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索引標籤
「求愛大作戰」教曉你甚麼?
不知道大家有否留意近日電視台播出的求愛真人騷節目,一眾到達適婚年齡的單身男女,在電視台的安排下互相認識,進行遊戲,製造相處的機會,期望能擦出愛火花。電視台亦會安排一眾嘉賓主持以「專家」身份幫助參加者改善形象,教導他們與異性相處的技巧等等。
個案回應(七):加拿大卑詩省模範老師Chris Kempling 言論受打壓
事件簡介:2002年加拿大卑詩省一位有很好名聲的模範老師Chris Kempling,在地區的報紙撰文批評Gay and Lesbian Educators of BC ( GALE BC)的一些教材,認為它有誤導性,並會冒犯不少家長和摧毀道德標準。因此,政府設立的 British Columbia of Teachers認為Chris Kempling違反了教師操守,被停職停薪了一個月。
個案回應(六):Tyler Harper 沉默下穿著抗議字眼T-shirt 受學校打壓
關於梁偉怡對這案例的補充背景資料沒有甚麼爭議。可是,他將事件歸咎哈珀「的衣著違反了校規,而且他的T恤亦表示學校為『可恥』的」,卻是轉移視線。我們都不用贊成哈珀的說法,正如伏爾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不再自我設限的傳統
近期最令香港人留意的人物,應該是前美國中情局職員斯諾登。對於他揭露美國政府秘密監控全球通訊,事件更涉及入侵香港的電腦,令人開始懷疑,究竟網絡的私隱保障是否可靠。然而,斯諾登願意到香港揭露這些機密資料,至少相信香港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他於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表示,香港「擁有一個強大言論自由的傳統,兼且互聯網亦不會受過濾」。
當人人都是精神病 同性戀卻甚麼也不是
精神病,往往難以判斷,不同地方會依靠不同的病理原則去決定甚麼是病,甚麼不是病。在美國,這類精神疾病會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來判定。每次這本手冊改版,都引起一番爭論。上次就將同性戀「除病化」;今次的第五版手冊(DSM-5),就將大量平常的情緒「病化」,引起全球,特別是美國本土極大爭議。
如何教導青少年談「戀愛」?
早前,基督教協基會發表了一項有關青少年對戀愛態度(「青年人適合拍拖嗎?」)的報告,受訪青年自我評價認為要懂得關心對方(71.1%)、專一(64.4%)及懂得與伴侶溝通和相處(63.7%)才適合談戀愛。大約70%的青年認為自己不適合談戀愛,原因包括:不懂得管理及分配時間、不懂得處理感情衝突或問題,及不知道哪類對象適合自己,而男生更指出欠缺經濟能力是最主要的原因。
劏房調查的啟示
最近,長遠房屋策略委員會發表了一份關於香港劏房的調查報告,調查結果推算全港共有18800個單位有劏房,平均每個單位被「劏」成3.6間劏房,即全港共有66900間劏房,在這些劏房中,有近半是缺乏作為房屋必須有的主要設施,例如獨立廁所、食水供應、煮食設施等。
請勿將學校淪為洗腦戰場
教育界經過教改之後,還以為可以回回氣,豈料一科平時完全不起眼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再加上通識教育,令學校突然成為政治風眼,學校教甚麼,老師說甚麼,甚至邀請甚麼名人嘉賓講講座,在這個投訴之都,全都被扣上帽子。政治正確比學習全面理解及分析議題,彷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