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用愛心說實話」
明光社在5月18日、5月25日及6月1日舉辦了三場「用愛心說實話」十二周年社關講座暨新書譯者分享會,3場聚會共有250人次出席。除有陳恩明牧師分享在翻譯《移風易俗的同性戀運動》(The Homosexual Agenda)一書時的心路歷程外,亦邀請了陳孟賢博士、簡靜文女士和李耀全牧師分享他們對同性戀議題的意見。
都是即食文化所害
「何以這陣子香港的青少年會多了援交和吸毒這些問題?其實是和本地的即食文化直接相承,是結果來的──我們做很多事遮蓋這些,但卻沒有給予出路。」輔導心理學家陳俊雄先生,對於時下香港青少年的狀況不無感嘆:「他們『好』就拼命苦讀考第一,『不好』就是出了這些東西──兩者都是同一類產品,對他們成長都沒出路。」
「改變是可能的」
筆者於今年5月21日至24日,代表明光社出席於馬來西亞舉辦的「第一屆出埃及東亞區研習會」。大會主題是「改變是可能的」,講員有來自遙遠的巴西(他用了三日兩夜才抵達),亦有來自美國及加拿大,亞洲代表包括台灣、新加坡的人士及香港的筆者。
援助交際:
援助交際,簡稱「援交」,是一個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源自日本的新興名詞,最初代表少女為了獲得金錢(援助)而答應與男士約會(交際),但不一定伴有性行為。然而,隨著社會風氣惡化,如今已成為學生賣春的代名詞。
物慾 道德底線模糊 空虛 ── 網上歪風正常化
近年援交新聞接二連三,這股風氣仿如甲型H1N1流感,疫情隨著互聯網不斷擴散,情況已一發不可收拾。從失蹤少女王嘉梅疑被殺害肢解案到時下少女將「援交」行為正常化,展開了捍衛道德與拜金主義的角力賽。[1]
網中人,網中淫?
由最早於90年代初期在東京MSN?QQ?找朋友?上Chatroom?這些原本是極普通的網上平台,其實都可以是網上援交的重要傳播媒介。究竟現時本港的援交情況,與網上各個交友及通訊網絡有多大關係?
看看死亡真面目
死亡向來是中國人的禁忌,拍攝方向多是指向鬼怪、陰曹的恐怖路線,刺激官能多於促進思考。如何以莊嚴、認真的態度面對人生歸途是個容易叫人逃避面對的人生問題。而《禮儀師之奏鳴曲》(下稱《禮》)敢於嘗試這個冷門市場,刺入敏感地帶,可謂勇氣可嘉,而實則以此拍攝出有味道、富思考的劇情片,難度亦相當高。
是誰播下援交的種籽?
援交,一個比較中性的名詞,讓人聽了感覺比較舒服,相對於少女賣淫來說,的確「好聽」得多,就如電影《我不賣身、我賣子宮》中的「性工作者」瞧不起內地新娘而挺起胸膛說:「我只賣身、我不賣子宮」一樣。在這個喜歡去污名化的年代,我們總有辦法將一些事情的真象掩蓋,然後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