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如意的人生好好活下去
2022年結束了,嚴謹的防疫措施,特別是令人疏遠的社交距離;以及無法旅遊探親、令人容易沮喪的障礙好像要告別了,但由2019年的社會撕裂、2020年的疫情爆發、由此而引起的移民潮和一些親友及熟悉面孔的離世,都在不少人心中揮之不去,2022年留下的唏噓,常常提醒我們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間盪來盪去的鐘擺,很多時都身不由己,我們無法令一些事物停擺,只能學習享受打韆鞦的樂趣。
2022年結束了,嚴謹的防疫措施,特別是令人疏遠的社交距離;以及無法旅遊探親、令人容易沮喪的障礙好像要告別了,但由2019年的社會撕裂、2020年的疫情爆發、由此而引起的移民潮和一些親友及熟悉面孔的離世,都在不少人心中揮之不去,2022年留下的唏噓,常常提醒我們人生就是在得失之間盪來盪去的鐘擺,很多時都身不由己,我們無法令一些事物停擺,只能學習享受打韆鞦的樂趣。
想起一句「結廬在人境」,和「道成了肉身」比較,有很多聯想。為何有此聯想,那是因為近日身處異鄉的經歷。
2022年9月7日,香港高等法院法官黃崇厚作出一項判決:一位承認誤殺罪的男子,被判以感化12個月。這位被判罪的58歲男子,他所「殺」的並非別人,正是與他相親相愛三十多年的妻子。
打斷不了的週年研討會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為研究中心)每年都會舉辦週年研討會,探討社會上不同的議題,以下是近幾年的研討會主題及相關的資料。
對於從事教育行業的人來說,自9月開學,不經不覺,一個學期已過了大半。還記得最初不論是學校、老師、家長和同學,大家都忙於應對疫情,緊釘著政府的各種規定,安排打針檢測,準備隨時可能變網課。誰不知,這個學期的校園主角,卻落在如何「向父母下跪奉茶表達孝順」和「升旗食早餐被停課」的新聞之上。
2022年1月,美國傳媒報道一位亞裔人士因為受到仇恨襲擊而於2021年年底去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