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主要索引標籤

四川地震的反思:可持續的重建發展

何建宗    |    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 科技學院 院長 九龍城浸信會 執事 綠色力量 會長
15/07/2008

四川遽然發生黎克特制八級地震,是內地近年最多人命傷亡的天災。哀慟過後,重建復元工作密鑼緊鼓,除了解決經濟和社會等問題,因破壞而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生 態失衡,如堰塞湖、水源污染、輻射性設施的清理、原始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的復修、還有億萬噸禿垣敗瓦,內含不少工業廢料、屍骸腐臭、垃圾和爆炸性物品,如 何清理也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不能掉以輕心。

家暴條例明年暗渡陳倉

傅丹梅    |    明光社助理總幹事
15/07/2008

 
政府於2008年5月中向立法會議員發出一份檔案,表示政府計劃於2009年再次修訂《家庭暴力條例》,將同性同居者納入《條例》的保障範疇,卻沒有清楚交代原因。這個決定與政府之前的立場相抵觸,因此,明光社就有關事件去信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詢問政府為何突然改變立場。左面是政府覆信的主要內容:
 

四川大地震的一課

朱景玄先生    |    新界婦孺福利會 梁省德學校 校長 明光社 董事
15/07/2008

四川大地震的發生雖然減退了奧運的歡欣,摧毀無數的家園,奪去多人的寶貴生命,然而卻燃起了我們的愛國情懷,展現人性的光輝。災難發生一刻的生離死別、捨身相救,以及災後的互相守望、無私奉獻,都編織出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2008國際家庭價值會議」精華

整理:馮國強 鄒賢程    |    明光社牧養主任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教育)
15/07/2008

2008年5月9日至11日,多個團體在香港浸會大學合辦了本港首次的國際家庭價值會議,集合了美國、加拿大、國內和本港一些學者專家,共同探討21世紀家庭面對的挑戰。本文主要撮錄了大會的主題講座和一些外來講員的發言重點。

若有一天,「家庭」變成這樣……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文化)
26/06/2008

若有一天,在一個婚禮上,一對新人為對方戴上婚戒,互證婚盟,你以為他倆是一位新郎加一個新娘時,這假設可能已不再成立了。至少,在已實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及地方,一男一女的婚姻已不是定律…
 

「生仔協議」與「邊青調查」

鄒賢程    |    明光社項目主任(性教育)
26/06/2008

昨天有兩則令人震驚的新聞,都是與青少年性觀念有關。一則是來自美國的“生仔協議”[1],而另一則就是本土的“邊青調查”[2]

網上「大起底」

郭卓靈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14/06/2008

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網絡早已由剛開始的「單向」發放資訊的模式,發展到Web 2.0 的互動世界,當中的網誌、討論區、影像分享及交友工具,都讓參與者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上發放資訊,互相回應及溝通。
 

說謊最終害了孩子!

11/06/2008

在過去一周,看了幾段有關父母子女關係的新聞,令我產生一些體會,希望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影完婚紗相就是「家庭」?

陳碧珊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性文化)
28/05/2008

趁青春,留倩影,能夠與愛侶拍一輯婚紗相,為二人的愛情留下美好的回憶,是不少人的憧憬。2008年5月25日就有報章以「同性戀影樓留倩影廿多對女女男男償婚紗照心願」作為頭條,報導中指出本港首次有一間由四位同性戀者自資經營,專門為同性戀者而設的婚紗影樓,開業大半年已替廿多對男男或女女情侶圓了影婚紗相的夢。

冰山一角的二十萬

整理:陳穎翎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政策研究)
09/05/2008

「華人賭徒一直傾向尋求親友協助,不少人仍有家醜不出外傳的觀念,因此求助的個案只是冰山一角,港大早前估計,全港賭徒有200,000之多。」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副教授曾潔雯博士指出,超過60%求助賭徒首次賭博年齡都在20歲之前,但20歲或以下的求助個案卻不足10%,可見年輕賭徒都缺乏危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