關注。

明光社

同時,我們亦發現,在未滿18歲就開始賭博的18歲以下受訪者中,25%有賭博問題(圖二),甚至當中有4%,出現賭博失調的情況。[4] 另外,5%在18歲以下曾賭博的青少年,會因為賭博向人借錢,借錢的對象以家人、朋友為主。可見青少年賭博參與率根本不如平和基金的研究所指,有下降趨勢。[5]

 
 
明光社

今次調查另一個重點是我們將賭馬、賭波和整體賭博者的情況作了一個比較,結果顯示,賭波受訪者各方面的情況均較令人擔憂。例如賭波人士過去一年借錢的百分比較高(賭波:13%;賭馬9%;整體3%);他們當中出現賭博失調情況的百分比也是最高(賭波23%;賭馬16%;整體5%);47%賭波人士的首次賭博年齡低於18歲(整體為33%)。他們借貸的方式多以銀行信用卡貸款、家人親友,甚至是財務公司為主,可見他們甘願為借貸冒險(圖三)。

最後,我們評估過不同賭博人士對不同媒體的訊息的反應,有關訊息如何影響他們的賭博意慾,調查顯示賭波人士最容易受外界資訊影響,不論是賭博資訊還是單純的足球運動資訊,在他們眼中這些都是刺激賭博的資訊。而朋友間互傳的訊息,最能引發受訪者的賭博意慾,可見朋輩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我們現提出以下建議,盼能有助遏止賭風,減少對社會造成的傷害:

  • 平和基金須加強防賭宣傳,強調世界盃賭博的禍害。
  • 馬會必須堅持不鼓勵賭博政策,減少宣傳賭博活動,並加強對戒賭防治的推廣,提醒賭徒賭博可能帶來的問題。
  • 警方應加強打擊外圍,如因法例限制而影響打擊外圍,理應修例。
  • 政府應在不同主流傳媒,特別在報章的波經版,宣傳反賭防賭訊息。
  • 家人、朋友影響賭徒至深,是故鼓勵大家欣賞球賽時,多討論技術,少談賠率。如家人有賭波習慣,則盡量帶他們參與其他活動,減少引誘。
  • 家人若發現有親友沉迷賭博,可自行先到戒賭中心,尋求協助。

 

 

[1] 〈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2016研究報告〉,平和基金委託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研究,頁1,2017年1月31日,網站:

http://www.hab.gov.hk/file_manager/tc/documents/policy_responsibilities/...(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2] 〈越來越後生  賭波更大鑊  世界盃賭博政策及防治問卷調查〉,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及明光社,2018年6月28日,網站: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10/n10879_worldcup_gam...(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3] 由於部份受訪者沒有回答部份問題,所以答案總和不一定是100%。

[4] 受訪者需回答過去一年有沒有出現與賭博相關的情況(按DSM-5測試來評定),評分達4至9分者,即屬賭博失調。上屆世界盃期間我們三間機構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有關百分比為5%。雖然與上次調查相比,今次調查的數字下跌了一個百分點,但上次調查的百分比並沒有計算沒有回答有關問題的受訪者,而今次我們則將沒有回答者也包括在內,所以實際上有關數字是上升了。〈2014世界盃前後賭風調查〉,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基督教新希望團契及明光社,2014年7月3日,網站: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4100_5000/n4841_2014_w...(最後參閱日期:2018年7月4日)。

[5] 〈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 2016研究報告〉,頁3–4。

愈不鼓勵愈興旺的賭波15年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6/06/2018

賭波合法化快要15年了(2003年8月1日,政府正式將賭波合法化),由當年政府信誓旦旦聲言會維持不鼓勵賭博政策,到了今日,足球博彩的投注額每年已達接近1,000億港元。[1]我們找回當年監察賭風聯盟對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提出的訴求,再對比今日的現況,大家自然知道政府如何縱容馬會開賭。

 

監察賭風聯盟當年的要求如下:

  1. 營辦團體必須在投注站的入口及當眼處註明賭博的禍害
  2. 營辦團體必須在宣傳品上印有賭博的禍害(面積不得少於宣傳品的十分一)
  3. 營辦團體不可在電子傳媒的黃金時段和第一類刊物,刊登廣告或發放賭博資訊
  4. 營辦團體開設投注站的數目及面積應定明上限以作規範,更不得在青少年中心及學校鄰近開設
  5. 營辦團體不可在投注站以外設置任何投注設施(如在食肆、酒吧擺放自動投注機)
  6. 營辦團體應設定每週可供投注場次的上限和不應就非頂級聯賽賽事開注
  7. 營辦團體每年需設定最少連續一個月的「冷靜期」,不得就任何賽事開盤
  8. 營辦團體絕不應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士推廣賭博,包括於賭博活動期間(如:賽馬日)接待青少年及兒童
  9. 營辦團體不可冠名贊助任何體育項目或活動
  10. 營辦團體在推出新玩法前,應先獲足獎會批准
  11. 營辦團體在網上推出互動遊戲或其他宣傳活動時,不應准許未成年人士登記
  12. 營辦團體若違反守則,例如容許未成年人士進入投注站或投注,應有明確罰則

 

令人覺得諷刺的是,上述12點,部份列舉出來時,為的是預防馬會藉此鼓吹賭風,豈料竟然成真,本來馬會沒有「大做特做」的,但現在都做了。最可怕的是,今日馬會已經不用依靠電話投注和投注站,一個網上戶口,一部簡單的智能手機,青少年已經可以安坐家中「邊睇波邊落注」。我們不禁問,今天馬會手機下注程式,和外圍那些所謂「非法網站」,除了合法非法這一線之差外,到底有何分別?還有甚麼措施可以保護青少年,不讓他們參與賭博呢?還有甚麼安排可以確保馬會不會鼓勵賭博呢?

 

 

[1] 在2016至2017年度,馬會在足球博彩的投注額達927億港元。參:〈立法會七題:遏止青少年賭風蔓延〉,「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2018年5月9日,網址: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805/09/P2018050900260.htm(2018年6月4日下載)。

 

 

曾經刊載於:

香港獨立媒體,6/6/2018

粗口與語言暴力……我有話說

吳慧華 | 受訪者:王礽福(宣道出版社社長) | 撰文:吳慧華(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高級研究員)
26/04/2018

  全世界的語言都包含粗口,不過粗口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有時空的差距。例如在美國,「該死」(goddamn it)在上世紀40年代被視為粗口,到了60年代卻變得無傷大雅,反倒是一些新的字眼,例如「F」開頭的字成為了禁忌。有一些字在一個地方不是粗口,但到了別的地方卻成為粗口。粗口用語千變萬化,中國粗口大量運用與性有關的動詞、名詞。有些人為免直接使用粗口字眼,則改用其他諧音字詞。

 

不帶侮辱性 vs 帶侮辱性

  很多人都對粗口沒有好感,聽到時感到被侮辱,宣道出版社社長王礽福卻指出,粗口也有不帶侮辱成份的時候,視乎說粗口者的心態及動機。因此,有時即使使用粗口諧音字詞,也不代表沒有侮辱成份;反之使用粗口字詞,有時也可以不帶侮辱性。有些人說粗口,因為他們的親朋、好友、同事個個都說,於是粗口自然變成他們的日常用語。有時,小朋友也會為了好玩,有樣學樣而說粗口。有些人為了社交需要,希望融入一個說粗口的群體,於是便跟風說粗口。不過,王社長並不認同這種做法,他認為不需要刻意透過說粗口融入某一個群體。有些人說粗口,不想侮辱任何人,純粹因為語言貧乏,找不到適合的詞彙去發洩自己的情緒。家中的小孩子若為了好玩而說了粗口,家長要教導,但不必嚴懲。至於面對那些視粗口為日常語言的人,我們則可以寬心一點,不必將他們的行為視為故意的冒犯。

 

