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性教育

我們認為性教育並不只是傳遞性知識和技能,建立正確的性態度亦是性教育重要的一環。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宣揚正確的性觀念,強調愛、婚姻、性和家庭之間緊扣的關係,以回應現今社會的挑戰。

了解青少年 從聆聽開始

25/06/2015

雖然香港市民對「性」的觀念已比昔日開放,但要在公眾地方談論「性事」,仍然是困難的。對一眾中學生來說,在現實世界討論「性」的空間更為狹窄,但只要進入網絡世界,他們就可以暢所欲言。近日本港學界出現一個熱門話題,就是facebook上的「名校 Sex Secrets」專頁,讓學生以匿名身份分享自己的性經驗、慾望及疑問。有人不滿自己學校的校徽出現在專頁上,認為會影響校譽,並要求移除校徽;亦有人要求將校徽重新加在專頁上;更有家長對這專頁「予以強烈譴責」。

明光社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情性教育

21/05/2015

現今社會性觀念開放,青少年未婚懷孕、色情沉溺、性短訊、裸聊的情況日漸普遍。為此,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性教育,宣揚正確的性觀念,重視「愛」與「性」的價值觀,並肯定婚姻與家庭的價值。為拓展本社的學校性教育工作,我們在4月16日舉辦了「明光社性教育願景分享會」,讓學校對我們的性教育課程有更深入的了解,當日共有約六十位老師出席。

性教育願景分享會

16/04/2015

明光社是一個關注傳媒、性文化及社會倫理的非牟利團體,本社自1997年成立至今一直藉研究、監察、教育及出版等工作去關心社會、服務人群。
 
現今社會性觀念開放,青少年懷孕、色情沉溺、性短訊、裸聊的情況日漸普遍。為此,我們致力推行有價值的性教育,宣揚正確性觀念,重視「愛」與「性」的價值觀,肯定婚姻與家庭的價值。在過去一年,我們到訪80多間中小學主領超過250場性教育講座和工作坊,接觸學生三萬多人次。對於學校對我們的信任,和對本社理念的認同,我們深感欣慰。
 

家長要「解放」?

08/09/2014

研究中心的週年研討會已於六月順利舉行。今年,研究中心邀請了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家長參加「家長對性解放及性教育的意見調查」,當中有些發現值得大家深思:例如逾六成家長想儘量延遲子女學習談戀愛(有意見甚至希望是大學入學後才教!),但同時卻認為應要讓子女儘早學習避孕的方法。這種「驚青」的心態雖然可以理解,但卻是對「情性教育」本末倒置的做法。其實,不少家長真的要「解放」一下對性教育的錯誤觀念:這不應只是「性交教育」,而應教導當中的倫理;兩性相處,也不應只局限於「戀愛拍拖」和「防止出事」。

適切學生需要 性教育更為完善

19/06/2014

由於社會愈來愈開放,性資訊氾濫,對青少年產生不少負面的影響,因此,提供正確的性教育十分迫切。而提供生理與倫理並重的性教育,一直是明光社十分重視的工作,由2013年9月開學至今,我們受邀到本港中學主領近200場性教育專題講座和工作坊。因為講座和工作坊的題目通常是由學校性教育組老師或社工指定的,所以從題目上可反映校方期望學生認識的性教育課題。

與青少年共同面對性陷阱

23/01/2014

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現今十分普及,青少年在使用新媒體時遇上各種陷阱的新聞常有發生。有見及此,明光社在2013年12月13日舉辦了一場性教育教師訓練,邀請了基督教信義會社會服務部服務總監(青少年服務)竺永洪,聯同他的同事程健祖 (青少年自強計劃「心渡計劃」召集人)及社工高保健,與約二十位出席的青少年工作者分享「新媒體的性陷阱」。
 

孩童亂吻 家長關心

19/12/2013

最近有一段小學生於快餐店激吻的片段於facebook上載,引來不少討論。有些人認為很平常;有些人則認為他們看電視太多,於是便有樣學樣;又有些人認為作為他們父母的必定很憂心,甚至有人指男童有機會需負上法律責任。無論討論的內容是甚麼,但有一件事很值得我們反思,到底兒童性教育要教導甚麼?
 
與孩子進行性教育,家長必須留意他們正處於哪一個成長階段,按照他們的認知及需要作出教導。正在成長的兒童及青少年,對於急促成長的身體有一定的好奇,他們會渴望瞭解和探索,並會透過與他人互相觀察、接觸而累積對身體的感覺及認知。父母可在子女探索的過程中,把握每一次的機會進行教導。

教育主場上的自由搏擊

21/11/2013

明光社於2013年10月4日舉辦了本年度第三次性教育教師訓練,題為「電影中的性教育課」,邀請了身兼影評人、紀錄片導演及價值教育導師的陳龍超(Samuel)擔任講者。是次約有三十多位老師及青少年工作者參加,透過課程探討如何利用電影媒體進行價值教育。
 

漫畫不單是童年回憶!

17/09/2013

漫畫陪伴不少人度過他們的童年,帶來歡樂和美好的童年回憶,特別在沒有電視和互聯網的年代,一本漫畫書可以在無數兒童的手中傳閱。時至今天,漫畫仍是令不少兒童和青少年廢寢忘食的摯愛,也成為部份成人的「心頭好」。在電子時代,漫畫更容易拍成動畫,加上互聯網大大增加傳遞的速度和廣度,使動漫更普及到不同的年齡層。這一期生命倫理我們會重溫動漫牧師范晉豪在對談中與參加者分享看動漫的心得,並借動漫反思當中的倫理觀和價值觀(第二及三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