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命倫理 正視社會歪風

國民教育如何教?

26/07/2012

教育局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鬧得滿城風雨,看來有關當局仍會一意孤行,作為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先不說這科是否「洗腦教育」,我也定必反對這種不能教好學生的教育模式。

關鍵字 社會關懷

邊做邊玩 投入另類旅遊

25/07/2012

報章不乏旅遊廣告,賣點離不開景點和消費。旅遊與消費彷彿繫上了不能分割的關係。即使較富有的人,只不過是可以有更多種類的旅遊套裝選擇而已。專門研究觀光的學者John Urry對現代的旅遊有一些反思──把文化和景點組成商品,讓消費者的眼睛滿足了已預期的想像。一切文化的交接都是被安排的、甚至是熟悉的(如:北京故宮的Starbucks),讓你可以熟練地消費。
 
今期燭光Lite找了Lester和翠儀分享他們邊工作,邊旅遊的經驗,幫助我們重新思想,可以如何將旅遊從消費的拘囿中解救出來。
 
Lester
地點:澳大利亞

關鍵字 社會關懷

突破冷漠 明光社的社關路

31/05/2012

「嘩…發生咁大件事,點解明光社唔發表吓意見?!」
「喂,你哋明光社好快點出個聲明等我哋簽吓啦……!」
「又係明光社!咩都關佢哋事嘅!」
「明光社為何不為民主選舉,社會公義發吓聲?啊!佢哋親政府架!」
 
很多人認識明光社對傳媒,反賭和同性戀問題上的行動。但其實在這15年來,明光社的社關路是多姿多采,也有多個層次的……

關鍵字 社會關懷

深入「塔利班」巢穴 (招雋寧)

31/05/2012

明光社有個規矩,就是逢星期一,所有同工都會一起吃午飯。志森比較喜歡出外吃,尤其是到附近的酒樓飲茶,十六、七人,坐埋一枱!可是,有部份同事較為喜歡清淡或是想節省金錢,於是明光社內部早前出現了反抗飲茶霸權的聲音,以帶飯來揭竿起義。(一笑!)
 
在平衡各同工的訴求後,志森決定逢星期一間中叫外賣回辦公室,與帶飯的同工、義工們一起吃飯。事實上,叫外賣節省了來來回回的時間,更重要是可以玩BoardGame──紙牌大富翁、Dixit、Rummikub、神獸卡、運轉潮汐,以及在智能電話上一起Draw Something……,真正拉近同工之間的距離。 

關鍵字 社會關懷

歷年會址趣事多

31/05/2012

您對明光社辦公室的轉變知道多少?其實15年來我們的會址都離不開荔枝角和旺角之間,在兜兜將轉轉中,看見每一處都有神的恩典,就讓我與大家分享幾件難忘的事情。
 
一場誤會更認識性文化
我們第一個辦公室在荔枝角長裕街,不久就搬到旺角彌敦道。本來沒有甚麼特別,但因為後面是砵蘭街,到處是黃色招牌,似乎對我們研究香港的性文化頗有幫助!
 

關鍵字 社會關懷

請勿妄用歧視標籤

12/04/2012

最近,「歧視」之詞常被人掛在嘴邊。在加拿大,環球小姐大熱門Talackova因為曾在網上自認為變性人,之前被大會以「非天生女人」為由取消資格。Talackova與其贊助單位表示該大會的決定帶有歧視意味,聲稱保留法律追訴權,考慮循司法途徑指控主辦單位歧視,後來大會最終容許Talackova參賽;在香港,將軍澳店Agnès b. CAFÉ LPG被港人發現餐牌上僅有英文和簡體字,詞彙更是內地用法,如用「叁明治」代替「叁文治」,因而在facebook被一些網民炮轟此舉不尊重香港本土文化,有歧視香港人之嫌。

以謙卑憐憫行公義

22/03/2012

追求公義是普世價值,每個人的心底都渴望得到公平、合理的對待,但現實是香港社會卻充滿不公平、不合理的情況,市民大眾的怨氣愈來愈深,社會上的抗議、抗爭亦愈來愈多,作為關心香港市民的好鄰舍,教會是不能忽視這些不公義的社會狀況的。

通識──尖子秘笈

16/03/2012

無Pass Paper,無得捉「出題路數」;無1+1=2般精準的答案;加上社會文化範疇廣闊,要貼中題目,幾乎難過登天。因為通識的不可預知因素,一直被形容為新高中的大敵。為此,很多大學都推出大大小小的講座、工作坊,希望可以幫助考生研究通識理念、考評、策略。

 

不少第一屆考生都自言是新高中的白老鼠,為學弟學妹試試通識的水深。究竟他們對通識科有何感覺?這科又與其他學科有甚麼不同?考試在即,我們訪問了兩位有豐富通識學習經歷的中六學生。

通識?通通識?

16/03/2012

過去,香港的教育多為人詬病,其中一點是讀書為考試,課外知識欠奉。通識科會否成為良方,擴闊學生的視野和社會關注,提高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基督徒通識科教師如何能在「價值中立」(Value Free)的教育中帶出基督教價值觀的教育?
 
今年是新高中課程第一屆考試,也是通識科作為必修科首次考試,結果如何,是一眾首屆白老鼠考生和他們的父母最關心的,作為通識科老師也必然面對很大的壓力,讓我們一起重溫許承恩弟兄和各參加者熱烈的討論。

關鍵字 社會關懷

符合事實的誤導之辭

16/03/2012

特首選舉進入白熱化階段,當中最引人入勝的,除了各人為香港所描繪的政綱,還有各參選人的「黑材料」。說是「黑材料」,當中有真有假,事情有大有小。作為沒有投票權利的巿民,最著緊要看的,不僅是事情的真假大小,反而是各參選人面對不同聲音和批評時的回應態度以及內容。因為他們的回應方式和內容,正好反映他們處事的態度,以及做人做事持守的價值觀。