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傳媒操守

傳媒工作者為專業人士,傳播的資料、訊息對市民大眾具有不少的影響力。所以他們應有其操守,應以求真、公平、客觀、不偏不倚和全面的態度處理新聞材料,確 保報道正確無誤,沒有斷章取義或曲解新聞材料的原意,不致誤導大眾。傳媒工作者應尊重個人名譽和私隱,並應保護消息來源。亦致力避免利益衝突,不應受其個 人、家庭成員、機構、經濟上、政治上或其他利益關係所影響。

誰煽動了誰

22/09/2010

突破機構早前發表調查報告。聲稱全港公信力第一的報章,大字標題報道:「調查:四成人接受激進示威」,內文則與近來八十後投身社運前後呼應,企圖製造四成人接受「八十後」青年「激進」示威的假象。筆者與友人拿著調查報告再了解一下。

報告中,示威被形容為「較激進」,其他選擇可真很靜態,如:簽名運動、舉行記者會、報章和網上撰寫文章等。對於青年參與上述社會行動,四成六人單持正面態度,比單持負面態度少十個百分點。但由於正面態度有六項選項,而負面態度只有四項,以概率而言,單靠這樣比較正面和負面態度並不公平。因此,最多只能猜說社會對青年參與上述社會行動的印象好壞參半。

對不起,我們在消費痛苦

09/09/2010

馬尼拉挾持人質事件,帶給香港人的震撼是空前的,當中帶動的情感,更是前所未有的。不少人在讚傳媒怎樣怎樣將事實呈現在人的眼前,現場直播令人更能掌握事實的全部,再加上一眾社交網站的留言和轉載,產生大量的二手、三手資料。香港人彷彿知道了很多,於是很容易得出「常人用常識分析」出來的結論。

可是,這常人的常識往往將我們困在死胡同中。

2009年度傳媒生態調查報告

20/07/2010
 
反色情暴力資訊運動【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
Anti-Pornographic & Violence Media Campaign

莫把病徵當成病因

20/07/2010

《談情說案》(下稱《談》)在此文出街時,已經落幕,進入了下一個生產階段-—成為可租可買的光碟,有多少人會記得它留下來的小風波?當細看《談》所引起的話題,抄襲指控只是幌子,因不少網民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在BT行徑可見一斑,他們不滿的實則是無記這個符號所代表的霸權,凡屬建制類皆是攻擊的對象,暗示著對無政府意識形態的嚮往,會否是馬克思唯物進化論的再現?暫不在此文詳論,但筆者期望借此一起反思,面向種種不滿的社會現象,莫把病徵當成病因。
 

關鍵字 傳媒操守

傳媒不應侵犯公眾人物私隱

25/06/2010

有雜誌再次以長鏡頭,用偷窺的手法,拍攝女藝人在家中的生活情況,在封面及內頁刊登從窗外窺探她家居內的相片,並以文字批評她在住所內的生活習慣及行為,嚴重侵犯了當事人及其家人的私隱。公眾人物在公眾場所的一言一行會被人留意甚至拍攝無可厚非,但任何人在自己家裏的私人生活必須被尊重,一個人若果連在自己居所內亦不能安心以自己喜歡的模式生活,會擔心被人嚴密監視,在自由社會是不能接受的。

超級殘暴獎門人

22/04/2010

[1] 新一輯《超級遊戲獎門人大爆發》在上周日推出,推出了多個新遊戲,為的是強勢打擊亞視直播的金像獎收視。無線收視慣例地獲勝,但截至四月十九日,廣管局卻收到三十五宗投訴,無線亦收到四宗投訴,被指遊戲內容低俗不雅,動作危險;無線外事部則回應指,遊戲本質只為娛樂觀眾。[2]
是次被投訴的新設遊戲:
 

為新聞立界線 ── 動新聞還算是新聞嗎?

26/01/2010

2009年台灣傳媒最潮的新聞用語是「動新聞」。無論大家是否喜歡黎智英,但他作為一個傳媒的外行人,過去二十年卻推動了香港和台灣傳媒的轉變。有關轉變可說是好壞參半,筆者過去二十多年一直從事傳媒及傳媒教育工作,深深感受動新聞已走在危險邊緣,隨時超出新聞的界線。

向「電視」說不?

18/09/2009

分享1

受訪者:
蕭太,60多歲,
兩子一女(均30多歲)。
 
每天看電視時間:平均7小時
 
我對香港電視節目的感想:
……平日我有追看電視劇,最開心是可以與家人一起討論劇情,會有共嗚。雖然近年的電視劇較為沉悶,內容沒有新點子,「炒作」為主,但晚上又沒有其他娛樂,所以大部份時間仍然習慣看電視。我希望電視台可以播放多些動物紀錄片和旅遊節目,讓我即使不能環遊世界亦可以知道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

對倪生,下手果真需要如此狠麼?

26/12/2008

 「倪生偷食事件」並沒有因結婚聲明得以平息,而玉女對倪生千依百順,叫一眾「保玉」人士大嘆無奈,既然不能從受害人出手,雜誌、周刊繼續以張女網上宣言追擊,不讓倪生逍遙法外,務求叫這位新鮮出爐的「賤男」永不超生;倪生無疑辜負了慧敏的濃情厚意,但不忠、出軌又豈只他一個,早前大劉左擁右抱,元配、二奶爭寵家事成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有趣的是沒有娛記肯為麗君抱不平,更不見雜誌向大劉個人操守開火,劉生過往的風流帳其實與倪生不惶多讓,這種差別對待叫人大惑不解,厚此薄彼是否暗示傳媒懼怕權貴,只向沒有巨大勢力蔭護的公眾人物、藝人開刀呢?
 

2007年度傳媒生態調查報告

23/02/2008

「反色情暴力資訊運動」由十七個教育、宗教、家長教師會及社會服務團體組成,為青少年能夠有一個免受不良傳媒資訊影響的健康成長環境而努力,由2002起,我們每年均推行香港傳媒生態調查,以反映教師、社工、中學生對傳媒各種問題的意見。
 
2007年10月,我們進行第五年度調查,本年,我們更擴大受訪者群體,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繼續反映教師、社工、中學生對現時香港傳媒狀況的意見,並嘗試與前四年之調查結果作比較,以下是我們所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