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同運政治

同運政治是近年實踐性解放思潮的前線,以同志身份(LGBT,或進一步包括QQIAA)轉變文化和制度的社會運動。

同運政治觸及生活各層面,是推動各種性別身份、性關係都是自主、天生、不可改變和道德正當的意識型態,與之相反的價值觀被視為保守、恐同或歧視。本頁放置了較宏觀的同運政治資訊,如你想查詢特定課題,如性傾向歧視條例、同性婚姻、或跨性別等,請在「性倫理」頁面查找。

 

(每期燭光的LGBT AGENDA)
(「基督徒如何回應同運」教案及未來其他教案)

同運真面目

13/05/2011

最近台灣教育界面對重大的挑戰,因為同性戀教育已漸漸滲入當地的正規課程,並計劃今年8月在小學和初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推行,西方激進的同性戀教育已漸漸影響亞洲。

多留一線,實現改變

21/04/2011

了解性傾向的議題時,或許可先釐清一些觀念。

性傾向是指人在性和情感方面,顯著及持續地受某一性別或某一形式的吸引;即如同性性傾向,就是對同性有性和情感上的吸引。要立體點來形容,讀者們可想像一下:車在旅途中突然煞停,站着的人都被離心力擺動,不由自主地有「傾向」一邊的感覺。

有些團體積極游說社會,性傾向是天生的。本文雖未能詳細羅列複雜的討論,但有不少學者認為從生物學、心理學或社會因素都未能判定同性戀是否天生,其中有些學者指出幾方面的因素是相互影響的:基因影響個性的發展,從而影響行為,但行為亦會倒過來影響生理機能和心理狀況,社會因素亦會成為考慮等等。

譴責同志團體滋擾明光社聲明

20/04/2011

今天下午,約7-8名同志團體成員強行衝入本社辦公室,佔據課室,騷擾60名預備參與我們性教育教師課程的老師,強逼參加者聽他們的宣傳,事件擾攘了超過 30分鐘,期間本社職員及大廈保安人員一直以和平的方式多次勸籲他們離開,但他們完全不理會,最後要驚動警方他們才肯離開。

對於有關同志團體今次的做法,我們有以下聲明:

父母不是性別中立的家長

14/01/2011

大家有沒有想過將來子女的手冊上父母或監護人一欄會要加入家長性別、甚至進一步要列明家長數目呢?這不是天方夜談,更不是危言聳聽,因為美國剛剛宣佈,美國護照申請表將會取消使用「父親」、「母親」的稱謂,改用在性別上中立的「家長一」和「家長二」。美國國務院表示這項決定「是為孩子的家長提供更性別中立的描述,並且承認不同種類的家庭」,同性戀權益團體對這一項決定表示讚賞。

關心,由認識開始

20/09/2010

1.甚麼是性傾向?

性傾向是指人在「性和愛」方面明顯地持續受某一性別或某一形式的吸引和感到渴求。對象是異性,為異性戀;對象是同性,為同性戀;對象是同性和異性均可,為雙性戀。

張冠李戴 香港道德保育團體=美國宗教右派?

20/07/2010

引言

近年在香港有一些團體積極推動性開放,也有一些道德保育團體提倡性節制,反對性解放,並關心社會道德(如賭博),他們也會積極參與公共討論,如登報、一人一信、遊行集會。這些手法是民間團體(包括批評道德保育團體者)經常使用的,然而當基督教團體使用時卻被猛烈批評。
 

耶穌是右派還是左派?

20/07/2010

近年有人喜歡形容明光社和一些基督教團體為宗教右派,[1]以類比美國的基督教右派,初步產生了標籤效應,彷彿香港也存在一些意圖積極影響政府各方面政策;左右選舉;將基督教價值觀強加於他人的教會團體。
 

明光社究竟是怎樣的機構?

06/05/2010

由於明光社對色情暴力文化及同性戀等具爭議性問題的立場,過去幾年引起一些教內教外的回應,近期更有衝著我們及其他教會而來的遊行,亦有人出書評論我們。一直以來對我們的批評涉及很多不同的議題,當中既有不同的立場;善意的提醒;亦有一些主觀的判斷及個人的憶測和誤解等等,難以逐一回應。而我和我的同工由於時間及心力所限,一直都不喜歡參與沒完沒了的網上討論,亦不喜歡筆戰,因此,只能重點回應一些近期的批評如下:
 
1 明光社是極端保守的宗教右派?
 

從援交到粉紅金錢 ── 2009本港性文化事件簿

26/01/2010

2009年的青少年援交問題經傳媒廣泛報導後,公眾終於得悉問題的嚴重性。而少女大肚照和多段青少年親熱短片在網上火速流傳,青少年樂於公開自己(或別人)性史的情況令人嘩然。此外去年參與同志遊行人數急升,負責人直言可用粉紅金錢(Pink Money)帶動本港的經濟。而年終立法會通過《家庭暴力條例》修訂,保障範圍擴大至同性同居者,同性關係首度出現在香港法例,其發展值得關注。

過猶不及的同志友善政策

09/11/2009

多元共融、互相尊重是一幅很美的圖畫,相信大家都希望能建立一個關懷弱勢、沒有歧視的社會,但面對一些具爭議的課題,採取一些過猶不及的措施,只會適得其反。
 
最近有調查指一些學生因其性傾向而在校園被歧視、甚至受欺凌,如何教導學生正確面對不同性傾向實在是當務之急,但令人憂慮的是根據外國的經驗,以及檢視香港一些所謂同志友善政策,其實就是一面倒地傳遞一些支持同性戀但不盡不實的資訊。
 
若果同志友善是指大家縱然不贊成同性戀,不過,對同性戀者包容及尊重,沒有敵意的態度,不作出歧視及欺凌的行為,我們完全同意,但不是強逼他人認同同性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