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道德

論同性戀道德爭議及維家團體遭受到的歧視 (一)

洪子雲博士
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上學院講師
06/12/2012

近年反對同性戀的人都被人標籤為「恐同症」及不理性,甚至是精神有問題。這類的標籤不單是妖魔化同性戀反對者,更是將他們的道德關注轉移開去。

為甚麼維護家庭價值的團體會認為同性戀不道德?他們過去只是簡單說:因為同性戀行為違反自然。其實這說法未免太簡單,需要進一步去闡釋。

特首選舉

朱景玄校長
新界校長會會長
08/03/2012

特首選舉在提名階段經已好戲連場。過去數周,「黑材料」不斷鋪陳,若當事人支吾以對,不願坦白,便會有更多「黑材料」像牙膏被擠出一般,逐少逐少,但愈擠愈多,逼他們不得不就範。要是砌詞狡辯,肯定會被更徹底和深入的報導,弄得當事人加倍尷尬,無地自容。

站在道德最高點的流氓

蔡志森
明光社總幹事
02/07/2010

若果你問我作為基督徒參與公共事務應該抱甚麼態度,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表裏一致,不要為了達到目的而做一些違背自己信念的事。面對不公義的事,基督徒也會有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立場,反對其他人的意見。但另一方面,我們亦需要有謙卑的態度,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限制,我們並不是高高在上的審判者,只是真理的追隨者,不能自以為是地猜測其他人的動機,並以自己的推測為唯一合理的解釋,肆意侮辱對方的人格。

借了肚,卻借不了親情

明光社資料室
16/11/2010

自胚胎學家Robet Edwards及婦科醫生Patrick Steptoe合作,於1978年7月25日誕生了全世界首名「試管嬰兒」布朗之後,各種「人工受孕」的方法應運而生。這除了為很多原來無法生育的夫婦帶來生兒育女的希望外,「試管嬰兒」之父也憑著對研究人類不育問題的貢獻奪得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

民主近了,教會應當如何抉擇?── 教會被邊緣化的危機

關啟文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
24/03/2010

在時代轉接期,教會在公共事務的取態和抉擇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會產生一種文化回憶,會長期影響我們的形象,這不是大的助力就是大的包袱。例如法國天主教本來有深厚的文化根源,但在現代化過程中,教會永遠都像站在「保守」一面,阻礙「進步」,這形象久而久之就根深蒂固,難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