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文章

主要索引標籤

行政會議真的「沒有議程」嗎?

黃仲賢    |    明光社項目主任(傳媒監察及行動)
23/05/2013

雖然有不少人認為現時香港正面臨不同挑戰,但整體而言仍算是一個讓人可以放心居住的地方。根據內地一份「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香港在多個方面仍然卓越,宜商宜居。究其原因,是因為香港有自由經濟市場和良好的制度管理,故能夠在兩岸四地獨佔鰲頭。

可變與不變之間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22/05/2013

法庭的判決改變了,在原訟庭和上訴庭要求以新的性別身份結婚皆敗訴的變性人W小姐,終審法院改判她勝訴。問題的主要爭論是W小姐雖然身份證上的性別已經改為女性,但是,當她申請與一名男士結婚的時候,由於出世紙的性別仍然是男,因此被拒絕。

燕瘦環肥 身不由己

吳慧華    |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員
16/05/2013

香港不少女性跟從西方及韓日風尚,為達到瘦身減肥效果全力以赴,犧牲健康亦在所不計。早前已有研究報告表示,香港女性愈來愈高,卻也愈來愈瘦。當亞洲人身體質量指數(BMI)應為18.5至22.9的時候,有為數不少的20至29歲女性的BMI卻低於18.5,以致增加患上骨質疏鬆機會。

變性人的性別身份

蔡志森    |    明光社總幹事
16/05/2013

看過湯漢斯的電影《機場客運站》的觀眾都應該體會,一個無國家肯收留,成為人球淪落機場的人是十分值得同情的,因為人總是渴望有一個清晰的身份和歸宿。而香港終審法院裁定變性人可以新的性別身份結婚,其實亦是為他們找到了一個歸宿。

情歌

吳慧華    |    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 研究員
13/05/2013

大眾文化與倫理系列  第二回

 

病態賭徒是如何煉成的?— 青少年賭博問題

藍俊文    |    明光社項目主任(社關行動)
13/05/2013

十年前賭波合法化的支持者,以增加政府收入、打擊黑社會操控外圍賭波和促進就業機會等原因要求政府將賭波合法化。當時,反對意見認為賭波合法化後不論是對成年人或是青少年均會做成嚴重影響,個人、家庭和社會需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可惜,政府一意孤行,最終在2003年賭波成功合法化並由賽馬會獨得專營權。事後不同的調查數據均反映青少年參加賭博活動的趨勢節節上升,當中不少青少年更淪為「病態賭徒」。

青少年防賭 提高合法賭博年齡刻不容緩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3/05/2013

由十一個前線戒賭機構和關心賭博議題團體所組成的「提高合法賭博年齡至21」大聯盟,三月開始發起網上簽名行動,要求政府將合法賭博年齡提高至21歲。截至2013年4月23日已收集超過300個簽名。
 

戒賭路上的她與他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3/05/2013

賭博問題於基層尤為嚴重,原因在於他們往往從事工時長的體力勞動工作。為了紓解工作上的壓力及填補生活空虛,他們參與賭博,而且亦易在賭海中愈陷愈深。

戒賭路上的她與他 ── 戒賭的路是一生之久

歐陽家和    |    明光社項目主任 (流行文化)
13/05/2013

戒賭究竟難不難,視乎你怎樣定義何謂「成功」。余姑娘承認,賭很難戒;但在工福,有很多過來人和你一起走,而且大家走得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