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讓青少年體會感恩文化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 編輯﹕謝芳
03/11/2016
要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這就是 神在基督耶穌裡給你們的旨意。
《聖經新譯本》〈帖前5﹕16-18〉
由互聯網及電視新聞所描述的社會氣氛,不少是充斥著對社會及生活的不滿,即使身在福中卻不知福;儘管擁有很多,卻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也許著眼於學生時代,感受和領略知恩、感恩及報恩的過程,活在「被愛」及「付出愛」的環境中。這樣,未來的世界或會變得不一樣!
社交媒體直播應有適當的監控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2/09/2016
網絡,將以往的媒體權力集中點慢慢瓦解。當人們只要透過互聯網,便能在任何時間、地點,下載或上載資訊,不必再受大眾傳媒所特定的時間束縛。
「小腳板祝福香港行動」回顧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12/09/2016
由華永會資助、明光社主辦的「小腳板祝福香港行動」計劃已圓滿結束,在這半年間參加者透過不同的工作坊及活動,學習如何從自己開始,透過大大小小的行動為他人送上祝福。
網民、網聞、罔聞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 (傳媒教育及行動)
08/08/2016
我們習慣使用手機瀏覽訊息,很多人早已漸漸地懶得拿起報紙來看新聞。甚至有新聞系講師分享到他任教的學生中,很多都不想拿起報紙,因為油墨「污糟」,看了要洗手…… 但大家在網上看新聞,原來也不是透過新聞媒體的網站,而多在社交媒體的朋友所分享的新聞堆中,找比較吸引的來看。
「論盡社交媒體的型、銷與文化」研討會內容摘要
郭卓靈
| 關注傳媒對青少年影響聯席成員、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28/07/2016
我們普遍都會透過社交媒體,如WhatsApp、facebook接觸資訊或與朋友溝通,而社交媒體的發展極為迅速、影響力驚人,在我們生活中,或已成為習慣或宣傳的好幫手。但在使用它時,我們又或許未有認識到它的威力、趨勢,亦並未深切留意其引申出來關於私隱、保安等問題。
爭議性書籍只評為第二類(不雅)物品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教育及行動)
12/07/2016
兩本有關Deep Web(暗黑網絡)的書籍,詳細描述對女性、女童及嬰兒作出性變態、強姦、虐殺、絞碎、烹煮及食人等內容,於各大書店出售。經市民投訴,交淫褻物品審裁處評級後,現被列為第二類(不雅)物品,即該物品須以封套密封及貼上警告字句下,才可向18歲以上市民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