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青少年上網行為、對策及家長的角色
黃成榮博士
|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 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犯罪學課程 主任
15/10/2009
摘要
踏進入廿一世紀,電腦及網絡發展極為迅速,青少年的餘暇活動都有所轉變。在眾多的青少年新興玩意中,上網行為是愈來愈普遍。然而,青少年上網成癮問題亦同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作為教育工作者或家長,我們見到很多青少年盲目地沉迷於傳媒資訊及網路行為,情況實令人憂心。本文嘗試與讀者一起探討香港青少年沉溺於科網行為的現象、並嘗試探索一些有效的對策、及討論家長應有的角色。
總結:如何對家庭「友善」一點
陳永浩
| 博士 ● 生命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15/10/2009
對家庭「友善」,何等困難!
在「家庭友善政策初探」研討會,筆者作為大會主席,與各位講者從不同的向度探討「家庭友善」政策。當日,無論是講員、嘉賓、參與者及筆者最常聽見的就是:「推行家庭友善政策——很困難」!
以青少年福祉作賭注?
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編輯及政策研究)
30/09/2009
過去,馬會也曾在公屋商場設投注站,但從未在學校樓下開設。較早前有報道,指馬會把位於東涌東薈城的投注站,遷至同區公屋逸東村商場。由於地點在3間幼稚園樓下,又處於3所小學和1所中學之間,還未落成,已經令地區人士嘩然。有區內人士指出:投注站遷址,是因為東薈城認為大量投注者聚集的情况難以管理,但新投注站卻建於校區,令不少家長和老師擔心學生耳濡目染,將視賭博為「家常便飯」。
港產劇好悶?
勇先
| 潮流通識、電視文化書籍及青少年小說作家
18/09/2009
曾幾何時,香港電視劇集在華人世界心目中,佔據的份量何其重要――無論香港、中國內地,以至東南亞或歐美地方,都以「煲港劇」為生活中最大的娛樂。雖然現時偶爾也會出現《學警狙擊》和《巾幗梟雄》之類的熱潮,但只要播映完畢後一個禮拜,再談「laughing哥」或「四奶奶」已令人有out的感覺,便可知那些所謂熱潮,根本只是觀眾來去匆匆的神經反射。
一代不如一代的港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