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愛好行山或爬山人士來說真的為香港感到自豪,因本港擁有許多大小不同的高山,更有多處山巒起伏之爬山勝地,難怪連外國人也專誠越洋而來,為的是要欣賞及享受風光如畫之大自然景色,尤以馳名海外之「麥理浩徑」及「衛奕信徑」,令行山者留下美好印象。
三個習慣
日前有報章報道,準媽媽懷孕七個月時,已為腹中孩子物色幼稚園。你以為很早嗎?原來她已經遲了一步,心儀幼稚園的學位已被其他準父母捷足先登了!他們作出的種種準備,都出於對兒女的關愛,不希望子女「輸在起跑線上」。
孩子入讀父母心目中的理想學校,將來能否飛黃騰達,實在很難說得準,但筆者就從一位成功的小學教師那裡得到了不少啟發,對教導孩子有莫大裨益,各位父母不妨細嚼一下。
家長們,請讓孩子自己開眼界
踏進十一月,很多中六、中七的同學都開始為日後選擇大學或大專而煩惱。同一時間,本港的大學及專上學院也陸續的舉辦開放日,吸引同學及家長參觀。
很多時,同學們一進到校園或走到心儀的學系,都是問著差不多相同的問題:「這一科的收生成績高嗎?」、「我是A-Level會不會比DSE的同學蝕底?」甚或是由家長出頭:「這一科可以做甚麼專業?」等等,我們作為老師的當然會盡力回答,不過也想向家長和同學作一些分享。
教育與立法
日前在佛山發生了一宗冷血車禍,十多人走過重傷的兩歲小女孩悅悅身旁,竟然無動於衷,令人憤怒和慨歎!有司機甚至落井下石,輾過已躺於血泊中的悅悅,形同謀殺!有人甚至博出名,冒認第一個撞倒悅悅的司機,想從中取得好處;又有人冒認悅悅媽媽開設微博,亂說無遺,完全不知道居心何在。
有網民怒吼,要嚴懲不顧而去的司機,連帶裝作視而不見的路人,也應該加以懲處。有人提出立法,打擊這類「知情不報」和「見死不救」者,然而執法亦有相當難度。
哭泣的力量
我們形容嬰兒出生時「呱呱墮地」,就是說他們剛來到世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呱呱」大哭,同時亦展開了他們的第一口呼吸。嬰孩不會講話,所以一有任何不適或需要,便會用哭聲來引起成年人的注意。成長的過程中,哭泣就是我們發泄情緒的自然行為。
不過,可能基於男性的自尊或基因差異,男人始終較女人少用哭泣作為表達和發泄的工具。「男兒流血不流淚」、「男兒有淚不輕彈」這些說話根深蒂固,更令男性羞於哭泣,特別是在別人面前。有專家指,哭泣是健康的發泄方法,而且能透過淚水,將體內的毒素排出。女性哭泣次數較男性多,可能就是女性普遍較長壽的其中一個原因。
與情緒共舞
香港城市節奏急促,生活緊張,容易產生情緒問題。有些人害怕面對自己的情緒、有些人不承認自己有情緒問題、有些人則誤把情緒問題視為精神問題。2011年7月6日的晚上,研究中心邀請了葛琳卡博士與大家一起對談,與情緒共舞,讓大家對情緒有不一樣的認識。
生命,原是美好!
生命成長是一個過程,為人父母,喜見兒女開始長大成熟。
從呱呱落地、學習行走、到擺脫扶持、起步、奔跑、自立、遠行,時光流逝,是一個學習和適應過程,也是獨立和成長的不同階段。
未亂世,用重典?
明太祖當年為整頓社會,以「吾治亂世,非猛不可」的思想,制定了「治亂世用重典」的《明大誥》。不過,現今除少數極權國家,大多數國家都只會在社會陷入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才迫不得已用嚴苛的法律來懲罰犯罪者。
一直以來,挪威都是一個相對和平的小國,更是頒發諾貝爾和平獎的地方。據聯合國開發組織(UNDP)的HDI指數,挪威多次成為全世界最令人嚮往居住的國家。
可惜,自從挪威人布雷維克有計劃地以炸彈及步槍殺害80多人後,大家才如夢初醒,原來,和平之都也會隱藏着冷血殺手。
挪威一向對犯人非常寬容,歷年來只有少數殺人犯服刑超過14年。
感謝神
退休三年多,很享受輕鬆、充實的生活:參與事奉,查考聖經,聯繫親友,探幽索勝 ……;正以為會如此度過餘生,神卻另有打算。
數年前,香港循理會、香港宣教會與基督教興學會合組國際教育協會,在柬埔寨籌辦迦密國際學校,提供優質基督教教育。吳俊文宣教士受聘為校長,統籌創校事工。我於2011年2月蒙邀加入協會屬下一小組,3月中得悉吳校長將於半年後離任。協會邀我出任臨時校長,與他一起努力,確保學校於9月1日開始運作。得內子支持,我戰戰兢兢接受任命,非因我自以為勝任,只因我是神的僕人,理應受祂差遣,靠祂恩典,作祂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