  除了「貪口爽」外,一般人為何會出口傷人說粗口呢?通常是當他們感到被冒犯,又或是被人刻意侮辱、挑釁的時候,這時候說粗口也是自然反應之一,它成為一項還擊的武器,目的是要制止別人繼續傷害自己。而在今時今日的香港,大家聽了政治人物太多「假、大、空」的言論,很多人都忍不住想說粗口。王社長表示他明白當大家面對不公義的高官道貌岸然、滿口謊言的時候,很多人滿腹「粗口」,甚至「爆」出來也是很正常的反應,特別那些無權無勢的人,除了「爆粗」,似乎沒有其他好的方法去發洩自己不滿的情緒。不過,「爆粗」雖然能發洩情緒,卻無補於事,甚至產生反效果。

 

  粗口具有一種「反語言」的語言功能。語言是用來溝通的,但粗口卻拒絕溝通,甚至製造敵意;吊詭的是,它又能透過製造與他者的敵意來凝聚所屬的群體。面對那些「比粗口更難聽」的話,有人以為用粗口就能團結群體,為被宰制者向霸權反擊,但這只會在彼此間引發緊張,帶來敵意的關係。而社會上的確有不少人既憎惡「假、大、空」,亦不想與說粗口者為伍,畢竟後者同樣缺乏實質內容,又充滿敵意與侮辱。從團結群體的策略上作考量,這並不是聰明的做法,因為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能凝聚群眾,達成共識,塑造遠象的語言。

 

  中國人的粗口多與性有關,並傷及別人母親,在「量刑受罰」的原則之下,縱然對方有錯,以侮辱他人的母親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是否合適?有些人或許不說粗口,卻使用不帶髒字的「語言暴力」來謾罵、嘲笑或侮辱他人。在王社長眼中,這同樣是不堪的行為。他亦認為不能以政治立場的正確,來掩蓋使用粗口或語言暴力對人的侮辱及對社會風氣的敗壞。目的正確並不表示可以使用卑劣的手段。說卑鄙的手段可以達到崇高的目的,是自欺欺人。熱衷骯髒語言手段的人,很難有乾淨的人格與乾淨的目的。

 

語言暴力不可取

  面對強權使用語言暴力,王社長還能諒解,但對弱者使用語言暴力,他卻難以接受。現在流行各類網絡公審,縱然義正辭嚴,也貌似很文明(君子動口不動手、真理愈辯愈明),但根據「量刑受罰」的原則,大家對非公眾人物貼相、提名、廣傳的公審,是否已超過他們應受的懲罰?這種公審也是變相的網絡欺凌、語言暴力,更何況有時我們根本沒有掌握整幅圖畫。這種情況已愈來愈普遍,甚至出現在不少教牧和神學人的社交媒體上,值得我們反躬自省。

 

  其實,神創造語言是有功能的。首先,語言有認知功能:當亞當為各種動物及飛鳥起名時(創二19),語言為萬物分類,賦予意義,既具科學性,又有創造性。批評別人說話「假、大、空」,反映那些說話遠離語言應有的「真、實、準」。

 

  另外,語言是用來溝通的,而語言的昇華就是詩歌,而人類的第一句語言正是詩歌。亞當對著夏娃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創二22-23)。情感的高峰,是詩是歌。而粗口或語言暴力是詩歌的對立面:由音樂變成噪音,由抒發情感變成侮辱詛咒,由嚮往溝通共鳴,變成中止溝通。

 

結語

  王社長並不否認自己也有想說粗話的時候,但他認為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有研究指出我們講話時是用左腦,咒罵時則轉用右腦,所以很多出口成「髒」的人當去到隆重場合,就能「絕口不提」髒話,可見事在人為。

 

  王社長認為粗口與詩歌同源,他引用楊照的說話:「詩是激情的瞬間爆發,也就是瘋狂能量的瞬間釋放。一個不了解詩的魅力,無從發揮詩的作用的社會,無可避免在累積激情與瘋狂,累積到一個程度,我們不再能釋放任何激情與瘋狂,只要一釋放就失控。於是只有更巨大的壓抑,儲存更巨大的崩潰張力。」

 

  如果詩是激情與壓抑的昇華,粗口就是激情與壓抑的反昇華,讓人將憤怒,轉化成對自己、對別人的詛咒。縱然我們不認同說粗口,但近年香港粗口逐步提升至近乎體制外的政治語言,出現的頻密程度正跟它所要抗衡的「比粗口更難聽」的政治語言偽術成了正比。其實,我們不能單單指斥前者,否則所積壓的激情與瘋狂,有一日會失控地爆發。

 

  王社長認為,要反對說粗口,但必須同時反對其他的謊言、空言與語言暴力,因為它們都在透過語言來玩弄人、蒙混人、侮辱人、傷害人。要用「真、實、準」的語言來抗衡「假、大、空」的語言;並且要以詩化的語言來凝聚群體,塑造遠象,帶來行動。就如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不只是一篇演講,也是一首詩,而當中的確引用了詩篇及以賽亞書的詩歌。

 

  「彷彿不著邊際,但我們心中需要有詩。」王社長說。

 

 

延伸閱讀:

楊照。〈三少四壯集——詩是存在森林裡的激情之火〉。《中國時報》,1991年3月20日。(2018年4月24日下載)。

四成四賭徒十八歲前已賭博 病態賭徒最多透過馬會落注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06/07/2017

政府對遏止賭風無誠意,上月再次靜悄悄地發表由平和基金於2016年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研究報告,並只發出簡單的新聞稿。報告聲稱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比以往有下降趨勢,彷彿賭博問題並不嚴重,但檢視研究報告全文後(英文版),卻發現賭風仍然熾熱,更發現政府完全忽視香港賭博問題,任由馬會坐大,情況令人擔憂。

政府新聞稿沒有告訴你的調查發現:

  1. 44%徒18歲前已賭博在整體問卷中,43.6%被訪者18歲前已參與賭博。而賭博次數愈頻密的人,就愈有參與六合彩、賭馬和足球博彩等活動(table 3.3.3b)。不少研究顯示愈早參與賭博,成為病態賭徒的機會愈大。政府必須加強阻遏馬會近年大量有關賭博的軟性宣傳,正如政府當年禁止煙草商賣廣告、贊助與青少年有關之活動及各項體育活動,以免青少年對賭博行為缺乏警惕。
  1. 病態賭徒主要透過馬會落注在整體問卷中,賭博沉溺的情況,調查發現有病態賭博(Gambling Disorder, GD)的賭徒中,參與六合彩、賭馬和賭波的分別佔86.2%69.0%31.0%比於澳門賭場投注(20.7%)和其他非法(外圍)賭博都要高,社交賭博則佔27.6%(table 3.5.2b)。縱使馬會經常聲稱不少人參與外圍賭博,又聲稱社交賭博才是令人沉迷賭博的真兇云云,但數據清楚顯示,病態賭徒最多參與的是由馬會負責的六合彩、賭馬和賭波
  1. 港人投注金額不斷大幅上升:報告表示2016年港人參與賭博活動的比率為61.5%,比2012年62.3%2008年71.3%為低,卻忽視每名賭徒的平均投注大幅上升。六合彩的每月平均投注金額為 159.9 元 (是 2012 的 1.2 倍)賽馬博彩為 5,610.6 元 (5.9 倍)足球博彩為 1,598.7 元 (2.6 倍)。澳門賭場博彩為 7,938.8 元 (5.6 倍)(table3.3.5),而賭船博彩達至 45,259.6 元;社交賭博的每月平均金額達至 423.8 元(table 3.3.3a)。賭徒少了,投注額卻倍增,證明賭風是嚴重了而非減輕了。
  1. 網上賭博容易令青少年沉溺:在青少年受訪者(15-22歲)中,有45人表示曾在網絡進行賭博活動,當中被定義為網絡沉溺者佔36.4%,(table 3.6.1a)佔整體青少年受訪者中的19%(4.8.1a)。可見有網絡沉溺的受訪者,更易與有參與網絡賭博活動的情況。而馬會近年不斷推動的手機投注,正正成為不少年青賭徒的催化劑。
  1. 巿民認為馬會開賭已經「足夠」:在整體問卷中,就現時的賭博次數是否足夠,巿民認為現時的六合彩(83.9%)(table 3.6.1a)、賽馬(82.4%)(table 3.6.2a)和足球博彩(71.1%)(table 3.6.4a)的開盤的場數和次數足夠,以現時一週約有23合彩2次賽馬和約130場足球博彩賽事來說,其實是過多。由於研究是於2016年進行,並未計算今年增加的賽馬日和受注的海外賽事,但政府及博獎會不等待是次研究結果便急不及待通過馬會的要求,令人感到政府只著重博彩稅收入,而博獎會則是馬會的橡皮圖章。
  1. 政府必須積極跟進報告各項建議:報告的建議部份,強調馬會應提供更多途徑,方便巿民戒賭:包括控制個人戶口最高投注額;可以網上自由申請暫停使用戶口;要求馬會取消與賽馬或足球活動相關的親子活動,減少兒童及青少年接觸賭博的機會。報告更要求馬會在所有宣傳品中印有警告字眼,當中除了提醒賭博人士切勿沉迷和提供戒賭熱線外,更要求加入家人和朋友要留心身邊可能有問題賭徒,要多加關心。

