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學會尊重,學習相愛
香港這環境搞好性教育實是殊不容易,因為:「性」和有關課題實在十分具市場潛力,以性為題的渲染俯拾皆是。但東方文化卻含蓄內歛,要父母和老師向子女和學生解釋性的課題並非易事。雖然困難不少,但令人欣慰的是見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關注性教育的問題。由於性教育涉及不少價值觀念,筆者願在此借助文章和個人經驗,分享推行價值觀念教育的技巧,如何應用在推行性教育中。
哪有少年不想「性」?!
若問有甚麼東西是人一出生時就伴隨著他的,那麼「性」肯定是其中之一。小孩子最初從性器官找到自己性別身份,也了解到世界裡原來有「異性」;從對自己生命形成的好奇,開始認識到性行為;從父母的關係,學習到戀愛、婚姻是甚麼一回事…這些,都反映「性」與人息息相關,它既是多采多姿,亦可以是甚為複雜的。
當「歡樂」遇上性教育之後……
學校推行的性教育一向為人所詬病,每每教人搖頭嘆息,批評之聲不絕於耳:陳腔濫調、乏善可陳、空談理論、騷不著癢處、內容沉悶、保守……連兩位具有性教育實戰經驗的老師,亦期盼能徵得一些有趣的性教育教案,讓學生們歡歡樂樂地「知情識性」。然而在歡樂之餘,更重要的還是活動背後所傳遞的價值觀;使用安全套的技巧絕非禁忌,問題是要釐清為何要教;要老師說性並不困難,如何負責任地與學生談性才是關鍵所在。
從「肛交案」看
高等法院法官夏正民裁定,禁止十六至二十一歲男同性戀者性行為的《刑事條例》第一百一十八條,違反基本法和人權法,若政府不上訴,十六至二十一歲的男男肛交行為將不再是刑事罪行,再次證明同志團體以人權、寬容及感性包裝的策略十分成功。
性教育面面觀
「情慾與性」是今日社會拓展得最快的市場,由美國的《色慾都市》到本土《窈窕淑女》到少女雜誌贈送避孕套作招徠,到等地鐵時避無可避的「豐胸、美白、瘦身、燒脂」廣告轟炸,到有如雨後春筍般的性教育媒體、課程、教材等出現,社會大眾是時候需要好好反思性教育的目的和現況了。因此明光社走訪了三個異象不同,但都有推行性教育的機構,談談香港性教育狀況,希望藉此能夠給予讀者一個多向度的性教育瀏覽。
歡迎政府決定就824肛交年齡裁決提出上訴
明光社及香港性文化學會歡迎政府決定就8月24日高等法院夏正民法官裁定《刑事罪行條例》第118C條禁止21歲以下男子進行肛交行為違反《基本法》及《人權法》一裁決提出上訴。由於高等法院的裁決漠視了肛交的高風險,及對心智未成熟的16至21歲青少年所造成的深遠影響。此裁決帶來社會上廣泛的討論,最近更有調查指出接近5成的受訪者表示裁決並不合理,會鼓勵青少年的接觸高危行為。
關注馬會再次向未成年人士開放馬場和非法賭博網站廣告猖獗問題
致:民政事務局
常任秘書長
李麗娟女士
「監察賭風聯盟」於去年底曾與 閣下會面,表達對馬會在賽馬日舉辦嘉年華會,讓未成年人士近距離接觸賭博活動的關注。
迎向艱鉅的挑戰,回應難纏的議題
一直以來明光社面對的議題都是甚具爭議性的,因為一旦涉及倫理價值的觀念,社會上總是有分歧的,而在後現代這個喜歡打倒一切傳統、建制和權力,過份強調人的理性,甚至以人為萬物的尺度這大氣候,要讓社會大眾認識人的限制,思想人性的軟弱和陰暗面,是一項艱鉅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