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
請尊重婚姻制度
再婚前為孩子想一想
很多時,一對準新人尋求婚前輔導都是基於要借教堂行禮,須滿足教會的要求,但由於很多教會不借禮堂予再婚人士舉行婚禮,導致再婚人士更少主動接受婚前輔導;另外,又有些準新人以為,婚前輔導是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其實大部份接受婚前輔導的人都並非有問題,只是跟近年非常流行的中學生生涯規劃一樣原理,輔導是希望雙方更互相了解,並為未來的婚姻家庭生活作更好的規劃。
婚姻制度中的限制
噢! 孩子嚷著要跟我結婚怎麼辦?
相信不少家長可能都聽過小孩子說想和父母結婚。作為父母聽到這些有趣的說法,肯定心裡會感到甜絲絲,也體會到子女的成長,小腦袋開始對情愛有一點想法。當家長回應孩子的話時,除了簡單地說「不可以」之外,其實還可以加入一點教育元素。
疫情下的婚姻大事
政府公佈2020年首11個月的註冊結婚數字,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超過四成。[1] 疫情不只威脅市民的健康,更影響市民的生活,限聚令下不少活動都要取消,或需在限制人數的情況下進行,當中最受影響的要算是結婚這人生大事。
相依為命的爸爸拍拖了
程程七歲時,爸爸媽媽離婚了。過去六年,程程一直和爸爸一起住,父女相依為命,媽媽已再婚及移民,一年只會回港和程程見面一兩次。程程跟爸爸同住的六年期間關係密切,爸爸是她最主要的生活及心靈支柱。程程有時甚至覺得單親也不錯,起碼不用再活在爸爸媽媽的爭吵聲中,和平寧靜的生活令她可以專心讀書,成績進步了不少。
再踏紅地氈前的一步——為婚姻及子女的幸福選擇婚前輔導
香港每100對結婚人士當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屬其中一方或雙方再婚,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人口統計組數字,2018年結婚數目有49,331宗,當中雙方或其中一方屬再婚佔17,467宗,再婚率達到35%。
相愛與相處
漸漸被肢解的婚姻
頭是身體嗎?腳是身體嗎?手是身體嗎?當然它們都是身體的一部份,但被獨立抽出來就不再是身體,而只是人的肢體,若果我們將一個整體的部份元素獨立抽出來看,那麼我們就像瞎子摸象一樣,將永遠看不到整全的真像,香港的婚姻制度亦正面對同樣的挑戰,被逐步肢解,甚至凌遲!
不少同運人士近年採取繞過立法會和公眾討論的方式,透過司法覆核將涉及婚姻制度和相關福利的重大社會政策交法庭處理,不少更以涉及人權為理由申請法援,間接讓法庭取採了凌遲的方式逐步肢解現行的婚姻制度,削弱婚姻的獨特性,納稅人除了對結果一肚氣之外,還要負責埋單!
最近一宗司法覆核案與《無遺囑者遺產條例》相關,一名男同志在英國與男友結婚,早前就配偶的居屋繼承權提出司法覆核,認為現行涉及遺產繼承的法例不承認同性婚姻,令他的配偶無法繼承物業,做法屬違憲。高等法院法官周家明裁定條例對異性伴侶及同性伴侶存有差別待遇,並欠缺合理解釋,構成非法歧視,判申請一方勝訴。 而在同一時間,周官則裁定社運人士岑子杰要求本港承認海外同性婚姻的司法覆核敗訴,等同表示香港原則上不承認同性婚姻,不過若將婚姻的各項元素斬件交上法庭,法庭便會逐項承認!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