以上各點在政府的新聞稿中,完全未被強調,反而企圖粉飾太平,淡化香港的賭風,並且用低調方式處理,又沒有無任何實質跟進,敷衍塞責,負責賭博問題的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及博獎會主席方文雄難辭其咎,令人憤怒及遺憾!

 

曾經刊載於:

星島日報,2017年7月9日

獨立媒體,2017年7月6日

監察賭風不能鬆懈 慎防馬會伺機而出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3/01/2017

傳說,莊家有一個特性,就是永遠不會輸。莊家可以透過設定遊戲玩法、賠率,以及不同的潛規則,令自己變成最後的贏家。而跟他對賭的人,永遠只能做輸家。一個道行高的莊家,除了視乎他能賺多少,更在乎他如何為其客人營造發財夢,以達其「普渡眾生」的效果,就算客人輸了整副身家也覺得很開心。

穩賺不賠的馬會 忽視社會責任

至截稿前,馬會又開出神奇六合彩結果,連買1,2,3,4,5,6都竟然可以中了五獎,而且頭獎也有23注半中獎,表面上是賣大包,但最後呢?因為獎金平分,馬會做的生意,穩賺不賠。[1]

六合彩如是,賭波賽馬也如是。在去年的馬季,馬會投注額又再上升,這已經變成沒有大不了的新聞,但馬會卻於年初大肆要求增加本地賽馬日和受注八個非本地賽馬日的聯播賽事,[2]以令馬會未來的收入有基本保障。我們與其他關注賭風的機構一同參與公眾諮詢會,不過在會中,我們只看見大量與馬會有關的外判商、受助機構及衛星組織以不同名義發言,諮詢會變相成為與馬會有關團體的圍爐大會。我們也不禁問,如此有賺無賠的生意,是不是應該要背負一點社會責任?

答案卻是否定。馬會將賭博當作生意來經營,我們曾建議他們在宣傳品上增加警告字眼,他們卻將之放在不當眼的地方;當我們指出他們製作的馬季開鑼年曆卡和宣傳品沒有加上警告字眼和戒賭熱線時,他們居然辯稱有關字眼已印在信封上,所以年曆卡就可以將之省去。馬會如此態度,當然也不會跟你談有節制和不鼓勵賭博政策了。

時時監察賭風  秒秒教育市民

在這十多年的監察賭風工作中,我們發現如果不直接指出馬會的問題,他就只會順理成章將之視為一盤生意,為著營業額而不斷用新方法吸引「顧客」,今年改革賭馬方法,來年又可能會加推新的球盤。同時,我們發現每年賭波和賭馬的總投注額已經愈來愈接近,可見未來賭波有可能成為馬會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此他們一旦要求再推出其他運動博彩時,就更加出師有名了。

我們期望社會更加關注香港的賭風,特別是在看來無風無浪的日子,因為只要經濟一逆轉,一群無望的市民就只能將希望押在賭博上,最後只會落得一無所有。所以,社會更應鼓勵巿民好好理財,學懂理財不是貪,不將金錢放在無止境的賭海中。

 

 

[1] 「攪珠結果」,香港賽馬會,網址:http://bet.hkjc.com/marksix/Results_Detail.aspx?lang=ch&date=26/11/2016

[2] 「馬會申增5日跑夜馬 被轟助長賭風」,《蘋果日報》,2016年3月30日,網址: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30/19550177

增加賽馬日是哪門子的有節制賭博?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6/06/2016

馬會今年年初口口聲聲稱投注額下跌,要增加賽馬日和更多受注海外賽事,但事實上馬會過去數年的投注額年年上升。馬會又喜歡乘着節日或假期舉行賽馬日,借機增加受注場次。原定於周三日有夜馬賽事,因端午節(周四)假期的關係改成日馬賽事,將「賭仔」原本的假期變為賭博日,一家大小本來難得可以樂敘天倫的日子,就被馬會安排的賭博活動破壞了。

求季尾有個「靚仔」投注額

6月份的賽事頻密得令人咋舌。繼端午日的本地賽事後,緊接的有周日(12日)、再來周三(15日)的本地賽事,加上周二、四、六(即14、16及18日)的越洋賽事,一周就已經有五天賭馬天,再加上這幾天均有歐洲國家盃的賽事,賭仔又可以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大賭特賭了!這個常常被財金界形容為「六絕」的月份,將成為馬會投注煞科之前的最後一擊,務求要在季尾有個「靚仔」的投注額。

市民需要問的是:為何╱何時馬會變成一個要計算營業額的機構?為何要千方百計的增加賭博的日數、場數、彩池,以求增加投注額?馬會既然聲稱自己的目標是維持全港最大慈善公益資助機構的位置,不應為了投注額而不斷擴充賭法,令賭風熾熱。馬會年初聲稱估計投注額將會下降,但實質上根本未有這情況,相反,近月不少特別的賽馬日的投注額反而上升。

「有節制賭博」勿淪為口號

現在還未批准增加賽馬日,我們已經看到六天裏有五日可以賭馬的不理想狀態,以往我們期望限制賽馬日數,本來就是為了要讓賭徒有冷靜的時間,不要長期陷入賭博的引誘中,但現在馬會的做法剛剛相反,就是要令他們泥足深陷,永不超生。

馬季很快會完結,通常煞科就會宣布下季的賽馬日數和海外賽事日數,我們非常希望民政事務局認真考慮,不要再給馬會任何空間,以增加在現階段已是過多的賽馬日和海外賽事受注日數,我們更要求政府盡快設立機制,監管馬會「增加博彩玩法」的情況,減少不必要的彩池、賽馬場次和受注的海外賽馬和足球賽事,勿再睜大眼說大話,將「不鼓勵賭博政策」和「有節制賭博」淪為口號。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6/6/2016

博獎會假諮詢 撐馬會歪理加賽事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03/05/2016

3月底,博獎會召開諮詢會,了解各界對馬會申請增加五個賽馬日和八個非本地賽事日同步下注的意見。明光社的觀點大家可在網站取閱,[1]但馬會歪理連篇,有必要澄清。

馬會聲稱賭馬,特別會就海外賽事下注的,大部份都是40歲以上的馬迷,所以不會影響青少年,也不會令青少年受到引誘成為賭徒;馬會又稱,2008-2009年度馬會戶口中有約9,500個為18-20歲的,但即使到了2014-2015年也只是11,900個,證明自2008-2009年增加五個賽馬日後,並不吸引青少年賭博。不過當我們細心看,馬會在過去五年的年青用戶其實上升了四份之一,豈不令人更擔心嗎?特別在近一兩年馬會新增手機apps後,青少年更容易接觸賭博,預測在可見的未來,青年賭徒只有上升,不會下降。

