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滲入暑期、校區和超市 ── 2009本港博彩文化事件簿

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26/01/2010

2008年12月,民政事務局完成委託理工大學進行的本港賭博評估研究報告,成功訪問2,088人,發現每10位受訪者中,超過7位在過去一年曾參與賭博活動。「逾1,200名賭民中,34%受訪者首次參與賭博時仍未年滿18歲;有超過50%表示,是在18至29歲期間首次賭博。民政事務局發言人說,在青少年階段初次賭博的人,逾50%是受朋友、同學或家人影響,對此情況表示十分關注。

人肉搜尋 與 網民公審

整理: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編輯及政策研究)
26/01/2010

 「我因為代課的關係,這幾年在港九新界多間學校任教,也許學校、老師都不方便講,但事實上校園每日發生的網絡欺凌個案實在多不勝數,每日十單八單一定有……事實上,有些家長都有網絡欺凌老師,甚至欺凌學校,我認為非但是青少年需要知多點,成人社群亦然!」上述老師所提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在本社一個論及網絡欺凌的聚會,一眾嘉賓及參與者十分熱烈地討論……

虛擬世界的真實欺凌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6/01/2010

互聯網已不再是虛擬的世界,甚至比現實世界更真實!
 
過去幾年愈來愈多事例告訴我們,互聯網所達至的效果和對人造成的傷害是十分直接的,由BT天王侵權被控;訛稱香港成為疫埠的謠言帶來的恐慌;藝人情慾照對當事人造成的傷害以及其上載者被判監;以至近來的人肉搜尋、網上欺凌行為等等。
 

資訊紛繁 更需教育 ── 2009本港傳媒文化事件簿

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6/01/2010

2009年已過去了,我們接觸的媒體資訊越加繁多,而且轉變快速。面對印刷、廣播及網絡媒體的發展,下文的部份回顧可見色情及暴力的資訊及內容仍然大量存在及活躍於各媒體,並以此為手段吸引受眾。 

有理.有你 ─《生命倫理》創刊感言

陳永浩    |    博士●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主任
26/01/2010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於2008年5月成立,旨在就社會所關注的倫理議題,以分析、調查、研究作為基礎,按聖經真理作出整合,與社會大眾分享。讓公眾能以更多向度、更具深度的思維,找出合乎社會利益和倫理的方向。

裝備信徒關社心 誠邀教會作伙伴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6/01/2010
 
行公義、好憐憫是每間教會和所有弟兄姊妹皆應參與的使命,誰也不應作逃兵。
 
為鼓勵及裝備教會及信徒關心社會事務,誠邀眾教會參加下列兩項計劃。

「動新聞」─性感色情圖片也動起來

郭卓靈    |    明光社 項目主任 (傳媒監察及行動)
23/01/2010

較早前,有傳媒被台灣民間團體抗議,以動畫報道新聞渲染色情及暴力,引起大家關注「動新聞」所引起的問題,例如有關自殺或嚴重罪行等事件,容易引起人們模仿,當中的圖像亦可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

正義超人,起來人肉搜尋?

陳永浩博士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
07/01/2010

由早前的「港女vs店長」事件,到近期熱爆的「阿軒推女友落街」事件,人肉搜尋,仿佛成為一眾網上「正義超人」替天行道的好工具,成為懲治疑似「網上賤人」的尚方寶劍。就以「阿軒推女友落街」事件為例,由一篇網址留言,發展到連男主角,女主角,支持者,甚至是有份參與的電台DJ都被人一一起底,熱烈鬧爆,連男主角的老爸老媽都被迫了出來澄清一番,好不熱鬧。

知道孩子在閱讀甚麼嗎?

吳秀紋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03/01/2010

相信今日大部分家長不會反對子女追星和閱讀青少年雜誌,多認為這是成長必然的產物,但大家真的很了解這些雜誌的內容嗎?不要被它們的封面欺騙!是時候自我「升呢」了──嘗試翻開內頁看看當中的內容,也許你會發現出乎意料的內容和資訊。

坊間一本自稱為「全天候年輕人雜誌」的刊物,內容常圍繞年輕偶像和流行文化,加上每期均會送一些偶像贈品或購物折扣優惠券,是以至今仍屹立不倒。

做個值得學生尊重的未來教師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23/12/2009

 互聯網內出現一批教院宿生玩色情遊戲的照片,當中包括由男生以大腿夾拿著紙包豆奶,大腿用力將豆奶「唧」出來,女生則用口咬住杯蹲下接住那些「射」出來的豆奶,意識非常色情及淫褻,亦有另一個遊戲是男女身上沾滿麵粉,然後互相拉扯,男女扭作一團,互相觸碰對方的身體,場面非常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