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
我們認為性教育並不只是傳遞性知識和技能,建立正確的性態度亦是性教育重要的一環。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宣揚正確的性觀念,強調愛、婚姻、性和家庭之間緊扣的關係,以回應現今社會的挑戰。
為幫助學校推行生理與倫理並重的性教育,明光社本年積極展開一系列性教育教師訓練,而系列三之「防止性騷擾入侵校園──剖析學校涉及『性騷擾』的轉承責任以及前線個案經驗分享」已於6月11日順利舉行,吸引不少教育界人士及社工參加。
當日由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圓融綜合服務中心註冊社工程健祖先生、服務主任竺永洪先生、本社項目主任(性教育)張勇傑先生和葉淑芬律師擔任主講嘉賓。
近日香港教育界最具爭議的是「德育及國民教育」,有人認為這是一門「洗腦教育」,旨在向學生灌溉「愛國」的重要觀念。在一海之隔的台灣,教育界一樣面對具爭議性的課程,那就是「性別平等教育」。
台灣於2004年頒布《性別平等教育法》,旨在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台灣教育部於2008年將「性別平等教育」列入課程綱要重大議題,並訂於2011學年實施。性別平等本應是普遍地被接受的概念,但該條例將性傾向歸入與性別平等的「相關事宜」中,所以同性戀議題亦納入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中。
為幫助學校推行生理與倫理並重的性教育課程,明光社將於本年展開一系列的性教育教師訓練,而系列一之「青少年的性與愛」亦已於4月15日舉行。當日由觸動輔導中心性治療及家庭治療總監程翠雲女士和本港精神科醫生康貴華醫生擔任主講嘉賓。出席者大部份為中學教師、學校社工、家長、學生輔導員及教牧同工等,場面熱鬧,約有60人出席。
性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慾望,但在不少人心中,性是一個禁忌,不想談也不需教,相信人長大了便自然懂。但事實青少年的成長需要人同行,為他們提供指引,帶領他們成長。在這性資訊紛亂的世代中,學校在青少年的性價值觀建立方面,乃是一個重要的堡壘。為此,明光社計劃在2011-2012學年大力推行學校性教育課程,並於3月11日舉辦了性教育願景分享會。
2009年7月,《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下稱《條例》)檢討首輪諮詢完成,報告除了表示會討論一系列網絡中的淫褻資訊外,更建議要就淫褻物品的定義,進行研究和商討。
可惜有關的諮詢至今仍然遲遲未見,不論網內網外,大量「踩界」物品充斥巿面,條例未能處理,家長、教師,甚至青少年面對橫流的情慾,已經避無可避。
電視是普羅市民最基本的娛樂,電視台拍攝的劇集一般都有二十多點的收視率,等於有過百萬的市民收看,受歡迎的劇集更能做出四十多點的收視,成為城中熱話。男女主角的戀情、奸角的收場等都是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
近年報章新聞多了很多有關少女,甚至少男援交的新聞報道。事實上,香港少女賣淫活動不是新聞,像80年代的魚蛋妹、私鐘妹,到90年代的卡拉OK伴唱,至2000年前後網吧盛行,便出現類似「網吧輔導員」的賣淫活動,而近年少男少女賣淫更被電影情節美化成「援助交際」,簡稱「援交」這個恍似美麗浪漫的代名詞。
一般人討論美國性教育時,往往以為定必是洪水猛獸,鼓吹性解放、開放性行為,甚至是超越一夫一妻一男一女的多元性行為。但其實在性教育層面上,美國的性教育不但不是一言堂,而且每個州就其不同情況,都有不同的性教育安排。由最傳統的貞潔教育(abstinence-only-before-marriage education),到最開放自由的綜合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都有,家長更有權知道學校在教甚麼,怎樣教,以及是否讓子女參加這些課程。
除了在校園裡可向學生講解性知識外,如果教會能作出配合,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使到不論是青少年或成年會友,都可以開心見誠地跟牧者分享自己的性疑惑和難處,並安排弟兄姊妹守望同行,相信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為此,我們訪問了香港宣教會恩磐堂的林榮樹牧師和陳傳道,以及U-Fire總幹事胡裕勇先生,盼望藉著他們的經驗分享,能幫助大家在教會的性教育上向前多走一步。
林榮樹牧師認為,性對於任何年齡的人士來說,都是一種誘惑,成年人,甚至老年人都不例外。而性的題目亦很廣泛,性(Sexuality)不只是身體上的性(Physical Sex),還包括了很多東西。
面對社會性觀念愈開放,道德價值界線愈趨模糊的境況,家庭發展基金事工總監徐惠儀女士提醒家長,莫再把灌輸性教育的責任單單留給學校,父母必須親身參與其中。她又認為,打從幼兒時期,家長便要展開家庭性教育的工作,以幫助孩子從小建立一套正確的性知識和價值觀。
徐惠儀表示,對比上一代,現今家長對性教育的關注是多了,但若論重視程度,則依然不足夠。「如果以優先次序排列的話,性教育在家長心目中,可能會排得很低,他們重視的,始終是學科,甚至是興趣班;他們最擔心的,是子女的考試成績、能否入讀名校等問題,至於性教育嘛,有時間便教,沒時間便不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