而且所有前線戒賭機構的統計數字均清楚顯示30至40歲就是病態賭徒最易「出事」的階段,亦有人可能因此輕生。馬會積極以增加賽馬日能令政府增加600億稅收作為招徠,漠視沉溺賭博所引起的家庭及社會問題,實在令人惋惜。

此外,更令人不滿的是博獎會的諮詢會已淪為馬會的宣傳大會,除了派出大批馬主全力撐場之外,不少受馬會資助的社會服務機構亦要出來為馬會歌功頌德,以往馬會的慈善捐助是「掩口費」,防止最了解賭博對青少年和家庭帶來何種負面影響的社福機構批評馬會。但現在變本加厲成為了宣傳費,大家被逼出來為馬會的臉上貼金!而整個諮詢會亦不過是一場假諮詢的鬧劇,除了要事前審查出席機構的發言內容之外,所有博獎會成員在整個諮詢會不作任何跟進查詢,與出席人士零交流,而出席人士亦不准問問題,這不是諮詢,是走過場,讓博獎會可以向外界交待,馬會是一個偉大的慈善機構,令一眾社福機構感激流涕,增加賽馬日是天公地道的決定! 
 

 

沒有亞視 賭博資訊仍遍地開花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7/11/2015

隨著亞視的免費電視牌照將於明年完結,馬會在今年新的馬季已將賽馬、六合彩等節目交由無綫的J2台播放。表面上只是從一台轉換至另一台,馬會沒有特別優勢,她們甚至辯稱J2台始終是數碼廣播台,覆蓋率不如亞視般多,因為一些仍然用傳統電視的家庭,收不到有關廣播訊號。

不過,馬會同時卻大力加強在不同媒體滲透,現時除了J2台,有線電視、nowTV,商業電台、DBC數碼電台、馬會手機應用程式等等均會直播馬會的賽馬賽事。另外,馬會現在又將原本只在半夜播放的晨操片段,改放在網上任人觀看。馬會雖然強調「未滿十八歲人士不得投注或進入可投注的地方」,但在網上就真的除了下注區,所有賭馬的資訊均像公開資訊一樣,任何人都可以瀏覽。

另外,博獎會與平和基金均先後於今年八月和十月換屆,博獎會由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方文雄擔任主席,新任委員包括香港青年聯會主席霍啟剛、何志滌牧師等;平和基金則由監警會成員葉振都出任。兩個委員會的成員任命均沒有獲得傳媒廣泛報道,似乎傳媒對於賭博的議題的關注,漸漸下降,情況令人擔憂。

投注方式層出不窮 投注額與賭風俱上升

歐陽家和 | 監察賭風聯盟
14/09/2015

馬會不斷聲稱香港的賭風沒有大幅增長,投注額的升跌主要與經濟情況有關。可是,馬會剛剛公佈2014至15年度的業績,本地及海外賽馬、足球博彩及六合彩總投注額達1914.4億,按年增加10%;單是賽馬總投注額就達1054.1億,歷來第二年打破千億元大關。足球投注額更大幅上升26%至782.5億元。

根據香港2015至16年的財政預算,2014年經濟增長才2.3%,而2015年的全年通脹預計為3.5%,馬會的「表現」明顯地跑贏大巿。馬會兩年前亦用了為高速證券交易而開發的科技,賠率計算因而更快捷,以及能應付更複雜的情況:在此技術配合下,馬會推出新的四重彩彩池、四連環合併彩池等其他新彩池,來年更會推出簡化版的「組合獨贏」,降低新馬迷學習賭馬的難度。

這些措舉美其名是為賭徒提供更多投注選擇,實際上就是吸引更多人投入賭博世界。這幾年在賭馬方面,馬會不但增加彩池與玩法,也透過轉播不同地方的賽事,變相增加了不同的賭博方式。賭波的情況則更嚴重,由增加場次與彩池,以及加上提供大量的即時資訊、數據,甚至在網上及投注站直播世界各地的賽事,吸引更多人去投入賭波與賭馬當中。

馬會表面上聲稱投注額與經濟掛勾,但如果他們不斷推出新賭法及增加彩池,實際上就是為巿民增加不同的賭博方式,直接的影響就是令更多巿民參與,投注額因而上升。因此,我們可以發現令投注額上升的方法肯定不只與經濟因素有關。我們質疑投注額大幅度上升,是馬會故意造成,他們引用不同方式,包括為投注者提供更方便的投注方法,以及更多的選擇。

馬季早前開鑼,雖然入場人數下跌,但投注額不跌反升,再看看這幾週環球及本地股巿和經濟情況,那些說投注額與經濟因素掛勾的人,也實在太低估馬會吸引人下注的技倆了。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1/9/2015

請馬會「放過孩子」 勿染指青少年平台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1/05/2015

澳門近日擬透過修例打擊當地非法博彩,禁止非法博彩經營者在不同地方賣廣告。[1] 然而,若看看香港的情況,外圍盤或其他香港不受投注的體育賽事(如NBA球賽),卻早已如普通資訊般在報章體育版中出現。當馬會大聲疾呼說外圍數量多至影響他們的收入時,香港政府卻完全欠缺監管外圍的法例,甚至讓這些資訊循公開方式流入香港,成為外圍甚至非法賭博的資訊來源,情況並不理想。

另外,就著亞視將於來年四月「執笠」,馬會早前已開會,計劃在無綫J2頻道即時接手直播賽馬和六合彩;而且更計劃改用無綫藝人擔任六合彩主持。[2] 無綫J2頻道一向以青少年為目標觀眾群,所以其播出的內容多為動漫,韓劇等等。若現在加入賭博節目,即變相將賭博帶到青少年社群中。

賭博資訊的流通程度往往影響社會的賭風,除了主流傳媒,青少年現在非常容易在網上接觸賭博資訊。我們認為政府必須適當介入,減少青少年接觸賭博資訊的機會,從而減少有關的引誘。

現時馬會大部份節目是由自己製作,它實在可考慮自行承辦「十八禁」的賽馬節目和頻道,一方面讓馬迷及投注人士仍然可以接收相關資訊之餘,另一方面亦可以盡量減少對青少年的影響,請馬會「放過孩子」!

 


[1] 「澳擬修例打擊非法博彩廣告」,《東方日報》,2015年3月31日,網址: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50331/00176_036.html

[2] 「賽馬、六合彩隨時改由J2台直播」,香港新浪網,網址:http://news.sina.com.hk/news/20150402/-2-3678996/1.html?cf=hp-newsCategories

 

賭博問題令人憂慮 監察賭風刻不容緩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19/01/2015

雖然馬會聲稱去年香港人在澳門輸掉310億元,但馬會總投注額卻高達1740億,比去年上升超過十個百分點,當中賭波受世界盃帶旺,投注額上升22.9%,全年投注額高達622億港元;當中連一向被視為夕陽的賭馬項目,居然投注總額上升一成,可見之前引入外地賽事,以及融合彩池,加上互聯網上可以直接收看賽事等,刺激更多人參與賭博、增加投注額。

馬會在其業務總結中更警告:「任何加諸馬會的制肘,均無助減低投注人士的博彩意欲,只會惠及非法外圍莊家。」[1] 事實上,馬會彩池規模及每場賽事的平均投注額已經是全球之冠,如果說香港賭風不嚴重,不用控制,基本上是睜著眼說瞎話。

 

世界盃易引起賭風

2014是世界盃年,明光社與學界和前線戒賭機構於決賽周前做了一項調查,旨在了解青少年的賭風,最後發現三大現象:[2]

一、青少年賭風上升;

二、馬會和外圍一同爭奪網上賭博巿場:

馬會更開設非常方便的應用程式協助巿民投注,這等同市民將24小時的投注站袋在褲袋中。同時,市面上亦有不少提供即時球賽消息的應用程式,它們甚至設有震動功能,在傳送球賽消息後會令手機震動通知用家,結果手機淪為賭民的傳呼機,隨時勾起他們的賭博意欲;

