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思同性戀運動在法律上的漸漸……
25/07/2012
由麥樂倫事件到肛交案
香港同性戀運動在法律上的爭取行動,可追溯到1980年,當年麥樂倫督察懷疑因懼怕同性戀的身份曝光而自殺,在社會上引來很大迴響,法律改革委員會遂開始研究有關同性戀行為的法例是否須要修改。1983年4月,該會發表〈有關同性戀行為之法律研究報告書〉,當時大部份市民仍然認為同性戀有違社會普遍的接受道德倫理,肛交是不健康及不值得鼓勵的行為。
關鍵字 同運政治
關心同志 拒絕同運
25/07/2012
同性戀者正如所有人一樣,是我們應該關心和認識的群體,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同性戀者正如所有人一樣都是罪人,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而聖經清楚指出同性性行為是逆性的行為,違反了神創造的原意,因此,毫不含糊是一種罪,與所有男女婚姻以外的性行為(如婚前性行為、婚外情或嫖妓)一樣是違反倫理道德的「性罪」。指出一種行為是罪,並不是要歧視或冒犯相關人士,而是出於愛和關心,希望他們能夠回轉,明白神的心意,活出更豐盛的人生。
《號外》短片裡的風波——基督教與同性戀
19/07/2012
崇拜講道片段,將之放上網絡,供缺席的肢體回顧,本來是一件美事。可是,近日網上一段有關牧者就同性戀的教導,卻引發各界的激辯思潮。6月中,幾位藝人突然將阡陌社區浸信會主任牧師林以諾早前一段在youtube中有關同性戀的講道,節錄於facebook和新浪微博等社交網絡,並不斷轉傳。一石激起千重浪,事件最後被推上報章,媒體加上網絡惡搞炒作,導致教內外人士也同時關注基督教對同性戀的態度立場。
沒有拗直,只有扭曲
18/09/2011
近年一些同運團體喜歡攻擊一些協助想改變的同性戀者的機構,並指控他們提供所謂「拗直治療」,其實有關團體只是協助一些對自己性傾向有疑惑的人,為他們提供全人的關懷,而他們一向的態度都是尊重求助者的意願,不會強逼任何人改變自己的性傾向。真相其實不是有人要拗直,而是有人故意扭曲。
多元社會對同性戀的一元思考霸權 ── 審視同運團體攻擊新造的人協會事件簿
18/09/2011
一位服侍了同性戀者超過20年的精神科醫生康貴華(下稱康醫生),眼見社會上的輔導服務只提供「肯定同性戀」(gay affirmative) 的進路,缺乏提供選擇給那些不接受自己性傾向(egodystonic)的同性戀者,於是成立一個尊重同性戀者意願的非牟利機構「新造的人協會」,既出錢又出力為那些因同性戀問題困擾的人士提供另一個選擇。
抹黑與扭曲──同志團體抗議社署活動
17/07/2011
本年4月15日,一眾同志團體成員硬闖本社辦公室,阻礙性教育教師訓練課程進行。兩個月後,他們重施故技,在社會福利署舉辦的內部培訓時到場抗議,對社署和當天的主講嘉賓康貴華醫生作出多項沒有事實根據的指控。
「走出埃及」App被刪除
15/05/2011
現今流動電話的功能已不止是話音通訊那麼簡單,智能手機配合流動數據服務,使用者能隨時隨地上網接收資訊,到社交網站分享生活逸事等;使用者亦能為智能手機下載不同的應用程式(App),增加手機的功能。與此同時,不論個人或團體都可自行編寫應用程式,並放在網上讓使用者自行下載。除了遊戲外,不少機構都透過應用程式向外界發佈資訊或作宣傳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