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徵費以外的選項,環保政策的再思

24/07/2024

經濟學家葛尼奇(Uri Gneezy)及李斯特(John A. List)所撰寫的《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中,提到一間幼稚園的校長,為了家長可以準時接走自己的孩子,決定只要遲到10分鐘以上,便要家長付出一小筆罰款,結果是自從有了罰款政策之後,家長反而覺得不用急於趕到幼兒園,亦毋須再為遲到而不好意思,甚至有家長視那筆小額罰款為額外的託兒費,罰款政策推出後,更多家長沒有準時接走孩子。有人提議何不喚起家長的同理心,體恤老師的辛勞?罰款的成效未必是最好,對應在環保政策上情況亦相若,除了罰款,還有更多。

愛牠變成害牠的節日消費

24/07/2024

在華人社區,12生肖的故事深入人心,2024年是龍年,龍在中國文化中象徵著吉祥和強大,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父母都望子成龍,身價暴升會被視為一登龍門,可以說龍在華人社區備受喜愛。生肖之說也會帶動養寵物的潮流,兔年的時候有人喜歡養兔子,狗年就會有人考慮養狗,那麼龍年人們會養甚麼?原來有「龍吐珠」之稱的亞洲龍魚也是一個選擇。此魚的魚鰭寬大,游姿優美,顏色多樣,有金色配搭墨綠色、也有紅色或青色,難怪獲不少養魚愛好者的青睞,甚至被視作高級觀賞魚。

購物新常態?

04/07/2024

去年7月,我們一家首次選擇了一個電力供應商的綠色能源計劃(Green Energy Plan),[1] 計劃中的電費計算,每度電會比平日貴少許,但該供應商提供了50美元的回贈優惠,只要該月的用電量達到500 kWh或以上就可以從電費單中扣減50美元,且用戶每星期都會收到電郵通知,了解每週的用電量,這樣就能預計該月能否「達標」獲得回贈。

「寓禁於征」與外國環保趨勢

30/05/2024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然而香港的環保運動雖然已經推行多年,但為人熟悉的,好像就只有「三色桶」和「膠袋稅」。本來在2024年8月實施的垃圾徵費,在不絕的爭議聲中暫緩實施。其實除了抽稅、徵費之外,要實踐環保,應該怎樣行?外國的經驗可以借鑑一下嗎?本社於2月28日舉辦了「寓禁於征」與外國環保趨勢網上專題講座,請來溫哥華信義會新生堂牧師吳庭亮博士擔任分享嘉賓,分享對環保政策推行的意見。

看深一點、想多一點

30/05/2024

相信沒有人喜歡被別人形容為膚淺,但諷刺的是我們很多時卻又只喜歡看表面,特別是在這個喜歡訴諸感性的年代,有時我們只因為聽了一個令人感動的分享,便決定了我們的立場和原則,既不願意再作理性討論,甚至對一些本來十分明顯的事實和理據都會視而不見。我們很多時原來並不如我們自己所想的那麼理性和客觀,特別是在網絡的世界,當我們看不到對方的面容,不明白對方的苦楚,我們便容易變得麻木不仁,有時更會以為自己在網上可以是一個為所欲為的隱形人,忘記了自己所做的到頭來會在其他人的傷口上大力撒鹽,更會令自己身陷囹圄。

環保是一種文化

09/04/2024

起初,神創造一切都是甚好的。今天,神再看這個世界,又會如何評價呢?

各家自立門前塑,那管他人要環保

03/04/2024

想要改善眼睛問題有很多方法,若肝血不足,便需要是先養肝,眼睛是眼睛,肝是肝,為何護眼要養肝?原來肝血不足會影響眼睛,讓人視線變得模糊、無法對焦。牽一髮動全身,一個身體各個部份會互相影響,一個地方各個部門雖然獨立運作,但真的可以老死不往來,你有你環保,我有我「風騷」嗎?

環保除了罰款,還有更多

07/02/2024

經濟學家葛尼奇(Uri Gneezy)及李斯特(John A List)所撰寫的 《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找對人、用對方法、做對事的關鍵思考》中,提到一間幼稚園的校長,為了家長可以準時接走自己的孩子,決定只要遲到10分鐘以上,便要家長付出一小筆罰款,結果是自從有了罰款政策之後,家長反而覺得不用急於趕到幼兒園,亦毋須再為遲到而不好意思,甚至有家長視那筆小額罰款為額外的託兒費,罰款政策推出後,更多家長沒有準時接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