三、賭博如果牽涉借貸,基本上就恨錯難返,病態賭博成為定局。

 

賭風愈發熾熱 各地戒賭機構憂心忡忡

去年12月由十間本地戒賭機構所舉辦的第一屆華人福音戒賭會議中,不少與會的機構均感受到自己「生意蒸蒸日上」,情況令人擔憂。監察賭風聯盟召集人胡志偉牧師在總結時建議,以公共衞生為框架,並仿照吸煙、吸毒等沉溺問題,要求政府就預防、教育、研究、制定政策和治療五方面入手,處理議題。

該會議中亦有來自鄰近地區的與會者分享經驗。曾於香港及澳門任戒賭輔導超過十年,現於馬來西亞開設戒賭中心的陳鎮國牧師表示,澳門的賭博問題因為涉及賭場和賭業,問題複雜得多,而且難以解決;至於在馬來西亞,賭業雖然屬非法,但卻因為「黑警合一」——外圍和警察居然合作開賭,他們的收數手法更是變態嚇人。該地的戒賭工作雖然刻不容緩,卻又因著種種問題,幾經艱難後始能開展。

同場亦有內地朋友分享在內地戒賭的困難:在政府未有正式政策前,內地戒賭事工根本難以展開,賭徒在不同的賭海中,無法翻身。

 

捉襟見肘的香港賭博政策

香港雖然有所謂的賭博政策,但政府執行不力;香港雖然有監察賭風的官方機構,可惜所做的只停留在小修小補階段。他們進行所謂的研究,就是五年一度的賭風普查,但前線團體的建議,例如將合法賭博年齡提升至21歲,政策當局卻從來沒有擺出誠意實行。

教育防賭訊息方面就更加不足,相關資料只滲透在公民教育這些非正規課程當中,課程內亦不會教導學生正確的金錢和理財觀念,就連常識科中也沒有包括「防賭」這類基本常識。

治療病態賭徒方面,政府根本沒有調動資源,反而只是用賭徒輸來的錢成立平和基金,不過政府十多年來完全沒有撥款。現在坊間各種各樣的戒賭方法,以及十多間的戒賭機構,其實不少是由民間及基督徒群體舉辦,他們一直在默默承受很大財政壓力而支撐過來的。

 

興起監賭使命繼承者

隨著鄰近地方不斷興建賭場,加上香港賭業仍在不斷發展,究竟何時才會有人承擔使命,檢視現時的賭博政策,以及進深從事研究、教育及預防等工作呢?
 

 


[1] 馬會2013/14年度業務總結 http://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operation/chinese/13-14-results.aspx

[2] 「2014世界盃前後 賭風調查 新聞發佈會」,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等,2014年7月3日,網址:http://www.truth-light.org.hk/myimage/node_image/n4100_5000/n4841_2014_worldcup_gamble_survey.pdf

 

事實婚姻 小三福音

02/09/2014

有報章指平機會一名高層在近期歧視條例檢討上公器私用,私下到教會「煽動」教友「反平權」。據知這位高層是平機會的開荒牛,在平機會工作近二十年,曾與歷任主席共事。報道刊登後,輿論一面倒批評該名高層濫權。然而,我們不禁要問,究竟平機會的文件出了甚麼問題,要令這位平機會的開荒牛冒著被老闆責備的危險而不得不向教會講解,甚至要「煽動」他們「反平權」?

其實早在八月初,明光社已踢爆平機會在其《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文件》(《文件》)內加入「事實婚姻關係」,強行修改「家庭」的定義,將性別和婚姻排除在家庭的構成元素之外,變相承認多元成家,讓在婚姻關係以外的所有事實關係(包括小三、小四等)都得到猶如婚姻關係的保障。可惜,平機會的語言偽術已去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在第一場公眾諮詢會上,會方極力否認有關指控。不過,紙始終包不住火,平機會自己推出的諮詢文件正好出賣了自己的意圖,讓條例修訂成為「小三福音」。

 

平甚麼權?「同居平權」

報章指摘反對「事實婚姻關係」的人是「反平權」,所指的「反平權」當然是指「同志平權」。不過,所謂的「事實婚姻關係」是否只是「同志平權」呢?

按照平機會諮詢文件第2.26段表示,所謂的「事實婚姻關係」是指那些沒有合法結婚;彼此沒有家庭關係;擁有一段猶如夫婦共同生活的真正家庭基礎關係。簡單來說,即是同居關係。如果歧視條例真的按照建議修訂,日後不管這段關係是異性伴侶關係,還是同性伴侶關係,甚至是「前度事實伴侶」,一律都可以得到法律的保障。(諮詢文件第2.25段)

因此,反對「事實婚姻關係」的人所反對的根本就不是單單針對同性伴侶,而是反對「同居平權」。不論同居的是同性或是異性伴侶,採用立法手段強行逼使整個社會承認同居關係等同婚姻關係都難以令人接受!

 

平甚麼權?「二奶平權」、「小三平權」

本來,強行要在法例上將家庭定義修改,賦與同居關係(不論是異性或同性)與婚姻關係同樣的法律保障已是甚具爭議性的事,不應由平機會作為道德審裁所,而是應先交由社會討論。但是,有關的其他細節卻更令人震驚!因為平機會在《文件》中並沒有說明所謂「事實婚姻關係」的人數限制,一個人可能在不同時間甚至是同時和其他人出現多重的「事實婚姻關係」。所以,所謂的平權並不單單只是「同志平權」、「同居平權」,更是「二奶平權」、「小三平權」!

簡單來說,試想像以下情景:假如A先生在五年前和B小姐同居,一年後分手,然後A先生再與C小姐同居,一年後分手,之後A先生再與D小姐結婚的話,那麼A先生的「婚姻或伴侶關係狀況」及「直系家庭成員」除了包括D小姐亦可能包括B小姐、C小姐。我們亦質疑,假如按平機會的構想,A先生在結婚後同時卻有多個同居情婦(即小三、小四),則其「婚姻或伴侶關係狀況」及「直系家庭成員」將不斷擴闊。

當然,面對如此荒唐的情景,平機會當然矢口否認修訂條例是要保障多重關係。但是,條例的客觀效果卻是清清楚楚,不容平機會抵賴!

 

被隱藏的小三福音

今次平機會搞出的「事實婚姻關係」,如果參考《文件》的註腳,根本就不難發現這個「事實婚姻關係」的概念其實是參考自澳洲《1901年法案釋義法案》。平機會更將該法案De facto relationships的第一、二部份搬字過紙,寫成諮詢文件的第2.26段。即上文提及的事實關係的定義——

  1. 互相沒有合法結婚;
  2. 彼此沒有家庭關係;
  3. 擁有一段如夫婦共同生活的真正家庭基礎關係。

不過,平機會只是告訴你「同志平權」、「同居平權」,卻沒有將澳洲「事實婚姻關係」的真實情況說出來,刻意不提該法案的「小三福音」條文,以為不寫出來便沒有人知道其魔鬼細節。該法案第五部份是如此說—

(5) For the purpose of subsection (1), a de facto relationship can exist even if one of the persons is legally married to someone else or is in a registered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meaning of section 2E) with someone else or is in another de facto relationship.

翻譯為中文——即使一個人已經在法律上已經結婚 或 擁有民事結合關係或和其他人擁有事實婚姻關係,那人仍然可以有另一段事實婚姻關係。

簡單而言,這段條文正好拆穿了平機會的大話!「事實婚姻關係」的意思根本就包括小三、小四,不論那位人士結婚已否,他若同一時間出現幾個伴侶,他/她們的關係都可被視作「事實婚姻關係」。

 

請反對濫交的同運支持者站出來

平機會故意隱藏條文,無非是希望能無聲無息地通過「小三福音」,減少社會爭議。因為這表面上看似只是將家庭定義修改,實質卻是令到整個社會制度和公共資源作翻天覆地的改變。因為有關條文的修訂同時適用於《性別歧視條例》及《家庭崗位歧視條例》,當中僱傭、教育、商品及服務提供等等都會受到影響。更甚者,平機會在《文件》更希望同時檢討公共福利!試設想一對沒有結婚的伴侶申請公屋,這將對現時的公屋輪候冊帶來多大衝擊?

