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各國不同話「家暴」

吳慧華    |    明光社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13/03/2009

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及新西蘭,都有類似香港的《家庭暴力條例》,然而,在當地獨特的文化及處境下,各國的條例與香港最大的分別,莫過於以上五國或當中地區大都接納「同性婚姻」(same-sex marriage)、「民事結合」(civil union)、「民事伴侶」(civil partnership)或家居伴侶(domestic partnership),以致相關條例把同性伴侶視作家庭成員、涵

為《家暴條例》創雙贏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3/03/2009

防止家居暴力蔓延 要求家暴條例改名
既保障同性同居者 同時擴大保障範圍
 
近期社會對政府建議的《家庭暴力條例》修訂有熱烈討論,然而坊間對一些反對政府原來建議的團體(包括明光社)存有大量誤解,我們希望一些對我們有先入為主印象的人士肯花點時間了解我們真正的立場:
 

《家暴條例》演變事件簿

整理:張勇傑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3/2009

1986年的立法起因
 
上世紀80年代,虐待配偶問題引起了公眾極大的關注,所以香港政府在1986年制定了《家庭暴力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在現行的刑事法律框架之上,為不能或未有打算提出離婚訴訟程序的人,又或因各種理由不願向警方舉報施虐者的暴力行為的人提供快捷和簡便的民事補救措施。

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

“The Homosexual Agenda:    |    Exposing the Principal Threat to Religious Freedom Today“(中文版)
13/03/2009

同性戀運動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近年香港亦先後有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的爭議;法院裁定肛交合法年齡定於21歲是性傾向歧視;同志團體要求學校性教育要加入多元婚姻及多元家庭;甚至最近的《淫審條例》及《家暴條例》的爭議,以及反「宗教霸權」遊行等等。
 

《家庭暴力條例》 FAQ

關啟文博士    |    香港浸會大學 宗教及哲學系 副教授
13/03/2009

Q1  :《家庭暴力條例》[1]

此「情」不再成追憶?

陳龍超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及研究)
13/03/2009

今屆柏林影展塵埃落定,最高榮譽金熊獎由西班牙和秘魯合資拍攝影片《The Milk of Sorrow》(下稱《Milk》)獲得,此片講述一名秘魯少女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正值國家政治暴亂期間,親眼目睹母親被害,遠走他方試圖走出遺留的陰影,努力開始新生活。

同性同居是否「家庭」的爭議

洪子雲先生    |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專上學院 講師
13/03/2009

最近有關應否將同性同居者加入《家暴條例》爭議的其中一個議題,就是同性同居是否屬於「家庭」,會否影響婚姻的定義。支持同性同居是屬於「家庭」的人士指現今社會不同,應擴闊家庭的定義,不過,並沒提出要擴闊到什麼地步?家庭應如何定義?趙文宗認為家庭的概念並不等同婚姻,婚姻只是眾多家庭關係中的一個元素。
 

協助同性同居者爭保障

採訪及整理: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13/03/2009

「我五呎五吋高,離開丈夫前只有七十多磅──我想若再不離開他,便要入青山了!」受虐十九載,笑言自己「死蠢」的群福婦女權益會主席廖銀鳳女士,致力幫助有同類遭遇的人士,積極推動政府更新《家庭暴力條例》,以便受虐者在社會中有更大的保障。

香港家庭暴力@現在式

整理: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3/03/2009

當社會人士熱烈討論《家庭暴力條例》(下稱《家暴條例》)的修訂時,究竟前線社工在處理香港家庭暴力的實況又如何?而有關條例是否可以全面解決受虐者面對的問題?明愛向晴軒督導主任郭志英姑娘,以及危機工作員何綺菁姑娘,綜合了多年的前線經驗,與大家分享現今本港家庭暴力的情況,以及其中的個案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