將這種移風易俗的「小三福音」偷偷地移植在「家庭」的定義內,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平權」嗎?近年,同志運動的朋友喜歡宣揚同性戀伴侶和異性戀伴侶都可以有穩定的關係,那些指控同志伴侶會濫交、擁有多個性伴侶的說法全是異性戀霸權、道德塔利班之流的抹黑。假如支持同志運動的朋友同樣地真心相信一對一的忠誠關係、相信小三小四不應被視作婚姻關係的話,我們懇請支持同志運動的朋友在這個問題上勇敢地站出來,反對「事實婚姻關係」。
 


相關資料

明光社

 

《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文件 導讀
 
明光社      明光社

網上聯署


 

明光社

拆穿《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文件的

魔鬼細節
 
明光社      明光社
 

 

 

曾經刊載於:

《獨立媒體》 2/9/2014

賽馬有需要二十四小時不停播放嗎?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0/03/2014

近日收費電視nowTV宣佈啟播賽馬頻道,成為本港第二個播放賽馬活動的收費電視台。雖然說這個是商業決定,但我們也不禁問:真的需要多一個電視台在賽馬日播放賭博資訊,並在平日也以賽馬消息充塞著整個廣播空間嗎?
 
據報道,該台於今年二月開始提供直播賽事,只要是該收費電視台的用戶就可以免費觀看。電視台同時開發了相關的應用程式,供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用家收看直播,並讓馬迷透過其智能電視的功能,快速搜尋本地和海外賽事;另有晨操分析、賽事分析及各項統計數據等資訊。第一階段將會全力在收費台播放節目,但報道又強調該台不排除未來會改在剛獲得的免費頻道中播放有關賽事。
 
如果該賽馬頻道真的改在免費頻道播放,就會成為本港第一個全天候免費博彩台,這情況令人非常關注。我們相信作為傳媒,必須有社會責任,要留心自己的一舉一動會對社會造成甚麼影響。賽馬頻道和賭博關係十分密切,如果有關的博彩資訊廿四小時不停的在免費播放,定必令現時已經非常熾熱的賭風更加熾熱。再加上有關的節目可以透過平版電腦、手機等在網上不斷播放,結果變成無限重播,變相加速賭風散播。

港澳賭風持續熾熱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通識教育及流行文化)
23/01/2014

在2013年,雖然並沒有特別盛大的國際足球聯賽舉行,而且國際賽馬賽事場數沒有特別多,也沒有特別高的六合彩派彩,但馬會投注額仍然飈升,以下為本年度各項目的投注額:
 
2012/13年的投注額 (港元) [1]
賽      馬       943.70億
足球博彩       506.06億
六合彩            76.27億
總投注額:  1526.03億
 
在馬會的年報中,馬會解釋投注額上升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重新吸納青少年
馬會近年積極投入年輕人巿場,先是每逢周三舉辦不同活動,鼓勵年輕人進馬場,繼而學習賭博;之後又以欣賞馬匹和賽事為名,編寫了一個「模擬賽馬」手機程式,此舉變相教青少年賭馬。此程式現時已有近40萬人次下載。
 
二、將手機變成投注站
馬會除了改革網站,去年更大力推動其手機投注程式,相關的賽馬、足球及六合彩投注額佔投注總額約18%。程式推出才一年,已有超過45萬個投注戶口。如果將手機投注服務計算在內,有超過70%的投注交易透過此平台處理。根據馬會數字,最高峰時段每秒處理3600宗交易。[2] 至此,投注站正式流動化,各人的手機均可變成投注站。青少年足不出戶,只要透過家人的戶口,即可下注。從此,「禁止十八歲以下人士進入投注站」以保護青少年的說法,正式失效。
 
三、足球博彩場數不斷上升
2003年賭波合法化之時,馬會聲稱只為四大足球聯賽提供投注,但至今年已接受全球逾七十項聯賽和盃賽的投注,當中大部份均是二線或地區性的賽事,根本說不上大型和國際賽。是故,去年即使沒有任何重要賽事,投注額居然仍可上升7%,比十年前更升了三倍。又因為足球博彩的毛利比賽馬更大,最後竟成為馬會最大單一收入來源,甚至令馬會成為全球足球博彩規模最大的莊家之一。
 
未來,馬會還進行優化馬場工程,光是第一、二期就用了35億;再加上2013年在立法會通過了賽馬的匯合彩池安排,令馬會與外地賭博機構的彩池可以一併處理,因而令彩池增大,出現更可觀的派彩。從以上種種行動足可見馬會今天根本不是不鼓勵賭博,不是只為有賭博意慾的人提供服務,而是將賭博看成一盤生意,積極吸引新人加入賭博行列。

澳門:成東南亞最大規模的賭城

可是更令人擔心的是在一海之隔的澳門。賭博已經成為全澳的主要國民生產總值來源,該地甚至成為東南亞境內最大規模的賭城。鄰近地方近年亦相繼討論金,甚至要開設賭場;再加上近年湧現的賭博遊戲、網上賭博、股票巿場炒賣等沉溺情況,香港新一代只會面對愈來愈多賭博誘惑。各種誘惑會以動人的方式去引誘大家跌入這些陷阱中。
 
堅持「睇波踢波不賭波」

最後,還要再提提各位,世界盃將於2014年舉辦,而且本屆更是自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免費電視台第一次播放決賽周,相信傳媒定必又吹起世界盃熱。屆時,若連馬會也不諱言提出「加大力度對抗外圍」時,熾熱賭風將很快出現。若沒有團體宣傳「睇波踢波不賭波」的理念,或許每隔四年,香港便會變成全民皆賭世界盃。

 

 

馬會開賭 擊退外圍?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9/09/2013

早前,馬會等待政府續發足球博彩牌照,政府堅稱開賭有助擊退外圍。而且,馬會更稱賭業已全球化,就外圍而言,單單在足球博彩方面,一年開賭的場數約五至六萬場,而現在香港一年才提供八千至九千場,可見香港經已是十分有節制。政府聲稱在滿足需求的同時,盡力控制外圍的影響,鼓勵負責任博彩。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博士在一個由戒賭機構舉辦的研討會中表示,賭博不是必須要滿足的慾望。他認為2003年將賭博去道德化,體育版自此有了波經,而馬會亦不斷透過廣告宣傳賭波,事實上已令民間的賭風變得熾熱。
 
此外,鍾博士指出馬會「積極」解決外圍問題的方法就是增加彩池數量,但這樣只會令外圍提供更多彩池。如此惡性循環下,馬會永遠有開不完的彩池,而外圍亦不會減少。根據警方的數字,近年均有破獲過億的外圍賭波紀錄,可見外圍賭博並沒有因為馬會增加任何彩池而減少。實情是當馬會愈開賭,外圍就有愈多機會做對沖,結果只會令賭風更為熾熱。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馬會居然「穩」佔政府收入約一成。但社會卻鮮有討論這種收入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個人的情緒、家庭的凝聚力因為賭博而被置之不理,這些損失從來沒有認真處理。政府的兩眼只看見稅收,卻對香港的賭風視而不見,這種狀況不知道要維持到何時!
 
鍾博士最後建議政府必須加強支援現時的戒賭輔導服務;而且亦要求馬會在彩池的數量上,不論在可供賭博的地區和場數都必須克制,並要開始處理青少年網上賭博的問題,再不能以視而不見的態度對待。

馬季投注額又創新高的啟示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1/07/2013

香港馬季已完結,早前馬會宣布今年馬季投注額以924億元創歷年新高,入場人數更超過200萬,可謂丁財兩旺。馬會稱因為近年提倡改善投注體驗,所以多了人參加欣賞賽馬盛事云云。投注體驗是怎樣得到改善的呢?就由你進入投注站的那刻開始,只要你停駐一會,就會有人友善的向你查詢要不要開一個綜合投注戶口。這種戶口讓你可以在電話、手機及任何可上網的工具上隨時隨地、隨意隨心投注,而且相關資料一應俱全。在投注站內,當然有冷氣,大電視。而在馬場,每次賽馬日馬會都安排不同的活動:美食節,音樂會,總之就是嘉年華。

可是,單單的「改善投注體驗」,似乎並不是「吸金」的原因。早前有前線戒賭機構舉辦研討會,討論香港近十年的賭風,當中有學者分析政府委託大學所做的研究,發現整體參與賭博的人數下降,但同時病態賭徒的數字上升,結論就是政策可放寬,但要加強戒賭服務。換言之,就是參加賽馬博彩的人平均多花了錢下注。

對此,馬會分析稱賽事中有不少「大戶」,他們不是普通小巿民,而是每次都會大手下注的人,當中甚至包括外圍做「對沖」的莊家。另外,近日又有報道稱,近年投注額上升,是因為馬會翻新後,加強對內地豪客的宣傳,吸引他們來港賭馬,所以「大戶」人數上升,投注額亦上升。

不過,如果單單是這些旅客、外圍買家增加投注,為何病態賭徒人數又會上升呢?明顯地,馬會在吸引外來客戶的同時,亦吸引了沒有能力豪賭的人,或者自制力不足的人去賭,他們有些人甚至成為病態賭徒。我們質疑馬會只做宣傳的工夫,但預防的措施卻只是聊備一格。如此根本不是政府所期望的「不鼓勵賭博」政策,而是「全方位賭博」政策。

馬季雖然完結,但馬會又剛宣布會轉播英國的賽馬賽事,並會開設彩池讓人投注。表面上馬會按照所有政府的規則做事,實際上現時政策所容許的「商業自決」的彈性早就超越巿民的想像,只是馬會用溫水煮蛙的方式增加賭博機會。再加上近日匯合彩池又三讀通過,未來的彩池和賠率勢必更加吸引,將會刺激更多人參與賭博活動。馬會說,丁財兩旺,政府稅收升,因而使社福界更受惠,這是多贏的情況。但試想,如果馬會將所「賺」的還回各人的口袋,所產生的經濟效果以及加乘效應,未必比現在的分配差。馬會為何不還富於民,並教巿民不賭的信息呢?

曾經刊載於:

成報 11/7/2013

青少年防賭 提高合法賭博年齡刻不容緩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3/05/2013

由十一個前線戒賭機構和關心賭博議題團體所組成的「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大聯盟,三月開始發起網上簽名行動,要求政府將合法賭博年齡提高至21歲。截至2013年4月23日已收集超過300個簽名。
 
爭取提高合法賭博年齡早於2003年賭波合法化後就開始。當時就預期賭波合法化後,青年賭徒會增加,他們由觀賞足球變成參與足球博彩的機會大增。事實上,現時青少年觀賞足球的心態已經不再是純粹欣賞球技,更多是參與與足球博彩有關的活動,例如討論賠率、入球數量及半場比數等。
 
近兩年澳門及新加坡等亞洲鄰近地區均將合法賭博年齡定為21歲,這說明賭博年齡放在18歲是過輕。而且現時18歲的青少年大部份仍然在求學階段,他們部份更是就讀中學。我們認為應該至少是經濟獨立的成年人,才承受得起賭博的風險。
 
大聯盟自今年一月成立後,曾先後去信行政長官、民政事務局、立法會、博彩及獎券事務委員會 (下稱博獎會)及青年事務委員會,惟回覆者不多。民政事務局更稱由政府委託理大在2011年所進行的調查中顯示,以整體受訪者計算,可能成為病態和問題賭徒的比例比2008年下降,所以沒有即時需要提高合法賭博年齡。然而,該局故意忽視在比較過兩份報告後,會發現青年人受訪者中可能成為病態和問題賭徒的普及率則是上升的。
 
政府漠視問題

政府漠視真實問題的嚴重性。而且,博獎會作為諮詢機構冷待民間團體以及前線戒賭機構提供的資料。綜合八間提供戒賭服務的機構在2002 年10 月至2012 年12 月間,所收集的10,929 宗求助個案,當中男性佔82.2%,而女性佔17.8%。他們前來求助的年齡以30-49 歲居多,共佔58.2%。[1]

 
賭博的種類仍以賭馬為主,佔50.9%;賭場佔49%;賭波佔46.1%;麻雀佔31.8%。[2] 另外,在20 歲或以前第一次參與賭博的人佔49.1%。[3] 數據顯示接近一半來尋求問題賭博輔導的賭徒在20 歲前已參與賭博活動。臨床輔導顯示,早期的賭博經驗對這些問題或病態賭徒的影響深遠,特別是仍在求學的青年人。
 
為此,大聯盟決定由今年三月開始收集簽名,並會於街頭、學校擺設街站,期望收集更多簽名,讓政府和社會知道賭博對青少年的禍害深遠。及後亦會舉辦活動,用以宣傳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歲的重要性。
 
「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大聯盟網上聯署網址:www.nogamble21.net

 
[1] 「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大聯盟,〈聯合新聞發佈會新聞稿 (8.1.2013)〉,http://www.truth-light.org.hk/sites/default/files/n4016.PDF
 
[2] 同上
 
[3] 同上

 

賭波合法化十週年盤點

傅丹梅 | 明光社副總幹事
13/05/2013

自特區政府於1999年放風要將賭波合法化,明光社立即發起登報聯署表達關注及反對,更委託香港城市大學進行《賭博對青少年的影響》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賭博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是全面的,在經濟適應、才能發展、社群整合及身心維持方面都有不良的效應。我們預期賭波合法化後,青少年將進一步受到賭博的禍害。因此,當2003年政府通過足球博彩規範化時,我們與多個關注賭博議題的機構隨即一起成立監察賭風聯盟,繼續監察政府,確保賭博活動不會被無限擴張。十年過去了,多少熱情隨時間沖淡,又有多少激昂至今仍在?
 
今期《燭光網絡》讓我們一起盤點,數算政府當年的承諾有多少兌現,又有多少落空,以致我們可以繼續監察政府及馬會,將賭博所造成的社會成本減至最低。近年,近澳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已將合法參與賭博的年齡提高至21歲,因為不少研究指出,愈早接觸賭博的人,長大後愈大機會成為問題或病態賭徒,香港是否要跟隨這些地區的做法,提高合法參與賭博的年齡,減少問題及病態賭徒的數目?
 
貨櫃碼頭工潮持續四十天後終於結束,是甚麼令工人那麼堅持?相信是基於他們對公義的追求,期盼付出的勞力能獲得等價的回報。面對力現實社會中權力和資訊不對等,令等價交換不再存在時,石頭湯的故事,也許能再次能ang 喚醒我們對社會的期盼。讓我們也聽聽幾位從反賭到監賭,再到戒賭,至今仍不放棄的人的故事,他們分別是工福總幹事余妙雲姑娘、工福義工葉華先生、教新總幹事胡志偉牧師及宣道會基蔭堂堂主任蕭如發牧師,他們的堅持會否溶化我們那顆日漸結冰的心,深信付出必有回報持至今仍不放棄的。圍i及事

清算賭波合法化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義務同工
13/05/2013

2003年決定推出規範化足球博彩,以打擊日益猖獗的非法外圍活動,馬會獲授權為市民提供合法可靠的一站式足球博彩服務,這有效堵截流失至非法及外圍莊家的投注額,並進一步把市民對博彩的需求,轉化為行善的力量…
 
雖然足智彩業績理想,惟施文信先生表示,馬會面對來自非法及外圍莊家的競爭仍然非常嚴峻…
 
香港賽馬會年報 2011-12
 
 
賭波合法化十年了。筆者從反對賭波合法化運動起,一直參與監察賭風的工作。十多年來(其實相關的爭議早在1998年世界盃已經開始),看見香港人由「暗暗賭」到「擺明賭」;看到民政事務局當日信誓旦旦說「不鼓勵賭博」,到今日賭波投注「屢破紀錄」;足球由運動變成賭具……
 
或許,在賭波合法化十年的時候,讓我們「清算」一下它對我們社會帶來多大的影響。

十年來我們看到的實況:足球運動淪為賭博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要反對賭波?這不是太過「道德主義」嗎?我想首先要說清楚,我們並非不問情由、非理性地反賭。當年反對賭波合法化,是因為我們深深明白,足球與賽馬的性質不同:很多人只會「睇/賭馬」,卻不會「騎馬」。與之相反,足球是全球最普及的體育活動,無論任何年齡的人士,都喜歡觀賞足球比賽,甚或參與。就是因為足球運動這樣深受大眾市民歡迎,又是對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實不應與賭博混為一談。

但自從賭波規範化之後,很多人已視足球為博彩活動:「波,不是用來踢,是用來賭。」當大家討論足球時,「賭波」已取代了「睇波」,成為了主流話題。以往賭波,投注者是要暗地向外圍投注,現在則是光明正大的到投注站(很多投注站現在連賽事都直播了)或透過互聯網投注;以往大家是關注球員的腳法,現在是關注比賽賠率。這些改變不只是多了「賭波」這玩意而已,而是改變了足球的本質:由純粹運動變成金錢賭博。

賭波合法化只為打擊外圍?

2003年立法會通過賭波合法化,打擊外圍是當時政府打得最響亮的理由。按當時的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所言:「賭波規範化目的係要取締非法活動,唔係控制賭風蔓延,唔好搞錯。」[1] 當局同時聲稱,香港採取「不鼓勵賭博政策」:政府的賭博政策是把賭博活動局限於少數規範及受監管的途徑,政策的精神是不鼓勵賭博。[2]

但這些美麗的謊言,在賭波還未合法化時已不攻自破。何志平當時已經明言,「合法賭波一定會有競爭力,現時非法賭波的玩法,我們日後也應該會有。」[3] 而當時擔任馬會主席的夏佳理更明言「不排除日日有波賭」。[4] 而在賭波合法化後的十年間,賭波已成為馬會增長最快的投注項目。按馬會年報資料顯示,2011-12年度足智彩(賭波)投注額高達472.8億港元。[5] 現在一個普通的週末,馬會受注的賽事就可以高達174場,[6] 投注的方式亦五花八門。粗略分類,有總入球、入球單雙、波膽、主客和、半全場、讓球、讓球主客和等等。敢問一句,這樣規模的受注賽事和受注形式,是不鼓勵賭博的表現嗎?

賭波對市民有益?

另外更重要的是,當年以賭波合法化能打擊非法賭博為漂亮理由,其實這都站不住腳。可能你會以為,把足球博彩規範化,就不會把足球博彩收益流向非法外圍莊家,也可令政府收入增加,從而開展更多的社會服務,使更多市民可以受惠。

但賭波合法化後的十年,從經驗中我們看到:賭波合法化根本不能打擊外圍。非法外圍賭博既不須即時用現金投注,投注額又可有折扣優惠,而且不用抽稅。現在更甚至受惠於馬會的足智彩—以前還要自己計算賠率,現在只要用馬會的賠率打折就可以了,連計數的成本也節省了!結果,就算馬會怎樣增加玩法及賠率,外圍莊家的競爭力永遠都比馬會強。合法賭波,非但不能禁止外圍,反而因為大家對賭波更加接受,結果賭波風氣變為更猖獗。所以,參與外圍賭博的人,根本就不會回流到馬會投注。雖然馬會每年的業績「優異」,但卻又會同時自相矛盾地說:「來自非法及外圍莊家的競爭仍然非常嚴峻……」

最後不得不提平和基金。當年政府爭取議員支持賭波合法化,其中一個提議就是成立一個基金,用以資助預防及緩減與賭博有關問題的措施。這個「平和基金」於2003年9月成立,按基金資料顯示,香港賽馬會承諾連續向平和基金捐款,捐款數目「高達」每年一千五百萬元(注意:這只佔一年472.8億元賭波投注中的0.03%,數目少得可憐)。而政府對基金的資助是:零。[7] 不是說好了,會用增加的政府收入,叫市民受惠的嗎?

全方位監察賭博並非只一味反對

其實在賭博問題上,明光社及監察賭風聯盟內的眾組織,一貫都持務實態度,全方位地關注相關問題,並不是一味無理地反對。明光社早在2000年已率先委託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進行「賭博對香港青少年的影響」調查;[8] 在2002年推出了全港性的賭博問題標語創作比賽,又出版了有關賭博問題的小冊子《賭本大搜查》。同年更出版了全港第一份有關賭博問題的教材套,免費派發給本港所有中學。

2003年賭波合法化爭議正鬧得熱哄哄,明光社聯同其他團體,在報章刊登有關賭博問題的專輯,並先後兩次聯同多個團體發動有1000多和3000多人參與的反對賭波合法化大遊行。而自2002年至今,明光社便已為多間中小學校、社區中心、教會及機構主領近200次有關賭博問題的講座,而且更先後踏足「賭城」澳門,參與賭博輔導、牧養和學校賭博防治教育的工作。

不少研究指出,愈早接觸賭博的人,長大後愈大機會成為問題或病態賭徒。很多香港鄰近國家及地區(如澳門、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近年已將合法參與賭博的年齡提高至21歲;而全球不少賭場(如美國拉斯維加斯、新澤西、亞特蘭大和摩納哥等),入場年齡門檻亦提升至21歲。針對青少年賭博問題嚴重,我們亦正呼籲香港應跟隨其他地方的做法,提高合法參與賭博的年齡。

另外除了關注賭博問題,明光社及很多關注團體,也積極推動「正向睇波」,鼓勵青少年樂在參與足球運動中。近幾屆世界盃中,就有團體舉辦「四無」睇波活動——無煙、無酒、無賭、無粗口,反應熱烈。明光社更分別於2006及2010年兩屆世界盃,與一班中學同學製作世界盃特刊,讓中學生可以在觀看世界盃賽事時,在芸芸波與體育資訊不分的報刊中,能有另一個健康的足球資訊可以選擇。我們更與同學在足球場上踢波較量,以響應健康足球運動。

「貪財是萬惡之根」,我們從信仰出發,到理性關注賭博問題及監察賭風,為的是阻止賭風進一步蠶食社會。再者,政府對於賭風更是責無旁貸。因此,筆者敦促政府不要只顧利益,罔顧賭博的害處,從多方面著手遏止賭風蔓延。

 

 
[1] 〈合法賭波拍板馬會做莊 何志平明憾外圍:佢哋有嘅我哋都有〉,《蘋果日報》,2002-11-27,A2。
[2]  香港政府民政事務局(2002)《政府決定規範足球博彩》,
網址:http://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211/26/1126212.htm
[3] 〈馬會做莊明年七月可投注 政府年收最少十億何志平﹕有效規範賭波〉,《大公報》,2002-11-27,A1。
[4] 〈首推歐洲波盤明年七月受注 馬會不排除日日有波賭〉,《星島日報》,2002-11-28,A9。
[5] 香港賽馬會(2012)《2011/12 年度業務總結》
網址:http://corporate.hkjc.com/corporate/operation/chinese/11-12-results.aspx
[6] 香港賽馬會(2013)《足球博彩受註賽事:2013年4月11日》。作者需要強調的是,這一個星期的賽程是極普通的。這是在足球博彩的「淡季」,週中並沒有特別大賽的賽事展開。
網址: http://football.hkjc.com/football/fixtures/chinese/schedule.aspx
[8] 張宙橋、李德仁(2000)《賭博對香港青少年的影響研究報告》
網址:http://www.truth-light.org.hk/form/gambling/gamble200007_ful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